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颐有“清末海派四杰”之誉,作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他 10岁磨刀奏石,34岁开始学画,50岁画风成熟,70岁终成一代宗师。他在中国画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将金石碑版之功渗入写意作品,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与意趣特色,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令人耳目一新。
1936年林风眠带领杭州艺专教师们到超山凭吊吴昌硕墓
据潘天寿所说,吴昌硕是第一个使用西洋红的画家,西洋红的娇艳与明亮,强化了他的花卉作品的世俗性,给稍晚的齐白石等以深刻影响。吴昌硕的艺术不仅与新的审美潮流相一致,还证明了“以复古为革新”是一条可行之路。以石鼓文书法的笔力和“纯刀出锋”的篆刻改革清代以来的花卉画,带来了形式趣味的巨大变异,乃成“金石派”艺术的一代宗师。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钱瘦铁等近代大师无不受到吴昌硕的启发。
吴昌硕 粗枝大叶拒霜魄力图·石鼓文八言联
立轴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画:152×83cm. 59 7/8×32 5/8 in. 约11.4平尺
对联:172×36 cm.×2 67 3/4×14 1/8 in.×2 约5.6平尺(每幅)
著录:《浙江四大家》,第30-3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11月。
说明:上款人汤尔和(1878-1940),原名调鼎,杭州人。早年曾在杭州府中学堂就读师范,1902年协助其师在沪创办《新世界报》。留学日本,毕业于金泽医专,其间被推为拒俄义勇队临时议长,加入同盟会。又游德,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两级师范校医、北京医专校长。1922年后,历任教育总长、内务总长、财政总长。译著有《生物学精义》、《近世妇人科学》、《诊断学》等。
RMB: 7,500,000-10,000,000
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盛期在其70至80岁之间,在此期间,其书画艺术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佳作也最多。此幅作于1916年,吴昌硕时年73岁。上款人汤尔和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始人。芙蓉是吴昌硕喜爱的题材,作品亦较多,但“粗枝大叶拒霜魄力”的画题则较为少见,符合芙蓉花的秉性。芙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花卉,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此画通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表现出芙蓉的风姿与情性。画面布局新奇,而结构严谨,一块顽石置于画面右侧,呈倾斜之状,其与左侧的书法长题相对应,稳住画面重心。数株芙蓉枝干倚石斜出,高低错落、率直而上,几朵红色芙蓉挂在枝头,在苍翠枝叶的映衬下,分外艳丽。繁杂的枝叶中又有一根花枝垂落,上面挂满白色芙蓉,与红色芙蓉相映成趣。枝叶与花朵相互交错,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配合顽石、印章与书题,构成变化多端又稳定有序的画面。
粗枝大叶拒霜魄力图·石鼓文八言联局部
画法上,吴昌硕称此作“拟李复堂设色”。李复堂的写意花鸟画吸取了没骨花卉的表现法,色墨淡雅,变化丰富,酣畅淋漓。吴昌硕虽取法于李复堂,但较之其更为沉雄老辣,这与吴昌硕在绘画中融入了金石笔意有关。画中红色芙蓉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花瓣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层层叠叠,组成硕大花冠,白芙蓉仅以水墨勾出花瓣,显清幽之态。树叶均以大写意法而出,淋漓湿润,枝干则以干涩的重墨写出,浑厚苍劲,与娇艳的花朵相互映衬。整幅在简约中有繁复,在淡雅中有绚烂,在稳重中有变化,以苍厚的笔墨和浓郁的色彩表现出芙蓉的形态,亦传达出其傲霜的品质。篆书对联同样作于1916年,乃为吴昌硕与跛道人(清代画家李芾)在元宵节狂饮时所作,节临旧拓本。吴昌硕临摹金石拓本颇多,石鼓文造诣精深。此幅对联结体工整严谨,圆中有方,笔法沉厚浑朴,凝练遒劲,与绘画笔墨贯通,相得益彰。
