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靰鞡拼音:[wù la]。靰鞡源于旧时满语词汇,意即内部垫有靰鞡草的鞋。泛指冬天穿的鞋子。
2、靰鞡(wù la)又写作“乌拉(wù la)”、“兀剌(wù la)”,其名称来自满语对皮靴称谓的音译。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东北话往往把靰鞡的后一个字读成“噜”或“喽”的音。制作靰鞡的原料多是用黄牛皮,也有用马皮或猪皮的,但属于低档货。选择一般以脊背部位的皮子为最好。其制法是把一块熟好的大皮子用谷草或红毛公草烟熏成杏黄色,再把边缘向内翻卷。鞋头部位压出二十几道“包子褶”,再把后跟处缝好,便成为连在一起的鞋头、鞋帮和鞋底。另用一块小皮子接缝在鞋头上做“靰鞡脸儿”,或称“舌头”,盖在脚面部位,靰鞡的主体部分便做成了。过去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家做,很少花钱买,但靰鞡却是例外。因为只有少数技艺熟练的皮匠才会制作,所以人们需要花钱购买或用农副产品交换。卖靰鞡的规矩也很特别。由于这种鞋穿时里面要絮草,与其他鞋相比又长又宽。只有大、中、小之分,没有具体尺码的“鞋号”,出售时按重量以旧制的两为单位计价,一般重为八两到一斤。
以上就是靰鞡的发音和字义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靰鞡的发音和字义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