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时间压力和任务。然而,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任务却成为一项挑战。在许多家长眼中,催促孩子完成功课、准时完成家务等似乎成了标配。然而,催促孩子的同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拖延行为或者迟缓。这一“越催,孩子越慢”的现象不仅使家长感到沮丧,也影响了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改变这种模式,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势在必行。
有人开玩笑的说,全世界妈妈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后,很多妈妈便深刻体会了这一点:
然而,你越催,孩子越慢,很多妈妈们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喜欢磨蹭拖拉。
(一)孩子为什么会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孩子天生没有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的感觉跟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
研究表明人类的时间感是由大脑的海马体决定的。
井上教授在《柔软的生命时光——生命的时间学》中写道:
“人是通过海马体记忆的,在两侧耳朵深处各有一个海马体,海马体受伤,就会失去时间感和记忆。海马体对一件事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小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马体也频频发出记忆指令,所以小孩子就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才能开始萌芽。
主观方面: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1.孩子专注力不够,缺乏做事的连贯性
看看做事磨叽和拖延的孩子做事时的表现,他们总是边做作业边玩或者开小差。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东西,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削铅笔,这种做事的不完整性让孩子很难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缺乏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作业磨蹭的孩子在生活秩序方面也大都随意,家长光从学习上抓,也是治标不治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要帮孩子建立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做事有章可循,在习惯养成的情况下,慢慢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
3. 家长自身缺乏时间观念
一部分家长缺乏时间观念,生活随意,一到下班玩手机,晚上熬夜追剧打游戏,只要周末不上班就睡懒觉,三餐不定。
4. 受长辈的教育方式影响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只要回老家一段时间回来就管不住了,俗话说,隔辈亲,老人都比较宠爱孩子,明明在爸妈身边养成的好习惯都,一到老人身边,这种好习惯便会因老人的溺爱和放纵破坏掉。
5.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建立衔接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理应由学校和老师管。其实家庭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应该及时观察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老师的配合下能更快更好的解决。如果家长忽略与老师交流,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就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久了孩子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时间拖久了,就很难解决。
(二)树立正确时间观念的重要性以及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产生哪些危害和影响
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可以帮助孩子合理的规划时间,有助于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其次可以让孩子更有时间观念,形成一个遵守时间的观念。最后,可以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珍贵,更加珍惜时间。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时间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效率。懂得时间管理的孩子能把学习安排好,自觉主动的完成作业,学习效率惊人。反观不会时间管理的孩子,不仅做事慢,浪费时间,而且自制力差,容易情绪低.受挫。一旦养成拖拉懒散,磨蹭,低效的不良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总之,学会管理时间,每天的学习。生活才能游刃有余。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的宝贵在于时间的无限性和生命的有限性,珍惜时间也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效率的体会,对有限和无限的理解。”
孩子从小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需要家长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怎样让孩子认识和感知时间。
先要认识和感受时间才能管理好时间,孩子小很难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物,家长也无法用语言向孩子解释清楚,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窍门来帮助幼儿,认识和感知时间,将时间概念以很自然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新生儿的吃喝拉撒都是跟着感觉走的,时间概念相当混乱。这个阶段不必刻意调整孩子的作息,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即可。孩子满月之后,家长即可给孩子按时喂奶、按时哄睡,初步形成孩子的时间观念。
大家可以通过讲述事情的经过,让宝宝从秩序中理解时间观念,比如:
秩序一旦养成就不要随意改变,固定起床,玩耍,午睡,晚上的睡眠时间,让宝宝初步感知用玩耍,睡觉来区分白天和晚上。直到宝宝1岁以后,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妈妈们可以再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1~2岁以后的孩子,除了吃、睡,逐渐增加了活动的时间,家长按时带孩子外出散步,按时安排孩子午睡,都可以渗透给孩子有规律的时间观念。
针对这个时期,可以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比如:
妈妈通过告诉宝宝,孩子每天醒来,就要求起床,渴了会说要渴水,饿了会说要吃饭等等。
2~3岁的孩子,家长可以着重培养孩子着有规律、有顺序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体会“先、后”的时间观念。比如,“要先洗手再吃饭”。这个阶段的孩子同时也有了数数字的能力,家长通过数字将时间具体化,比如,“看看我们一分钟走多少步”“爸爸再有5分钟就到家了”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感知时间的长短。
3~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掌握大量的时间词汇了,比如今天、明天、星期六、春夏秋冬等。但是孩子也仅限于知道,不能将这些词汇与其表达的时间概念对应起来。这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钟表、日历等教孩子认识它们,并且通过对话强化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比如,“、妈妈明天带你去动物园”“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儿童节”等。在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关注时令,让孩子注意不同季节的颜色,体会大自然的不同,加强孩子对时间的认识。
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时间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时间,就要开始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明白时间是易逝无法复制的。家长可以通过更多手段来帮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的道理,比如,游戏、绘本等。如《时钟的书》,《假如再给我三天时间》,《最准点的邮递员佩德罗》等。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培养孩子做事快的生活习惯
比如家长和孩子比赛刷牙,洗脸,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在成就感中做事,孩子才能提高效率,在生活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2.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自由支配时间
把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1~2小时即可,这样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学会做时间的主人。
3. 建立作息表
明确规定孩子作息时间,用规律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就会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自己该做什么事。几点起床,刷牙,洗脸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一旦孩子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着墙上的钟,或者问他几点了,提醒督促孩子做要做的事。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孩子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 家长以身作则
都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孩子有样学样,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生活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
5·限定学习做作业的时间
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时间,按作业的量和难度来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6.做计划表
制定计划,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当孩子自己制定计划表时,能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明白计划好的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不然就无法完成后面的目标。
7·保持良好的环境
书桌上除了学习用品尽量不要放其他的平日里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如玩具,零食等等。家里不要有过多的噪音,如大声的说话,打牌,看电视等。提供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8. 建立奖励机制
孩子大都自制力差,如果孩子刚开始还没有形成时间观念,家长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然后有原则的告诉孩子事不过三,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当孩子遵守约定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看电视或者玩游戏15分钟。如果没有做到,也应给予一些小处罚,有了奖罚机制,孩子会积极性更高,遵守约定。
以上就是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变“越催,孩子越慢”的模式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变“越催,孩子越慢”的模式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