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教授的一封信,揭示了多少人的心声?

育儿 2023-06-11 08:15:12 知道百科

退休老教授的一封信,揭示了多少人的心声?


前阵子和朋友小丽聊天,说起生育的话题,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说,生完孩子才知道,一个孩子,要占用父母多少的精力。

她生完孩子好几年了,当年休完产假要上班时,带孩子的问题变得捉襟见肘。

找育儿嫂,不放心。

找家里人来带,父母还没退休。

想着不然换个时间宽裕的工作,但总是下不了决心。

后来,母亲在家里办了内退,拿着大包小包来替她看娃,才算暂时解决了问题。

可主要问题解决了,却衍生出不少其他问题来。

先是育儿观上的差异,一直生活在小县城的母亲,有着自己一套根深蒂固的育儿方法。

说孩子不能冻着,大热天的给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说吃饭得一口一口喂,从来不会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就连有时候孩子太闹她生气了,想要说孩子几句,都会被母亲护在身后。


两代人截然不同的育儿观,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学会了看脸色,学会了一有什么事情都跑去找姥姥解决。

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她说了母亲几句。

可表面毫无所谓的母亲,背地里却常常偷抹眼泪。

母亲跟她说过,不然就将孩子送回老家,等上小学了再接回城里。

本着从小就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原则,她拒绝了母亲的提议。

不曾想,孩子刚习惯幼儿园生活没多久后,母亲就提出了要回老家生活的要求,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待下去了。

拗不过母亲后,小丽只好同意了母亲的要求。

这时的小丽才发现,原来带孩子的这几年。自己忽视了母亲太多太多……


母亲回家后,小丽在枕头下发现了母亲写的一封信:“孩子,我真的不愿意帮你带娃了。”

言辞中,有着对女儿的心疼,也有自己受过的委屈。

母亲在信中写:

“丽,三年前你生孩子,担心没人伺候你坐月子,担心孩子没人照顾,妈妈托了不少关系办了内退。

去往你的城市,照顾你和孩子。

我的退休工资少了不说,生活圈子也因为到了你的城市,缩小到只剩下你和孩子。

我们育儿观念不同我知道,但你总责怪我,令我难过。

你怪我夏天给孩子盖得多,其实是因为孩子那几天闹肚子,我怕她着凉,才多加了一床小毯子。

你嫌我总是护着孩子,但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生性胆小,每次你凶完她,她都会做噩梦惊醒。

平时,你白天上班,晚上刷短视频,孩子成长这些年,大都是我陪着她一起度过的。

帮你带孩子,我虽心甘情愿。


但你总用你们年轻人的思维要求我,怪我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怨我让孩子生病。

我真是心口都在疼。

辛苦帮你,落了一身病却不落好,我真的累了。

三年多了,帮你平安带大孩子,我的义务也完成了。

倘若以后你要生二胎,别再叫我帮你带娃了。”


看完母亲的信,小丽思索良久。

的确,有了孩子的这几年,自己忙工作、忙孩子,却唯独忘了要善待母亲。

甚至很多时候,母亲明明带孩子已经心力交瘁了,可她还是要挑母亲的错处。

仿佛这些年的委屈,尽数都发泄给了母亲。

却唯独忘记了,母亲也需要体谅,需要理解,母亲帮助她带孩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其实不光是她,这些年来随便打开某个视频软件,搜一下“老人带娃”,映入眼帘的,都是老人如何思想陈旧,婆媳关系如何剑拔弩张。

甚至有不少人发视频控诉:和老人一起带娃,累的是心呐。


就这样,无数人诉说着自己和老人相处过程中的不愉快。

于是,矛盾被一次次激发,情绪被一次次激怒。

似乎只要涉及到老人带娃,享福的都是老人,受苦的都是小孩的妈妈们。

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心要和晚辈过意不去的长辈,哪有那么多真的心眼坏到要害孩子地步的老人。

多少次家庭矛盾的爆发,不是互相不理解,就是彼此不沟通。


我有个同学,去年五一刚生了宝宝。因为妻子在苏州工作,自己在上海工作,每日奔波繁忙,不得已,请来丈母娘帮忙带孩子,顺便每天给全家人做饭。

为了让他们睡个好觉,晚上孩子要喝奶、闹腾人,都是丈母娘一个人在照料。

短短半年过去,丈母娘人瘦了一圈,白头发也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虽然有退休金,为了心理平衡,同学还是每个月给丈母娘3000块买菜钱。

