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6月,在北京一位古董商人的家中,一个携带巨资的美国人正在聚精会神打量着一座佛像。然而,这座佛像早已经断成了几截。最终,这位美国人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是明代的,我不买了。”
只是,大概他也没想到,多次倒卖文物的自己居然看走眼了。这非但不是明代的,而且价值之高简直不可想象,后来更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然了,看走眼也属正常,毕竟这座木佛像虽然工艺精湛、纹饰华丽,气质不凡,但总归是已经碎裂了。此外,那个年代由于国家积贫积弱,不少文物流落海外,唐宋佛像就有不少,明代的也就显得不那么珍贵了。比如下图就是流失海外的辽三彩罗汉像:
不过,在文物市场里淘文物,历来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运气活。巧合的是,一个月后,著名的文物贩子卢芹斋通过朋友意外得知北京城出现了一座木雕佛像,工艺、纹饰俱是极品。他便带着数个行家里手一起去掌掌眼,结果发现这座木雕佛像不是明代的,而是辽代的水月观音像。
卢芹斋花费了不少钱将其买下,随后又搭上了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以三倍的收购价格将其转卖。后来,在数位专家的联手修复下,这尊水月观音像恢复了往日的风采,气质飘逸,精美无比,成为了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尊辽代水月观音像高达2.1米,头戴宝冠、双目垂视,左腿下垂而右腿支起,放松姿态下却深谙“佛意”,宛如观水中月,其造型之端庄、神态之有神、表情之细腻,都算得上是木雕佛像中的极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当年那个美国人会认为木佛像是明代的呢?
其实,就在于这座佛像确实有点“不一般”。因为这个佛像曾经在明代时期被人修复过,身上的彩绘也主要是明代风格,因此被那个美国人认为是明代的。但它的内在却是辽代时期的文物。有这样一层特殊的“装扮”,看走眼也就正常了。
不仅如此,这尊观音像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涵义,那就是居然是男身女面。观音作为最知名的菩萨之一,从传入我国之时形象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唐代以前的观世音大多是以男性形象展现,甚至在更早时期的南北朝,比如莫高窟里的观音雕像还有胡子。
然而,到了武则天称帝后,观音的形象开始由男性向女性转变,这既是文化上的需要,也是武则天有意推动的。不过,这种转变是一种渐进性的改变,因此在离唐代较近的辽代才会有此特点。如此,也就无怪乎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出现上身为男性、面庞为女性的特点。
木雕水月观音像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它是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辽代文物,还在于它生动体现了由南北朝以至于辽代时期的一种文化演变,对研究佛教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件佛像依然在美国的博物馆里陈列,重回祖国怀抱的日子仍然遥遥无期。这不仅仅是一件国宝的遗憾,而是无数流失海外的国宝共同的遗憾。
以上就是美国文物商人看走眼,却让卢芹斋赚了三倍差价,后来怎么样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美国文物商人看走眼,却让卢芹斋赚了三倍差价,后来怎么样了?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