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古城——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粹

文化 2023-09-19 16:56:01 知道百科

隋大兴唐长安城(582—904),习称 为“隋唐长安城”,是隋唐两代沿用的伟大都城,也是当时世界最为繁华的东方大都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曾说,假如让他再活一次,重新选择出生的城市,他会舍弃 20 世纪的伦敦,而选择 7 世纪的长安。一千四百年以后,昔日辉煌的隋唐长安城早已掩埋于地下,仅有慈恩寺塔(大雁塔)、荐福寺塔(小雁塔)、小段夯土城墙等遗迹存留于地面之上,供今人追忆。

隋唐长安城

关于隋唐长安城的记述,自唐至清历代不绝。唐时有韦述的《两京新记》,北宋有宋敏求的《长安志》和吕大防的石刻《长安城图》,南宋有王应麟的《玉海》,元代有骆天骧的《类编长安志》和李好文的《长安志图》,清代有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和王森文《长安城图》等, 这些文字记载和地图都是我们今日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所参考的必备文献。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城

隋唐长安城周边有八水(渭、泾、沣、涝、 潏、滈、浐、灞河)环绕,城内由外郭城、皇城、 宫城等部分组成,并穿有清明渠、永安渠、黄渠、 龙首渠等供水渠道。 外郭城周有12 城门,各面均3个城门。南城墙的安化、明德、启夏3个城门都已进行过考古调查;西城墙的开远、金光和延平3个城门,后两者已经调查,开远门则因被大土门村完全占压而无从下手;北城墙的光化门、景曜门、 芳林门3个城门因被占压和破坏,位置都不清楚 ;东城墙北段破坏较严重,通化门已经破坏无遗,其南面的春明和延兴两门都经考古调查过。

今日重建的大明宫丹凤门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十分宽阔,其中明德门内至太极宫承天门之间的中轴大街最宽,达150-155米。 中轴大街以东55坊为万年县,大街以西 55坊为长安县。郭城街道之间划分成棋盘格状,为一个个里坊。里坊数先后略有变化,唐初置时为108 坊,后因大明宫新建,其南里坊分割而旋增为109 坊,至开元十四年(726),因兴庆宫扩建又成108坊,遂成永制。总而言之,考古视野下的隋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达 84 平方公里(为同时代罗马城的 7 倍),人口达百万之众,体现出隋唐大一统国家的恢弘气派。

唐大明宫

隋唐长安城三大宫城为隋大兴宫唐太极宫、唐大明宫和兴庆宫,分别称西内、东内和南内。 前者因城市占压而未得发掘,后两宫经考古发掘可知部分真容。

大明宫含元殿考古发掘现场

大明宫是唐高宗及以后16任皇帝居住和政治中枢,始建置于太宗贞观八年(634),毁于僖宗天复四年(907)。1957年至今,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持续了60 余年,揭示出略呈梯形的平面形状和约 3.2平方公里的占地范围。

大明宫遗址

宫内已探明的宫殿池台遗址有 50 余处,大明宫的正南门为丹凤门,它是唐代皇帝 200 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典礼的 重要场所,也是考古发掘揭示出古代建制等级最高的宫城城门。门体规模宏大,墩台南北宽 33 米,东西长74.5米,若加上东西两侧各长 54米的登城马道,东西横宽达180余米,为历代城门所不及。门体设有 5 个门道,门洞宽达 8.5 米,中间横置石门槛,恰与唐代诗赋中“十扇 开闭”“凤门五开”所载相符,也是敦煌壁画之 中五门道城门形象的实际来源。

丹凤门考古发掘场景及解剖图

含元殿是唐大明宫的正殿,也是皇帝于元旦、冬至时举行外朝大典的重要地点。但至 20世纪50年代时,含元殿遗址已经变成了一大两小的3个土丘,被当地居民当成锻炼和观景的高土台。1957年对含元殿殿堂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1995—1996 年又对殿址进行了全面揭露。 发掘表明,含元殿系在龙首原高地的南崖上建筑而成,上下有递进的三层夯土大台,含元殿 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 3.5 米,东西长77 米,南北宽 43米。殿堂面阔13间(间广5.3 米),进深 6 间。殿的东西两侧前方,分别有三重子母阙形制的翔鸾阁、栖凤阁,呈对称夹峙之状。两阁及大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有飞廊、角楼等连接,还有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含元殿为成组建筑群,有建筑学家认为是五凤楼形式。

杨鸿勋先生的丹凤门复原图,比实际建成的更好看一些

作为正殿的含元殿,其宏大的气派和雄伟壮丽的面貌充分体现出唐朝建筑大气的特点。著名唐代诗人李华有《含元殿赋》赞曰 :“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 ;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崒云末。”“逮北宫之尊严,上取法于天帝 ;乃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信神明幽赞,而人谋袭契,不然,何前王旷此之雄丽也?” 王维更有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在含元殿举行大朝会的盛况。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图

