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儿童感统训练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儿童感统训练是一项针对儿童神经发育的训练活动,旨在促进儿童感知、协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然而,许多机构或个人将其商业化,夸大其效果,标榜它可以解决所有儿童学习和行为问题,吸引了许多家长的目光。但是,由于该领域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一些无资质或不专业的机构也加入其中,给儿童和家长带来了风险和困扰。因此,我们应该对儿童感统训练市场的乱象保持警惕,并加强监管,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很多孩子因粗心、专注力不足等都被打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但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统失调的旗号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统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此外,感统训练行业的入行门槛低,所谓的感统训练师存在服务不专业、缺乏从业资质等情况。
大肆渲染感统失调,实为兜售训练课程
700元一节的感统训练课程,为了防止3岁的孩子左顾右盼,培训老师给指令时扳住其肩膀,要求必须眼睛对视;上了4节课程后,只要站在教室门前,孩子就会大哭甚至嘶吼……这是浙江杭州的林月(化名)一家的感统训练经历,最终只得选择退课。
林月家的遭遇并非个案。
在一个200多人的“感统训练学习交流群”中,群主“感统训练魏老师”每天都会发布自己录制的居家感统训练视频,同时也会解答家长疑惑。
“幼儿园5岁的孩子,上课发呆走神,读题漏字或加字,可以练吗?”群友小吉妈妈问道。群主魏老师随即回复:“可以练习,要尽早干预。”
见小吉妈妈未回复,魏老师又开始“科普”:“0岁至3岁是感统干预的黄金期,3岁至6岁是改善期,6岁至12岁是巩固期。希望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治疗关键期!”
在群里,家长描述孩子的情况各异,有些描述的也比较笼统,但这些所谓的感统训练师群主,皆会将原因归结为孩子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劝家长尽早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课程漫长收费昂贵,耗费精力未见效果
北京男孩小亚在4岁时因幼儿园老师说可能存在感统失调,被家长带到了某感统训练机构。“往多了报,囤得越多,客单价越低。培训老师说,一节课300多元,一周最少4节,随着年龄增大每周要6节。”就这样,小亚妈妈曾一次性支付了100节课将近4万元,近两年训练费用支出累计达11万元。
“刚开始半年有效果,于是坚持了将近两年,总希望有所突破。但是要上小学了,发现孩子的有些行为越来越差。最后去医院进行多方诊断,发现是慢性食物过敏导致的发育迟缓。”小亚妈妈回忆道,在停掉了感统训练课程之后,小亚经过专业医院治疗以及有效的户外亲子活动等,所谓的感统失调症状都消失了。
简单学习轻松拿证,短暂培训就能上岗
市场上做感统训练的教师大多冠以国家感统咨询师、家庭感统训练师的名号。但感统训练师和感统咨询师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布的证书,不是技能等级证书,也不是从业证书或资格证书。所谓的感统训练师证书,只能证明学习过感统训练的相关课程,且有很多单位和机构都可以颁布感统训练证书。
报考感统训练师,只需要满足18岁以上即可,不限制专业,只要高中毕业就能报考。报考流程即交费、网上学习课程、参加考试、合格即获得证书。并且多数考证中介承诺,证书获得行业认可、全国通用,一次考过、无需年审、终身有效,这种“直出”的感统训练师证书收费在600元左右。
亟须规范行业发展,建立标准管理机制
针对感统训练行业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一是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感统训练市场的监管,对行业内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训练效果。同时,要对感统训练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是提高家长认知:通过公众媒体和各种渠道,提高家长对感统训练的认识,让家长了解感统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效果,以便于家长在选择感统训练机构时能够更加明智。
三是规范定价标准:相关部门应制定感统训练服务的定价标准,避免价格恶性竞争和随意涨价,确保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应增加服务内容和效果的透明度,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训练进度和效果,以便于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以上就是儿童感统训练市场乱象,我们应予以警惕。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儿童感统训练市场乱象,我们应予以警惕。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