吴昌硕 红梅
立轴 设色纸本
1908年作
232×71cm. 91 3/8×28 5/8 in. 约14.8平尺
RMB: 3,000,000-3,800,000
梅花是吴昌硕画得最多的一个题材,他酷爱梅花,早年即于梅结下深交。在他安吉寓所的小园中,植有许多梅花,梅花的出世之姿早已烙印在他的脑际。他把梅花看成知己,“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枝”。“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这是吴昌硕用来赞美梅花的诗句。吴昌硕画梅,要求自己画出梅的不同情状。他在《三年学画梅》诗前小序中说:“醉后以酒和墨,为梅花写照。梅之状不一: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奇如侠,寒瘦、枯寂、坚贞、古傲如不求闻达之匹士。笔端欲具此众相亦大难事。”要传达出这么多美妙的姿态,需要外师造化,“梅枝索貌孤山寺”。在对梅花的形象十分熟悉的情况下,画家创作时,“但觉梅花助清气”。在胸中之梅的推动下,“唯任天机外行,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工拙不暇计及也”(题《为栖霞岭头陀画梅》)。
红梅局部
《红梅图》作于“光绪戊申春仲”即1908年,时年吴昌硕65岁。绘拳石梅花,三四虬枝从幅底擎天而上,枝既繁,花亦密,于凌寒中绽放得昂扬而热烈。吴昌硕作花卉突出的胜人处,一为气,二为书法,所作视觉效果酣畅淋漓即由此而来,《红梅图》呈现的正是这样的面貌。画上长题乃一首七言绝句,从画幅左侧自上而下一溜写来,痛快无比。大约此画尺幅大,让吴昌硕有一种从心所欲、毫不局促的创作快感,通幅作品有一股勃勃生机洋溢在梅枝花蕊间,传达了无限春意,给人欢喜。
吴昌硕 国色天香
立轴 设色绢本
1916年作
179×53 cm. 7 1/2×2 7/8 in. 约8.5平尺
RMB: 4,500,000-6,500,000
国色天香局部1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很大,这幅作品用枝干将画面左右分开,右半画枝叶茂盛的牡丹,左侧题长诗赠予友人,诗为画面重要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文采斐然,书法笔力雄厚,牡丹盎然腴润,实为佳作。此拍品画幅较大,与其“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富贵之花”的美称相得益彰。且此画为设色绫本,尤为难得。
国色天香局部2
吴昌硕 用祝眉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124×50 cm.
RMB: 2,800,000-3,200,000
此作品是吴昌硕八十二岁时所作,年届八十岁後,吴昌硕对外称封笔,虽还在创作,但是数量非常稀少而珍贵。两年以後,他便作古了。全作以梅、石、天竹入画,梅花冰肌玉骨,“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人们喜欢梅花,不仅是因为欣赏她的外表,更欣赏她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南天竹挺拔如竹,叶片秀美,秋冬果实由黄转红,累累欲坠,天竹寓意吉祥,消灾解厄,象征多子多孙,寄托了吴昌硕对吉祥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画面视点基本都在右方,留一块近似三角的空白於左侧,并用长条题款补充不平衡感。中下部一丛红梅傍石而生,枝干没有向左上方延伸,反而顺势弯曲向下垂绕了回去,枝干交插,弯如苍龙、垂如钓竿,用笔雄浑遒劲,将梅枝的铁骨气质表露无遗。梅花点点,红艳欲滴,凌风傲霜。
用祝眉寿局部1
