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下令杀胡惟庸?

文化 2024-03-20 13:29:01 知道百科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中国,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他下令杀害了自己的亲信胡惟庸。胡惟庸原本是他在起义过程中的得力干将,但后来却因为权力太大,开始表现出不受约束的行为,甚至自行决定政事,严重威胁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对此心生疑虑,最终决定将其处死,以示对权力的控制和警示其他大臣们的权力边界。

①胡惟庸何许人也?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0年)至十三年间,任左丞相。

②胡惟庸作死的开始

1373年,胡惟庸挤跑了右丞相汪广洋,开始独揽丞相大权,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之欲开始膨胀,有的时候还要和朱元璋争个面红耳赤。次数多了,时间长了让朱元璋感到很不爽,甚至是一种威胁。在背地里胡惟庸还收受贿赂,结党私营。这些朱元璋都忍下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胡惟庸对自己的做法可能还是有所顾忌的,他还是害怕朱元璋动他。怎么办?拉更多的人下水,并且是要拉重量级的人一起下水,“法不责众”看你朱元璋怎么办。于是胡惟庸就勾搭上了开国功臣,朱元璋的老乡李善长。

李善长开始并不理睬胡惟庸,因为李善长了解朱元璋的处事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李善长又换了一个路线,走亲戚路线。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儿女亲家,通过李存义三番五次的游说,李善长最终被拉下水了,胡惟庸终于蹭上了一个硬菜——免死铁卷。似乎胡惟庸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

③胡惟庸跌落神坛

这一切似乎都在胡惟庸的掌控之中,朱元璋似乎已经无可奈何。但是有一点,不管你如何张狂,朱元璋始终是朱元璋“你在吃巴巴,我在给你记个数”,朱元璋在后面用一双深邃的眼睛盯着胡惟庸。没有动你,只是时机未到。

不过该到的还是会到,分分秒秒都不会少。

有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着马在街上兜风,估计是晚上熬夜过度,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而此时有一辆马车正好飞驰而过,把胡惟庸的儿子撞死了。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朱元璋搞的鬼。胡惟庸一怒之下把马车夫给砍了,就连司法部门那边都没有打招呼。好家伙,作为一位宰相,居然动用私刑并且还是死刑,也不给老朱通报一声。于是朱元璋命令胡惟庸来把这件事情向他解释清楚。

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诉说自己失子之痛,道尽心中之委屈,以及那一刻的逼不得已。然而朱元璋都默不作声,只是冷冷的注视着胡惟庸。胡惟庸发现氛围不对,便停止了诉说。朱元璋突然站了起来,走到胡惟庸面前,用冷静而清晰的凤阳口音对胡惟庸说了一句“杀人偿命”。这一句话如同寒风中泼来一盆冷水,把胡惟庸泼醒了,更要命的是那带着寒意的恐惧。

④宰相制度的终结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并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就此终结。

朱元璋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继续追查,深挖胡惟庸的友好,凡是与胡惟庸有关系的一律诛杀。直到1390年,李善长被李存义供出与胡惟庸有关联,李善长这位开国功臣也难逃朱元璋的屠刀。至此,胡惟庸案才落下帷幕。

胡惟庸案据史料记载历时十年杀了不下3万人。只有一个人——太子朱标的老师翰林学士宋濂因为马皇后替他求情才逃过一劫。这一触目惊心的杀人背后是朱元璋铲除异己的决心,也是他为了巩固皇权的残忍手段。

朱元璋杀胡惟庸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建国于1368年,废除丞相制度是1380年,可见朱元璋是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废掉丞相制度,巩固初生的皇权,为其子孙扫清障碍。胡惟庸不过是这一过程中的棋子与刀下鬼。

不过从朱元璋的角度去看,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他都敢杀,更何况你这几万人,对我有异心者,便是敌人,不论你是亲戚、朋友、重臣还是平民老百姓。我要君权的高度集中,我要掌控这世间所有。

通过这事,你会如何去评价朱元璋呢?

本文原创,欢迎讨论指教!

以上就是朱元璋为何下令杀胡惟庸?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朱元璋为何下令杀胡惟庸?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