大明宫含元殿推想

麟德殿是大明宫中的偏殿和便殿,是皇帝宴飨群臣、观赏乐舞和接待外国使节宾客的重要场所。703 年,武则天曾在此宴请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等,唐代宗也曾在此殿及殿庭设宴慰问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 麟德殿遗址不仅是大明宫中保存最完整的殿址,铺地砖痕还清晰如初,而且其规模宏大,上下两层夯土台基高 5.7米,南北长约130.4米, 东西约80米宽,由 前、中、后连接不断的三殿以及东西两侧对称的结邻楼郁仪楼和东亭、西亭组合而成,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其复杂的建筑组合以及大跨度、大 体量的建筑技术可居大明宫乃至唐代各建筑群之首,代表了唐代建筑的高超水平。

大明宫麟德殿遗址

兴庆宫

兴庆宫是盛唐开元二年(714)由王子宅第改为皇宫的,天宝年间又大规模扩建,因位置相对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而被称为“南内”。兴庆宫因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起居、宴乐和处理朝政的宫城,曾盛极一时。宫城是利用玄宗潜龙为临淄王时的邸宅扩大改造而成的,故宫内布局与西内、东内有所不同,正门开于西面宫墙,宫的北部为宫殿区,分布有大同殿、兴庆殿、南熏殿、新射殿、 翰林院、金花落等多处殿庭楼阁建筑,南部则是以龙池为中心的后宫园林区。

宋代记载的兴庆宫

兴庆宫遗址考古始于1956—1957年的大规模调查,探明整个宫城呈长方形,东西宽1080 米,南北长1250米,面积达1.35平方公里。1958年为配合兴庆公园建设,又在兴庆宫西南 隅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主要揭露出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等重要建筑遗址。 勤政务本楼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后又经多次扩修。该楼跨兴庆宫南面内侧宫墙而建,是一处过门式的二层建筑,平面呈长方形, 东西宽 26.5米,南北长19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现存中间门道宽4.9米,有两道相距3米的石门槛,石门槛均凿有车辙沟槽,沟槽间距1.38 米。花萼相辉楼遗址即考古报告所称的17号建筑基址,破坏较严重, 南北长29米,发现南北平行、间距4米的大柱础 8个。

兴庆宫考古

勤政务本楼的名字来源于唐玄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之意,花萼相辉楼名取自《诗经》“棠 棣”篇,意即花、萼相扶相承,相互辉映,象 征玄宗与兄弟宁王、薛王、岐王、申王之间兄弟亲爱相扶。两楼位处兴庆宫西南隅,都临街而建,其意图可从唐玄宗诗序中看出,即“登 勤政务本及花萼相辉之楼,所以观风俗而动人, 崇友于而敦睦”。

兴化坊何家村窖藏

堪称20世纪考古大发现的“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仍是我们今日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1970 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的基建工地上意外地发现了2只陶瓮(高 65厘米,腹径60厘米)和1个银罐(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内藏金银器皿270件、金饰品13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玛瑙器3件、玻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 副、玉臂环1对、中外钱币466枚,以及金箔、麸金、朱砂、石英、 琥珀、石乳等珍贵药材 18 种,共计1000 余件。 这批窖藏遗物的出土被誉为“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不仅数量众多、种类繁杂、而且制作精美, 保存完好。

何家村窖藏精品

何家村文物出土地点根据唐长安城勘探实测复原图、宋代吕大防的石刻唐长安城图,再对照今日西安地图,可以确断在唐长安城的兴化坊内,进一步分析其具体位置,当在兴化坊中部偏西南部位。 关于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年代和性质,论者意见不同,主要有三:

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唐天宝十五年(756 )6 月因安禄山之乱,邠王李守礼后人逃奔四川时所窖藏 ;

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等认为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的泾原兵变时,尚书租庸使刘震出逃时进行的窖藏 ;

还有学者认为是唐德宗(780—805)时达官贵人住宅(非邠王府)的窖藏。

何家村窖藏

最后,借用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所言来总结何家村唐代窖藏的精彩之处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处唐代窖藏文物从数量、种类和品级上能与何家村遗宝相比。遗宝所展示的唐代多彩世界中快乐的生活、神奇的发明、精妙的艺术、 森严的等级、文化的融合等等,仍旧像谜一样 吸引着学界不断地探索和破解。

舞马衔杯壶

关注笔者,带您了解更多的西安历史地理。

以上就是消逝的古城——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粹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消逝的古城——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精粹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