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和行为模式的障碍,患者常常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虽然孤独症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许多困难,但通过深入了解孤独症,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这些特殊的人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孤独症患者创造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
来源:【宁夏日报】今年的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日,记者采访了北大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刘春莉,带大家了解孤独症,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为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刘春莉表示。
据了解,近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显著升高,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已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但孤独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临床上没有药物被证实能改善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如何早期识别、干预儿童孤独症?刘春莉表示:“早期识别是早期干预的基础,孤独症可以通过一些警示症状来发现,这些警示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第二,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共同注意缺乏,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方式和技巧,与人目光对视回避,儿童喜欢独自玩耍,而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只会执行其感兴趣的指令,与父母之间似乎缺乏安全依恋关系。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通常不怕陌生人。”刘春莉说。
在刘春莉所在的儿童康复科,多数孤独症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在语言交流方面出现了障碍。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仍然不会说话,部分患儿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停滞;有些患儿虽然具备语言能力,但语言缺乏交流性、难以听懂、无意义,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拥有语言的患儿多使用指令语句;很少会使用疑问句或征询意见的语句。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主要体现在对物件、玩具不同寻常的喜好和方式,患儿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喜爱,如玩弄开关、嗅味、来回跑等。”刘春莉说。
据了解,在临床中不乏多见家长对孤独症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认为孤独症是后天刺激造成的,长大后自己会好等等,使得儿童不能及时就诊而错失黄金期治疗时间,致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往往不具备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刘春莉建议:“孤独症最佳治疗时间为6岁前,年龄越小,大脑可塑性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如您的孩子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一定要让孩子及时接受系统、专业的科学干预。”(宁夏日报记者 何耐江 文/视频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以上就是世界孤独症日:深入了解孤独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世界孤独症日:深入了解孤独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