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先秦诸侯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却始终十分弱小,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最为重要的分水岭,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思想文化之中,还是能够依稀见到春秋战国时期留传的文化影子。不过后世在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则一般会对那段烽火连天的“大争之世”有着很大的兴趣。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彻底的摆脱了春秋礼数的限制,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争夺战,也就是在此时,战国七雄跌跌撞撞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后世将三家分晋作为战国时期的开端,当时的超级大国晋国发生裂变之后。衍生出了赵、魏、韩三国,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三国称为“三晋”。在这三国之中,魏国与赵国都曾成为过战国时期的强国。魏国主要在战国初期,凭借着李悝变法,以及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代霸主。而赵国则崛起于战国的中后期,在赵武灵王领导下的胡服骑射,使得赵国成为了唯一能够与强秦相抗衡的存在。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三晋”之中的韩国在几百年的群雄逐鹿中,为什么始终都那么弱小?
地理位置
首先,韩国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和韩国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韩国所处的位置,在当时一直处于四战之地。并且其国土中很大的一部分,都属于山地,尤其是上党高地,更是占据了大部分的韩国领土。要知道在古代,发达的农业往往意味着国家整体实力是否强大。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没有大规模的农业作为支撑的话,国家实力也就被完全限制了住。
同时,地理位置的尴尬,也导致了韩国的国力受到了不间断的打击。当虎狼之秦于西方崛起的时候,东出进攻山东六国,韩国成为了必经之路。这样的情况在战国中后期尤为严重,当时的韩国夹在了秦楚之间,双方之间,只要发动战争的话,总会争先拉拢韩国。如果选对了队伍,那么韩国则会从中间受利,如果选错了的话,那么韩国面临着的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战略层次缺失
其次,在于国家战略层次上的缺失,这个缺失与韩国的国家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国家力量的弱小导致韩国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总是会以眼前小利为导向,进而导致韩国在七雄争霸过程中,经常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
著名的典故“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就出自于韩国,那个时候韩国在合纵与连横之间,摇摆不定。开始先是归附于秦国,后又被苏秦的鸡首牛后之说,说的依附于当时的楚国,进攻秦国。纵观战国数百年的历史,韩国一直都在摇摆中度过,或许这也就是韩国的历史悲哀吧。
变法不彻底
如果从变法的程度上来看的话,韩国虽然也有过变法,但是韩国的变法也相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韩相申不害在位期间,对韩国的内政军事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可是在申不害死后,这样的变法也就随着申不害的离世,而人亡政息。反观秦国,商鞅虽然在后来身受车裂之刑,但是他所主导的变法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离世,而戛然而止,这也是秦国始终屹立于战国七雄之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其自身弱小的原因,最终彻底的淹没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过,当我们后世去追忆战国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韩国的弱小与最终灭亡,并不仅是因为强秦的崛起,更多的时候一个事物的消亡,往往是内因外果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足够立体抽象的思维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