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明末辽东大将吴三桂之所以谋杀永历帝,主要是由于他对明朝内部的混乱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颓废无能感到愤慨。当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吴三桂希望能通过改变局势,保护辽东地区的安定。他认为永历帝的统治无法拯救明朝,因此决定采取行动,并邀请清军入关,以期为自己和家族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吴三桂的谋杀行为不仅影响到了明朝的前途,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看看当时吴三桂面临的形势,顺治十七年,云贵大规模战事结束后,朝廷准备将云南的满洲八旗兵撤还京师,五万绿旗兵拟裁去两万。因为把大批军队留在云南,军费浩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据户部统计,在用兵期间,云南一省每年的俸饷银高达900余万两。而当时清廷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三百万两。即以国家两年的“课银”收入也抵不上云南一年的军费开支。而当时其他各省驻军也无处不需要军费,朝廷无法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唯有裁军以节省军费。当时云南的军队有十几万。
一. “云南平西王下官甲一万名、绿旗兵及投诚兵(包括归降的南明兵与农民军)共六万名。”两项合计,共七万人。三桂在进军云贵过程中,收编了数以千计乃至万计的降卒降将,都隶属他的统率之下。这些人都是百战余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将。尤其是他从辽东带来的将卒,更是一支劲旅,是军中的骨干部分,“素称精锐”。他的军队多且能打,实在是一支令人可畏的军事力量!
二. 在云南还驻扎了不属于他统领的满洲八旗兵,如信郡王多尼,平南将军卓罗等部、洪承畴部,与三桂兵合计,总数可达十二三万。对于云南省来说,是无法养活这么多军队的。
因此,清廷对云南驻军的裁撤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吴三桂靠军功起家,当然不会不清楚军队对于他的重要性。加之其称作恩师的明朝降将洪承筹的暗中指点,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所以,吴三桂决定先剿除永历,以此来拖延裁军的进行。
顺治十八年九月,因为到了秋季,令人恐惧的瘴气已经消除。吴三桂调动满、汉、土司兵及降卒七万五千人马,加上炊事及汲水勤杂人员共计十万人,采取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向缅甸进军,必取永历而后罢兵!
其实进缅境擒拿永历,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军队。因为一,永历手下几乎没有什么抵抗的力量。二,缅甸已经臣服清廷,不会且不敢抵抗吴三桂。之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吓唬缅方,痛痛快快交出永历;二是做给朝廷看的,尽量显示边疆危机的严重程度。
慑于吴三桂的兵威,缅甸王将永历帝半骗半绑至吴三桂的军营,永历苦撑了十五年的朝局宣告覆灭,终于以囚徒的身份回到了祖国。
擒获永历以后,如何处置永历帝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处置,不外乎杀或者囚抑或赦。有人提出,应当将永历献俘北京,听朝廷处置,这绝对是一个无可非议的选择,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吴三桂和其部下根本无权处置,只能听朝廷决断。但吴三桂出于自身的考虑,害怕献俘北京,路途太过遥远,如果半道永历被劫,或者不幸死于途中,那他不但会失去擒获永历的不世之功,还会背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吴三桂上奏请将永历就地正法。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住已有的功劳,还能让清廷消除对他的猜疑。吴三桂真不愧是乱世奸雄,不惜残杀旧主以博取新主的关心,这也成为他被后世诟病的一条主要罪状。谢四新因此写诗: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康熙最终同意了吴三桂的奏请,下旨恩免献俘,著将永历就地正法。
康熙只是说了正法,却没有明说如何杀法。按照当时处决的方式如斩首、磔死、毒死、勒死、自缢等等,吴三桂可以任选一种。但吴三桂偏偏选择了斩首,这让和吴三桂一起商议的定西将军爱星阿很不满意,他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三桂还想辩,他只是“奉旨”杀头,非个人专断独行。安南将军卓罗厉声说道:“一死而已,他也曾当过皇帝,应当全其首领,何必用斩!
其实吴三桂这样的想法,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他害怕采取别的方式比如让永历自尽,留全尸会让满人看出他对故主的眷恋之情,而不惜说出斩首,其实从他内心来讲,也不愿意对永历施以极刑。所以,当满人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建议保永历全尸的时候,他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康熙元年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于蓖子坡。至此,明朝最后一个政权宣告破灭。
而吴三桂,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达到世代镇守云南的目的,绞杀永历帝,得以晋封平西亲王。但他最终还是被清廷剿灭,子孙后代凌迟的凌迟,为奴的为奴,终清一朝,其后代也未能翻身。
报应来的不可谓不快,康熙元年永历帝亡到康熙十七年吴三桂暴卒,其中间仅仅十六年,不知道吴三桂到了阴间,如何面对死于他手的永历皇帝。
以上就是吴三桂为什么要谋杀永历帝?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吴三桂为什么要谋杀永历帝?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