小雪时节,腌菜忙:回味浓郁的老味道

生活 2023-11-25 14:24:01 知道百科

小雪时节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冬季的浓郁气息,寒意渐浓的天气也预示着一年丰收的季节即将结束。然而在这个时候,农家院落里一个独特的景象出现了——那就是一片忙碌的腌菜场景。从早到晚,村民们忙碌地洗菜、切菜、腌菜,仿佛将来自丰收的果实封存在了罐头里,延续了老味道的独特魅力。这些腌菜是农村人家过冬时必不可少的食物,其中蕴含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老味道的回味和对于家乡的眷恋,让人在寒冷季节的厨房中,既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也能感受到岁月流转带来的温暖与亲切。

【来源:南京日报】

“一缸腌菜”延续南京传统民俗

“小雪”腌菜忙 享受“老味道”

前天,秦淮区凤游寺居民李桂芳在晾晒青菜,为腌制做准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余梦娇 通讯员 朱丽娜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家有腌菜,寒冬不慌,腌菜打滚,吃的饭香。”又到“小雪”时节,记者在老城南走访看到,部分老南京人又开始忙碌起来,院子里、窗台上晒满了“箭杆白”、雪里蕻。但和往年相比,市民自己动手腌菜的人越来越少了。

腌菜是南京的传统民俗。以前,南京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祖传的大水缸用于腌菜。然而,想要得到一缸喷香、色泽好、盐度适中且酸度适中的腌菜,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好。

在秦淮区凤游寺附近,居民李桂芳一边带着记者看她今年晒的青菜一边说,这些青菜要先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晒得叶子蔫蔫的,有时候白天太阳不够大,还要多晒一天。然后准备两袋粗盐,一口大缸,“将青菜洗干净,黄叶子去掉,稍微沥干水分,然后一边码盐粒一边放入缸内,放一层菜,撒一把盐,最后盖上一个大石头,放在透风阴凉处,过一个月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陈家牌坊居民刘秀珍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制作腌菜,有一类长了“火手”的人,天生不能成功制作腌菜。“火手”是南京话,实际上指的是手心容易出汗的人。这类人在制作腌菜时,会将汗液留在腌菜上,导致腌菜发黑或腐烂。

南京人爱吃腌菜由来已久。清代著名文人、藏书家甘熙在《白下琐言》里记载:“所谓箭杆白菜,以盐腌之,为御冬计。”清末民初金陵籍文史学家夏仁虎的《岁华忆语》里面说“唐人小说讲金陵士大夫人家嚼齑菜,声动十余里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龙梅解释说,南京人制作的腌菜一般比较爽脆,吃起来嘴里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南京人爱吃腌菜,也曾经催生腌菜经营的繁荣。

很多老南京人对“酱园”都十分熟悉。在物质生活不是那么丰富的时光,酱园成为南京人调理口味、改善生活的好地方。

南京酱园的酱菜制作久负盛名。清代的《金陵物产风物志》有载,“盐制竹笋,漂莴笋,生姜,酱瓜,豆椒各种曰小菜”。及至20世纪初,南京酱园业形成具有京、扬、绍“三足鼎立”的特色酱园。

“这些都曾是南京人饭桌上的香饽饽。”南京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酱菜、调味品绝大部分都是散装零售,极少包装。一到饭口,酱园的柜台前,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虽然南京人腌菜的民俗一直在延续,但记者走访时看到,晒菜的人大都是老年人。

“现在做腌菜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还是喜欢这个味道,一到冬天就想吃上一口,不过我们腌的菜也不多了。”李桂芳笑着回忆以前腌菜的“盛况”:每家每户好几口大缸,家门前晒不下就放到屋顶上、道路上晒,全家齐上阵……

李桂芳也对居民腌菜越来越少表示理解,“这很正常,现在什么东西都买得到,腌菜已经不再像旧时过冬那样必需了。”

徐龙梅也表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腌菜的人越来越少是个趋势。而且,现在适合晒菜、腌菜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从民俗保护的角度来说,徐龙梅认为,条件允许的社区可以在每年“小雪”前后,在社区内开辟一些场地给居民晒菜,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腌菜的学习小组,让有兴趣的居民互相交流,让老民俗传承下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以上就是小雪时节,腌菜忙:回味浓郁的老味道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小雪时节,腌菜忙:回味浓郁的老味道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