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ql-align-center">
而在雍正时期,有名叫汪景祺的文人,因为写的一本书引起皇帝大怒,下场及其凄惨,被御批“立斩枭示”,这头颅一挂,就挂了十年。
最为让人疑惑的是他写的这本书本来是用来溜须拍马的,但是却没想到成了皇帝处置他的把柄,在尤其尊崇死者为大的古代,这种情况及其少见,汪景祺的一生又是如何呢?
汪景祺,字无已,钱塘人。少年便颇有才名,再加上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和兄长更是身居高位。
虽然汪景祺从来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但由于家中也是官宦之辈,从小便多有溜须拍马的能力,对于朝中的重臣和高官,他也是极尽谄媚之言。
即使是他文采出众颇有才干,但是他的阿谀奉承的性格始终遭人厌恶。
老天给了他才干但是同时也赋予了他缺陷,可是他并没有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导致其在仕途上屡屡碰壁,虽然家父和兄长都在朝中任职,但是由于性格问题,汪景祺一直也没有能够发挥才干的机会。
但是他从没有深刻反思自己,却将这一切的原由都归罪于主考官和运气,觉得凭借自己的才干早就该功名加身,实在是由于老天耽误和无人赏识的缘故才导致自己一直碌碌无为。
见儿子仕途不顺,汪景祺父亲汪霖通过旧日的关系和人脉,让儿子去投靠他的老部下西安布政史胡期恒。
汪景祺非但不思用能力来博得功名,获得胡期恒的认可。反而是抱着对功名利禄的执念,一心想要成就比其父兄更大的成绩,于是他拼命的美言年羹尧希望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汪景祺的想法的确很不错,因为当时年羹尧的权力达到顶点,并且在朝中拉拢亲信,于是汪景祺不断地美言年羹尧,也想要挤上这艘大船,抱上年羹尧这棵大树。
其中不仅把年羹尧的功绩细细罗列歌颂一番,更是将其称为“欲谒千秋第一人”,并且在写好之后献书给年羹尧。
汪景祺为了官场坦途,疯狂地谄媚讨好年羹尧,把自己的家族都立于众矢之的,可是他却还没有警醒,反而有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想法。
汪景祺还是在胡期恒手下做一名小小的幕僚,但是他还是没有清晰地看清楚现在的官场风云,只知道一味地巴结有权有势的权贵,却没有弄清楚真正掌控他们生死荣辱的只有皇帝雍正。
他虽然少年聪慧,古今历史都读了不少,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自古功高盖主者的下场,往往是很凄凉的。
汪景祺没有觉察到朝廷的风云变幻,雍正早已磨刀霍霍。汪景祺的政治嗅觉迟钝在这给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年羹尧的权柄在握和嚣张气焰被上位者雍正忌惮已久,终于屠刀最终砍向了年羹尧,而年羹尧的亲信也被一网打尽。
在《西征随笔》里汪景祺不仅有对年羹尧宇宙第一人的讴歌,还深深触犯了皇帝的忌讳。还有对朝廷的激烈抨击和个人的妄言狂论,挑衅了清廷的威严。书中对年羹尧的谄媚之语让雍正大怒,更加严重的是他居然批评国事,甚至敢诽谤国号。
同时也连累了他的父亲和哥哥的仕途,一家人都被查办,从此家道中落,就连老婆也被流放。直到乾隆登基,汪景祺的头颅才被掩埋,令人唏嘘。
他肯用自己的才干做出一番事业的话,即使是不能平步青云,那么相信也定然可以平安终老,子妻和乐。
只可惜他被迷惑了双眼,最终不仅仅害了自己,还导致父兄也受到牵连,家破人亡令人感叹!
以史为镜,以他人为鉴。汪景祺的一生虽然早已落幕,但是对于后人的启示却颇多。
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为了强求某种事物,放弃守住道德的底线和良知的初心。不想着自己努力,反而老想着阿谀奉承,靠巴结权贵来走上人生巅峰,这样只会害人害己,往往会适得其反。
以上就是清朝汪景祺:因拍马屁被斩,头挂菜市口10年,父兄被查妻子被流放的故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清朝汪景祺:因拍马屁被斩,头挂菜市口10年,父兄被查妻子被流放的故事?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