中景石头只寥寥几笔勾出外形,没有多加修饰, 只为了在两丛植物中稳住画面,增加分量感。天竺位於後方,吴昌硕先蘸鹅黄,一笔圈成基本外形,後取朱磦表现深色部分,最後在色彩未干之时点上墨心,并衬以茂密的叶片,挨挨挤挤。橙黄、青绿等色彩与墨痕交织在一起,貌拙气酣,以气驭形,而得其势。长幅题款可以说是吴昌硕的标志之一,他在书法方面真正是下过一生的功夫,虽然他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但其实书法的练习很早就开始了。他说自己“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纵入今人眼,输却万万古。”由於吴昌硕学书以汉碑和石鼓文入手,因而他的行书及画中用笔都无疑带有明显篆书痕迹,气势磅礡,如出弓之箭,笔墨畅顺无滞,笔随意转,意自心发,吴昌硕作为八十二岁的老人能有如此气魄实为难得。
用祝眉寿局部2
吴昌硕 梅兰竹菊
立轴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145×41 cm.×4 57 7/8×16 1/8 in.×4 约5.4平尺(每幅)
RMB: 6,000,000-6,800,000
此四屏作于1920年,时年77岁的吴昌硕仍然处于其艺术盛期,这一时期其大写意画的题材较之以前并未有太大变化,但画面更为简洁纯粹,笔意也更为疏放,从此作中便可见之。四君子是吴昌硕喜爱的题材,此四屏即分别绘梅、兰、竹、菊,均以水墨而出,彼此独立成幅,又有关联。四幅画均章法简率,布局平实而新奇,如梅石图一帧,岩石竖起,梅枝呈S状倚岩石而立,清瘦的梅枝与块状的岩石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右上方的诗文长题与绘画构成对角线之势,在画中形成一种张力和凝聚力,使简单的画面富有画外之意,具有形式构成之趣。其余三幅画均与梅石图有相似的构成趣味,岩石的高低大小不同,植物的丰姿意态不同,造成不同的画面格调。竹石图一幅中,岩石呈长方形状,以淡墨染出,稍加勾勒,而不加皴擦,竹叶则以重墨写出,层层叠叠,如有风势,穿插于岩石前后,形成浓与淡、动与静的对比。
兰草的画法与竹石图相近,岩石以淡墨染出,几乎淡入虚无,兰草以颇具书法笔意的重墨写出,根根细劲,姿态飘逸。菊花的画法较为精细,以白描写出花瓣,湿润的墨叶烘托出硕大的花朵,后面的岩石以大笔草草写出,形体草略,菊花在墨叶、岩石的映衬下,备显莹白。整体而言,四屏绘四时花卉,穿插变化,俯仰顾盼,相映成趣,尽管每幅一个主题,各有趣味,但画家又通过相似的画法使其统一成整体,既有精心的布局,又有偶然为之的闲趣,笔墨苍润老辣,造型简约而意蕴丰富,观者可从四屏中一睹四君子的神采与风骨。
吴昌硕 东篱秋色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作
103×34 cm.
著录:《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Ⅱ》,第92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1年。
RMB: 1,000,000-1,800,000
东篱秋色局部
吴昌硕 红梅
立轴 设色纸本
1910年作
176.5×96.5 cm. 69 1/2×38 in. 约15.3平尺
鉴藏印:张宗宪藏
展览:
1.“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上海,2002年。
2.“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香港,2002年。
3.“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台北,2002年。
著录:《张宗宪藏近现代十七家书画》,第20页,苏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
RMB: 3,200,000-4,200,000
缶翁有云“梅根入石枝干坚,瘦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清,两相籍也。君子贵得益友,不可孤立。”由此可知,其笔下常见老梅怪石,在构图布局的思量外,实有其因由。他又谓“大庾领古梅,齐梁时人植。花开香闻数里,碧藓满身,龙卧岩壑间……”,故他“以败笔扫蚪枝,倚怪石,夭娇骇目,虽非庾领千数百年物,亦岂寻常园林山谷所有……”。
红梅局部
本幅虽非“大庾领古梅”写照,但画中老梅倚石而生,如铁杵直插穿透岩块,其枝粗茁,坚似生铁铸成,而屈曲拗缠之姿如蚪龙盘旋游走,上缀梅花满盖,烂若赤霞,色古艳,实而不浮,浓而不俗,与重墨写成的奇石恰好相视。老缶写此值创作之盛年,运笔纵横恣意,洒脱老辣,以拙取胜而不着意於雕琢;墨笔取势篆隶,故气息朴厚奇古,复具金石韵味。
吴昌硕 水仙柏树
立轴 设色纸本
