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常被人们称作智勇双全的将领。然而,他的辉煌形象却在一次暗杀荀彧的事件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荀彧接到了一个装着毒药的礼盒,但危险却在接触礼盒的一刹那产生了巨变。这一瞬间不仅改变了荀彧的命运,也震撼了世人对曹操的认知。从此以后,曹操的形象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他的智勇之名更加彰显。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掌握着如此高明的谋略,却能被对手算到如此地步的将领,到底是怎样的人物?曹操的故事,让我们在追寻他的辉煌与矛盾中,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也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探索。
在曹操的阵营当中,荀彧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荀彧在弃袁奔曹后,力排众议献计“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先后举荐了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等,组建了曹操的谋士集团,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因而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却在建安十七年被曹操所逼杀。
曹操在杀荀彧时颇动了一番脑筋,他在荀彧养病之际派人送去一个食盒,然而当荀彧打开后却发现内中空无一物,于是饮药自尽。
关于曹操杀荀彧的动因,后世都认为荀彧是因忠汉而反对曹操加九锡、称魏公而死。曹操送空食盒正是向荀彧表明我这里已经不需要你了,以此来逼杀荀彧避免落下杀功臣的骂名,体现了曹操的奸诈。
的确,在建安十七年荀彧曾公开表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反对曹操僭越。
但“忠汉”绝非荀彧被赐死的真正原因,荀彧的“忠汉”思想从他投奔曹操那一刻开始,曹操就已经心知肚明,真正让曹操起了杀心的,是荀彧背后的士族势力。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而这其中颍川集团又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士族群体,荀彧正是颍川士族的代表。
荀彧的“忠汉”,源自颍川集团是大汉政权的受益者,荀姓、钟姓、陈姓几大家族都是凭借在汉朝做高官从而崛起为豪族的,汉朝政权的崩溃,必然会导致颍川士族利益受损。
在天下大乱之时,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首先选中了实力最强的袁绍,但颍川士族的到来,引发了冀州集团的不满,试图平衡两大集团的袁绍,不敢轻易损害冀州士族的利益,毕竟冀州才是袁绍立足的根基。
在这一背景下,荀彧找到了曹操。羽翼未丰而又急于在豫州立足的曹操,欣然同意了荀彧提出的迎立汉献帝的计策,并将汉朝的政治中心放在了颍川郡的中心—许昌,荀彧则可凭借曹操的军事实力匡扶汉室,从根本上维护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
曹操此举迅速获得了颍川士族集团的支持,在荀彧的举荐下,“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进入曹操阵营,为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
然而,随着曹操实力的壮大,他与颍川集团的矛盾开始突显。
在曹操奠定曹魏政权的过程中,颍川士族把持了人才选举通道,仅荀氏一门就占据了诸多要职,荀彧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荀攸居谋主之位,荀衍为监军校尉,荀悦为秘书侍中……
志在匡正革新的曹操,试图通过“唯才是举”来获得不同利益集团的支持。曹操称王建立魏国,治所选在了冀州的邺城,正是希望摆脱颍川集团一家独大现状的尝试。
所以,曹操称公称王之举,必然导致荀彧的激烈反对,而曹操逼杀荀彧以此来打压颍川士族,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荀彧死后,曹操命冀州集团代表崔琰掌选举,一定程度上制衡了颍川集团。
此后,曹丕在代汉自立的过程中,为了抚慰颍川士族,重用了颍川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陈群,并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选人法,使得颍川士族放下了顾虑,彻底倒向了新政权。
纵观曹操的一生,他通过拉拢世家大族为自己效力建立不世之业,又以赐死荀彧为转折点,刻意打压士族势力,其担忧皆源自豪门大族对政权的把持。
那么曹操的忧心有没有道理呢?在荀彧死后106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掌控达到了顶峰,掌控东晋内外要职的王氏家族与皇帝平起平坐,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自此,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名门望族世代为官,把持经济特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种等级的固化也演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混乱的时期——南北朝。
曹操当年对门阀萌起时的打压,也足见其睿智和远见。
以上就是曹操:智勇伟大!空盒暗杀荀彧一瞬间改变世人对曹操的认知!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曹操:智勇伟大!空盒暗杀荀彧一瞬间改变世人对曹操的认知!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