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铲除异姓王,汉文帝削弱诸侯势力,为实施推恩令奠定了基础

星座 2023-07-17 08:26:02 知道百科

汉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对整个中国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无论是它广阔的疆域,还是强盛的军事实力,还是丰富灿烂的文化,又或是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都值得今人去无限考究学习。

而纵观整个汉朝的历史,汉武帝刘彻在其中无疑占据了相当分量的地位,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最高统治者,更多还在于他区别于其他皇帝的行事风格。正如他的谥号“武”一般,他对整个汉朝的政权巩固而言,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异姓王的灭亡使汉朝的控制权归于刘姓子弟

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推恩令一事只是由汉武帝一人推动实施。但事实上,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一政治目的极其明显的措施能够取得效果,与前朝四代汉朝统治者们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

在楚汉争霸期间,既是为了拉拢其他势力,也是为了使所有将领们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发挥,刘邦将手中的权力极大下放,并由此在汉朝建国时形成了相当特殊的郡国并行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韩信、彭越、英布这样战功赫赫的将领们得以统领一方,成为诸侯国王。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本领高超却并不属于刘姓,使他们或被迫、或自愿地成为了汉朝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并由此遭到了刘邦的忌惮和打压。

当韩信这些异姓王最终被消灭之时,刘邦又在全国范围内将部分刘氏子弟分封为王,使他们形成一种巩固中央政权的态势。虽然他们同样占据一方地域、分割了中央的部分权力,但与异姓王不同的是,他们对中央有着更浓厚的忠诚。

一方面,这自然是出于同宗的情谊,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必须是姓刘的才能坐天下;另一方面,当时刘邦尚在,作为几乎可以说是当时所有刘氏子弟的长辈,作为整个汉帝国的开创者,他对这些同姓王有着更加强力的震慑作用,使他们不敢犯上作乱。

也因此,汉朝皇权得以在最初的建立阶段得到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当刘邦死后,汉惠帝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甚至于采取了加强对刘邦祭祀宗庙建设的方法来作为对地方诸侯们的震慑。

二、同姓王势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遭到削弱

1、吕后针对刘姓宗室的打压

在刘邦死后,吕后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段控制了朝政,成为了汉朝的实际统治者。作为外戚势力,吕后掌权后的一大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吕姓势力。

她违背了原先刘邦与诸位大臣共同立下的“非刘姓不王”的誓言,将一大批吕姓子弟分封为王,并且使他们在中央朝廷内部担任着各种职权,形成了事实上的朝政垄断。

虽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也有着一些大臣对此表示反对,但最终要么服软、要么丧生。而其他的许多刘姓子弟的境遇更是开始变得较为悲惨,其封国内部要么被吕后势力渗透,只能被迫主动调整与吕后的关系,要么如刘如意这般被毒害杀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的封国势力处于一种收缩内敛的状态,无法得到巨大的进步。

2、汉文帝的怀柔政策埋下了安全的种子

而当汉文帝即位后,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是对巩固汉朝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首先,他推行仁政、开明治国,使整个汉朝社会生产得以慢慢从秦末的战乱当中恢复过来,广大百姓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长安刘姓皇权的名声也因此传播天下,为世人所尊崇爱戴。其次,面对关东地区最大的分封国——齐国,他将其拆分成六个部分,之后又把淮南国一分为三,从而极大减少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再次,汉文帝将自己的同母弟刘武分封到梁国这一可以起到牵制东方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的地方,就如同是在诸侯们的脚上插进了一根钉子般。

与此同时,汉文帝所采取的诸多措施都较为平和稳妥,这不仅是出于休养生息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地方诸侯对于中央的反抗思想,相当于是温水煮青蛙。

3、“七国之乱”的失败极大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直到汉文帝死后,汉朝的整体社会生产秩序已经回归到正常水平,一只脚迈进了繁荣的门槛。最终,汉景帝对汉文帝措施的延续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但也正是在这时,地方诸侯和中央皇权的矛盾陡然激化。

