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中国突然宣布全系降价14000元,这一消息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意外。据悉,造成这一措施的原因是近期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特斯拉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决定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涨价逼单仅21天后,特斯拉的此番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最新消息,特斯拉中国全系降价14000元。Model 3调整前的售价区间为24.59万-28.59万元,调整后的售价区间为23.19万-27.19万元,下调1.4万元;
Model Y调整前的售价区间为26.39万-36.89万元,调整后的售价区间为24.99万-35.49万元,下调1.4万元。
Model X调整前的售价区间为73.89万-83.89万元,调整后的售价区间为72.49万-82.49万元,下调1.4万元;
Model S调整前的售价区间为69.89万-82.89万元,调整后的售价区间为68.49万-81.49万元,下调1.4万元。
另外,就在仅仅21之前的4月1号,特斯拉中国曾全系涨价5000元,可以看出是特斯拉惯用的涨价逼单策略,但是没有想到这轮涨价逼单仅仅坚持了21天就挺不住了。大幅降价14000元,不知道特斯拉对于这21天内刚刚买了车的车主有没有说法。
而就在几天前,特斯拉全球范围内裁员10%,涉及1.4万名员工,股价一夜蒸发300亿美元,约合2200亿人民币。
本周特斯拉股价总跌幅约为14.3%,今年以来跌幅超40%,总市值为4674.60亿美元,跟去年年末相比已蒸发超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21亿元。
裁员风波尚未散去,这次特斯拉中国又全系降价14000元。曾经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开拓者的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却在短短数天时间内裁员又降价。特斯拉到底怎么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认特斯拉了?
我想,事情的根本在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崛起了,有了与特斯拉正面对抗的资本。而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傲慢,把特斯拉推向了深渊!
自从2019年疫情以后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骤然加速,近几年许多国产新能源车企在技术、渠道、营销等等方面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
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成熟的供应链带来的成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新能源车企几乎横扫全球市场。甚至导致欧美部分国家不得不采取不正当手段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美进行限制,以保护本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4.8%。出口量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而比亚迪也以287.6万辆的总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排名第一新能源车企,并且首次挤进全球销量前十车企。
不仅仅是在规模化上,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国产新能源车同样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24年1-2月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车企就占了六家,分别是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AITO问界、理想、沃尔沃。
其中吉利、AITO问界、理想、沃尔沃主销新能源车型均价都在20万以上。特别是问界,目前仅有三款车型问界M5、问界M7、问界M9。其中前两者均价都在25万以上。而问界M9不仅均价在50万以上,更是实现了上市3个月大定突破70000辆的销量奇迹,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绝无仅有。
除此之外,比亚迪的高端产品线腾势、方程豹、仰望也是销量与日俱增。特别是仰望系列,仰望U8作为百万级别豪华电动越野车,实现了中国百万级别豪车零的突破。3月仰望U8销量为1090辆,上市交付至今累计销量达5523辆,保持百万级新能源SUV月销量第一。
然而与中国新能源车蓬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不同的是,特斯拉正在逐渐走向落寞。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8.5%至约38.68万辆,为4年来首次季度交付量下滑,另外一季度的产量43.34万辆,同样不及预期。
对此,特斯拉给出的的解释是,由于红海危机导致物流受阻,另外德国工厂的纵火事件也使得生产一度停滞,而美国加州的工厂则尚处于产能逐步提升的阶段。马斯克甚至因此恼羞成怒,以比亚迪销量环比下滑42%回击了美国金融界知名投资人、财经评论员格伯对特斯拉销量下滑的质疑。
然而,所有人都可以看的出来,这不过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理由。特斯拉销量大幅下滑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面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成本的迅速下滑,其一度坚不可摧的竞争优势正悄然减弱。
但这么多年过去,难道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发展,特斯拉就没有发展吗?为什么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开拓者,特斯拉的竞争优势反而下滑了?
我认为,恰恰是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傲慢导致了特斯拉的竞争力在逐渐下滑。
为什么这么说?
人类对于享受的追求是永恒的,从前汽车的作用只不过是将人从A点运到B点。而新能源汽车崛起后,由于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车身结构等等方面相对于传统油车的优势。车的作用除了最基本的将人从A点运到B点以外,又在安全性、舒适性、生活属性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衍生出了更多的功能。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质上是科技平权的过程,也是将汽车从简单的代步工具转变为移动的家、移动的办公室的过程。
于是在这个前提下,部分中国新能源车企开始拼命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虽然因此饱受诟病,但是从市场来看,这恰恰顺应了绝大部分用户的实际需求。因为绝大部分用户是不认可底盘、性能的,反而对舒适性、安全性更为重视。于是大量的新能源车企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力,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导向。
但是在这样的市场导向下,马斯克和特斯拉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极致的简洁,极致的降低成本、极致的规模化。而这种追求极致却并非什么好事,因为特斯拉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了安全性,推出了Yoke半幅方向盘、屏幕换挡、单踏板模式等一系列违反驾驶员操作逻辑的奇葩设计。这不仅颠覆了许多汽车行业延续百年的设计,更是颠覆了人机工效,对行车安全提出了挑战。
不仅如此,对舒适性特斯拉可以说也是不屑一顾。为了追求高效生产和降低成本,特斯拉的车型不仅选配少,内饰等舒适性配置更是远不及如今的许多国产新能源汽车。无论是Model 3还是Model Y,都是追求性能、运动的底盘调教和偏小的轴距、紧窄的车内空间、简陋的车内配置。这让特斯拉给许多人的感受就是毛胚房、舒适性差,不适合乘坐。
在市场追求安全性、舒适性的同时,马斯克,特斯拉却为了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反其道而行之,不断的进行逆市场导向的操作。甚至在引发诸多用户不满后还要“教育用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傲慢。
当然,如果在技术方面依然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让消费者有不得不选择的理由,特斯拉依旧有可能在销量上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技术和中国车企差距越来越小,连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都在华为入场后被打下神坛的现状下,特斯拉销量下滑自然也就不足为怪。
诚然,很多购买特斯拉的用户并非仅仅是为了车而来,更多的是由于马斯克的个人魅力,由于马斯克画出来的“百万人移民火星”、“星链”、“脑机接口”等诸多大饼。他们是抱着支持人类科技的发展的念头选择的特斯拉。他们是马斯克、特斯拉、SpaceX的忠实粉丝。
但是要知道,汽车行业不同于手机行业,汽车是大宗商品,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购买一款二三十万的车都需要考虑再三,再忠实的粉丝,再美好的梦想,再坚定的信仰都会被现实和金钱打倒。
所以粉丝经济在汽车行业不可能长期持续,任何一家车企想要靠粉丝经济长期存活下去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不是你做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产品要想卖的好,必须挖掘、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自我陶醉、教育用户。
以上就是涨价逼单仅21天,特斯拉中国全系降价14000元,原因竟是中国车企竞争压力增大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涨价逼单仅21天,特斯拉中国全系降价14000元,原因竟是中国车企竞争压力增大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