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源自《后汉书·董卓传》中的一则故事。据传,在董卓当权时期,他招募了一名名叫吕布的将领,但吕布对董卓并没有忠诚之心,只是看中了董卓手下的美女貂蝉,因此对董卓漠不关心。一日,董卓宴请吕布,烹制了一道肉糜招待他,但吕布却不动筷子,只是低头沉思片刻后,淡然地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2.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吕布不吃肉糜是因为他并不想屈服于董卓,不想让董卓得逞。另一方面,这句话也成为了后人的一个俗语,意为“心中有所求,不为他物所动”。也就是说,在面对种种诱惑时,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坚持。3.
该典故也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一种常见题材。例如有一本名为《何不食肉糜》的小说讲述的就是家族衰落后的两兄弟如何守护家族的尊严并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故事。这再次反映了这句话对于人们的重要启示。4.
总之,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应对方式。它告诉我们,当面临选择时,不要让自己被利益所左右,而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一精神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