汉景帝始一即位便已经着手削弱诸侯势力,借着晁错的《削藩策》,他先后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势力削弱,在诸侯之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本来就有反叛之心的吴王刘濞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更想趁机夺取帝位,并由此联合其它六国发起了一场著名的“七国之乱”。而刘濞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谋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吴国势力强大、经济繁荣,为他的反叛之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这个时候,前面文帝所实施的手段之先见便体现出来了。在七国叛军最初呈现出势如破竹之势时,是梁国仍然在奋勇抵抗,将叛军牢牢阻挡在河南地区,为长安做出反应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而被分成六个部分的齐国则也出现内乱趋势——有的支持长安,有的支持吴王,同样使叛军的进攻步伐被牵扯住。

最终,七国之乱在周亚夫的指挥下被最终平定,地方诸侯们从此再也无力从军事层面与中央政权一较高下。

另外,汉朝中央军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也与他们长年在与匈奴进行对抗和斗争有关,长久的磨练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一支可靠的军队。相比之下,诸侯们的军队则要显得娇弱许多,一碰就碎,再加上不正义的出师目的,其战斗力自然大大下降。

在中央朝廷上面,汉景帝也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将包括周亚夫在内的重臣们铲除,然后扶持新人和自己的亲信担任朝廷要职,使自己的诸多措施在实施过程当中不会遭到掣肘。

而他虽然已经取得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但他并未选择将其他的诸侯势力一网打尽、全部消灭,而是从内政层面来对他们进行瓦解。

汉景帝不仅将诸侯国所管辖的许多地域直接收归朝廷所有,而且将诸侯们任免国内官吏和征收税赋的权力也消除,使他们的政治权利被逐渐架空,成为一种只能拿着既定俸禄过活的名义统治者,“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长丞皆损其员”。

3、汉武帝的推恩令最终成为诸侯们必须遵从的阳谋

经过刘邦、吕后以及文景二帝几十年来的折腾,诸侯国们在汉武帝即位之时已经逐渐成为了近乎于纸老虎的存在,很难再对中央形成巨大的威胁。

但即便如此,汉武帝依然没有贸然地采取武力进攻手段来消灭他们,而是使用了“推恩令”这一明明白白的阳谋,“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表面名义倒是高大上且正义得很——宣告孝道,但其背后的目的却是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还远不是这般雄才大略的模样,他也是在被压制过几年后才最终得以将自己的抱负全部施展开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压制其实也是保护,毕竟汉武帝即位之初还相当年幼、也没有忠于自己的政治势力,面对一大批老奸巨猾的大臣必然难以招架。

一方面,此时的诸侯们已经无力反抗来自中央的各种打压和针对,面对“推恩令”只能听话遵守,否则直接就是军队碾过来,下场更惨。

另一方面,按照原先的继承制度,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封国,但现在中央下规定说只要是个亲生的就能分一部分权力出去,这些子嗣们的心思自然开始活络起来,也从内部瓦解了诸侯们的反抗心理。

因此,汉武帝的推恩令对周们而言,成了必须遵守的阳谋,中央也得以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便彻底解决地方分权这一从西汉建国以来的就一直存在的心腹大患。

因此,汉武帝虽然是推恩令的提出者,但推恩令能够起到如此良好的效果却绝非他一人所造就,而是经历了四代打磨之后才最终产生的巨大胜利。否则的话,推恩令再好看和好听,对诸侯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三、总结

总的来说,推恩令作为汉朝完成中央集权的最后一步,在整个过程当中确实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但我们却绝不能因此而忽略这个结果背后的所积累的深厚铺垫。

里面有刘邦对异姓王的铲除,有吕后对同姓王的打压,有汉文帝对诸侯们的削弱,也有汉景帝的直接军事胜利。相比之下,其实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一措施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无论如何,正是因为对手中权力的巩固,才使得汉武帝最终能够做到对整个国家的绝对掌控,并造就了对汉朝的军事威名。

以上就是刘邦铲除异姓王,汉文帝削弱诸侯势力,为实施推恩令奠定了基础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刘邦铲除异姓王,汉文帝削弱诸侯势力,为实施推恩令奠定了基础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