谁料,每次前脚给完钱,后脚,丈母娘就会拿着钱给孩子买奶粉、买玩具、买尿不湿。

照顾孩子这段时间,不仅劳心劳力,还添了不少退休金。

虽然偶有矛盾,但有哪个老人的心,不是真正寄托在儿女身上的。

只是,现在的网络圈子里。她们的声音太少太少了,以至于我们都忽视了,那些替儿女看孩子的老人,他们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他们也有满腹的委屈要倾诉。

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些天,网上有个视频特别火。

地震一瞬间,女子慌忙抱起自己的孩子。

回看监控时发现,原来妈妈也在同时抱着自己。


有人在下面评论说:如果死亡可以代替,天堂一定站满了妈妈。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我都忍不住眼眶发酸,为每一个爱孩子的妈妈感到动容。

回到老人帮带娃这件事上,其实,那些远赴子女所在地帮助孩子带娃的老人,大都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压力。

为了让孩子轻松一点,他们甘愿远赴他乡,在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过起漂泊无依的日子。

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他们生生地一口一口吞下委屈。

为了给孩子减轻压力,他们用瘦弱的肩膀一次次挑起重担。

倘若得到理解,他们便会骄傲地四处炫耀。

倘若不被理解,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事,默默忍受之外,竟也没有别的办法。

见过这样的场景:

在外打工的父母,将孩子放到爷爷奶奶家。

打开监控时发现,奶奶早已给孩子做好了早饭,趁着孩子吃饭的间隙,给她梳头。

为的,是让孩子能多睡一会儿。

孩子穿得干净,吃得饱,睡得好,就是他们的心愿。


有孩子的学校举办亲子活动,80岁的爷爷不顾年迈的身躯。

像个年轻人一样,陪着孩子做各种运动。

他的身体已经颤颤巍巍了,但为了孩子不被其他同学嘲笑,他还是拼尽全力。


有的奶奶,明明已经78岁高龄,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可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又帮孩子带大了孙子,现在孙子有了孩子,她依然孤身一人,坐了整整6个小时的车,来帮孙女看孩子。

来的时候,身边满满的两个大麻袋,数不清的几个小袋子,装着全都是她给孩子的爱。

她说:为了让孙女吃上,再多也不嫌多。


还有的长辈,在照看孙子的时候,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去。

隔着屏幕,看到她摔下去的那一刻脑袋着地,整个人都有点懵。

可听到孩子哭声后,她又挣扎着爬起来,第一时间将孩子抱在怀里。


这些年,我们听惯了老人带娃不好的言论。

却忽视了,其实视频中这些拼尽全力带孩子的长辈,才是我们内心最坚实的依靠。

他们爱孩子,胜似爱自己。

他们为了给我们减压,宁愿搭进自己的后半生。

他们,才是我们身边最可敬、最值得尊重与疼惜的人。


其实,小丽这件事还有后续。

母亲回家一个月后,她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

正巧看见母亲和几个阿姨,坐在小区公园的长椅上聊天,话题中,都是孙子怎么可爱,女儿怎么孝顺。

小丽没做声,轻轻走到母亲身边,紧紧抱住了她。

她本以为要生气很久的母亲,瞬间就柔软了下来,跟她一起乖乖回了家。

只是这次,他们有了约法三章:

1、明确家庭分工

她和母亲明确了,自己负责教育,母亲负责衣食和接送,如果育儿观念有分歧,两个人要事先沟通。

2、适度给一部分酬劳,没有酬劳也要看见心意

老人带娃,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付出,作为子女,理应给父母相应的报酬。

如果经济条件不算好,就算没有报酬,也要让老人看到子女的心意,看到他们是发自内心感谢的。

3、保持最基本的尊重

母亲寄人篱下帮助带娃,多少会有对大城市的怯场,会因为人生地不熟而变得胆怯,会有观念的分歧造成的矛盾。

这时候,不要大喊大叫,要保持基本的尊重,平等沟通,理性解决问题。

约法三章后,母亲还是跟着小丽回到了城市。

她说,母女哪有隔夜仇,做母亲的,哪里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

只是,往后她也摆正心态,自己不再是孩子家的客人,而是家庭的一分子。

所以你看,中国式父母,多得是愿为孩子奉献终生的父母,也多的是将委屈藏在心底,任劳任怨的父母。

所以啊,倘若现在你的身边有老人帮忙带娃,别再总挑他们的错处了。

请多给他们一些尊重和关注,便能抚慰他们疲惫的心灵。

点亮【关注】,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尊重。


也愿身为子女的每个人,都能体谅父母的难处,尊重父母的意见,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以上就是退休老教授的一封信,揭示了多少人的心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退休老教授的一封信,揭示了多少人的心声?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