178×45 cm. 70 1/8×17 3/4 in. 约7.2平尺
说明:唐云题签。
RMB: 3,000,000-4,000,000
水仙柏树局部
吴昌硕 雪景
立轴 水墨绢本
1915年作
131×40 cm. 51 5/8×15 3/4 in. 约4.7平尺
鉴藏印:宗杰欣赏
展览:“吴昌硕先生画帖”,日本长崎图书馆,大正九年(1920年)12月。
著录:
1.《吴昌硕先生画帖》图15,日本长崎双树园刊行,大正九年(1920年)。
2.《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Ⅱ》,第68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1年。
说明:“鹿叟”为白石六三郎,号鹿叟,日本名士、企业家,与吴昌硕友善,并多次为吴昌硕举办个人展览。
RMB: 1,000,000-1,800,000
雪景局部
此幅《雪景》笔意沉稳,有高古厚重之感,画面表现了高山深壑,皑皑白雪之中,一棵松树不惧风霜,傲然挺立的生动场面。在此幅作品中,作者以行书笔意勾勒雪山,上部以淡墨平涂,进而表现出雪中苍茫的天空。作品用墨浓淡相宜,画面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表现内容丰富,树石之间掩映一处楼阁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些生气,大石苔点斑驳,近景为一棵苍劲的寒松立于大石之上,一处小溪从远处潺潺而来;远山的描绘虽然用笔萧疏,但突出了险绝的气势,深壑之上云雾环绕,流泉自深谷而来试想,画面主人公身处楼阁之中,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皑皑白雪,内心会做哪般感怀?整幅作品用笔疏简,但率直之下显浑厚,尤其是吴昌硕以花卉之法画山水树木的方式更令这幅作品独具特色。吴昌硕的绘画以篆印入画,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
吴昌硕 真龙
立轴 设色纸本
1920年作
130×67 cm. 51 1/8×26 3/8 in. 约7.8平尺
鉴藏印:新会霍氏宗杰鉴藏
题签者简介:陈风子(1912-2008),别号求是山人,迎风道人,浙江杭州人。书法家、篆刻家、鉴藏家。早年在杭州西泠印社学习刻印,书法与金石享有盛名。1975年移居加拿大。喜收藏鉴定,尤对齐白石作品有深入研究,常见齐白石精品有其鉴题。
著录:《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Ⅱ》,第102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1年。
RMB: 1,000,000-1,800,000
“真龙”出自徐渭诗句:“笔墨无烟火气, 只愁一夜化真龙。”吴昌硕有多幅同一画题的作品,大多画松树,亦有少数画竹子。从题跋中可知,此作不仅以徐渭之诗为题,亦拟其画法。吴昌硕受徐渭影响颇深,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体,往往构图奇特,逸笔草草,追求一种“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效果。不过在徐渭的作品中,以四时花卉、蔬果等较为常见, 松树则是十分罕见的,此幅松树图便运用了一些徐渭之法。画面章法疏简奇巧,一棵松树从右侧探出,向左倾斜, 松枝长短不一,或横出,或垂落,垂落到地的一根松枝与树干合拢成一个三角形,使倾斜的树木保持了稳定,两块岩石一前一后,置于松枝合抱之中。左侧的长题以行书而出,字体大小不一,欹斜跌宕,与松树、岩石相互呼应,再配合几方印章,使画面在简单的闭合结构中生出诸多意趣。画法上, 松树以重墨写出,树干沧桑, 松针黑密,笔墨厚重强悍,富有金石趣味;岩石则运用了徐渭之法,直接以大块水墨写出,风格疏放,不求形似,笔意奔放。此幅《真龙》将严谨感与率意性结合起来,融合各种画法,既得徐渭笔意,又不失个人风格,乃为吴昌硕晚年佳作。
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推荐阅读 刘松岩山水画技法10
百条罕见孔雀鱼,送给群里的朋友,美呆了~
以上就是吴昌硕的“金石派”写意花卉,展现一代宗师的艺术魅力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吴昌硕的“金石派”写意花卉,展现一代宗师的艺术魅力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