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包拯廉政的基础?包公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文化 2023-04-17 21:03:13 知道百科

  包拯是北宋名臣,因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且英明果决,被后世称为“包青天”或“包公”,是清廉的代表人物。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包拯为官时期的事迹,百姓一直口口相传,从包公能够流芳千古,为人敬仰的原因不难看出,清廉在百姓心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代清官,他有自己独特的廉政思想,这种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从现存的史书可以知晓,包公廉政的基础是自觉树立廉政的目标,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多方面体现。“清心为治本,直道为身谋”,充分突出了包公清廉文化的核心思想,在这个基础上,“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秉公执法、敢于担当是百姓想要看到的法治精神。

  一、包公廉政基础

  包公上任时候年龄已然38岁,在之后从政的三十多年,经手案件无数,也曾担任过诸多官职,工部、刑部、礼部等都有他曾任官的痕迹,一直到最后成为中央集权的宰辅。这一切都离不开他所讲的廉政基础,以此为出发点,多为百姓办事,才能够赢得百姓的拥护。

  1.清廉

  清廉是作为官员最基本的一种职业道德,这种修养并不是天生的,很多需要靠后天去培养、巩固和教育。一位清廉的官员,必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被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当官之后才能够刚正不阿。曾有人曰:“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朋皆绝之。”这段话看似绝情,在那个年代,却是很多清廉官员恪守己身的一句话,不与大众同流合污,才能够“清心”明了,避免犯错。

  包公自奉清廉,恪守本分,他曾说:“臣生于草茅,早从宦学,尽信前书之载,窃慕古人之为,确然素守,用于勉循。”以此来表现自身的目标,“廉”是为官的本分,尽心尽力为民办事,匡扶正义,绝对不会成为贪污腐败之臣,。

  2.正德

  “德”,在我国古今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包公一直谈论的“德”,意思是要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成长中才能够“正德”。在《包拯集》中可以看到,包公认为“品德”是一种自律意识,“以廉政为本”是为官理念,“以民为本”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他认为,任何时候,国家和百姓应当为一体,秉公执法、不畏强权、敢于担当,就是官员“正德”的基础。

  历史中对包公的记载并不多,但百姓对他却是人人知晓,他将“清心为治本,正德是身谋”作为座右铭,以自身实践“以廉为重”的理念,后半生都奔波于为民请命的路上。历史中流传的他不畏惧强权,为民做主的案件数不胜数,《秦香莲》脍炙人口,陈驸马位居高位,依然被惩治,侧面展现了包公的“道德观”,引人深思。

  二、包公文学的特点

  包公从政之时,宋朝开国已有几十年,已经进入中级阶段。不同于朝代建立初期,这时宋朝励精图治的精神已然开始走向下坡路,朝中不少官员变得懒散,处理事务时也变得敷衍,更多的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直到包公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他推行的廉政思想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引人深思。

  1.以廉为本

  包公是“以廉为本”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为了让更多的官员以身作则,他对朝堂的政治腐败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从《包拯传》中我们可以得知,他所办理的案件之中,犯罪官员的名单被记录在册,历史可寻。

  他认为,对于那些犯下贪污受贿、利用职权行贿的官员,应当给予最严厉的打击与惩罚。“贪者,民之贼也。”针对这种行为,知情官员应当及时揭发,不得包藏,如有包藏者,根据所犯之事情节轻重,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对于犯错的官员,包公还曾对皇帝上书:“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依据当时的法律法规,纵然遇到大赦天下,此类官员也不可再录用。他推行的政策中,“以廉为本”是作为官员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官员只要能够以身作则,朝堂之中自然会形成清廉的风气。

  2.以民为本

  包公从政的过程中,做过许多官职,小到知县,大到宰辅,他都本着勤勤恳恳为民的信念,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政绩。从包公说所言“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以民为本”是朝廷每年都要考虑的重点。

  包公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中典型的儒家思想,把廉政作为朝廷的主要内容,与早期孔子、孟子所提出的政德不谋而合。孔子曾曰“修己以安百姓”,孟子也曾提出要“仁民”“仁政”的思想,这也说明,为官者,必须要知晓百姓的疾苦,以造福百姓作为出发点,才是一位清廉官员应当做的事。

  3.秉公执法

  包公所办之案例能够传扬至今,与他“秉公执法”这一作为不可分割,在他眼中,“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任何人都要尊重朝廷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不管是谁犯错,都应当接受相应的处罚。他曾给皇帝的奏章中讲到:“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他把执行律法作为整顿官员、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只要能够坚持执行,必有奇效,这也是百姓称他为“包青天”的原因。

  在上任开封知府后,他更是遵循秉公执法,为民请命的准则,不畏惧强权,历史中著名的“陈世美”案便是最好的证明,当时的陈世美是驸马,官职也很高,但包公仍把他就地正法地铡了,以还秦香莲公道。此事件足以表明律法在包公心中的地位,任何人只要触犯了律法,都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不管是“以廉为本”“以民为本”“秉公执法”都是包公廉政文学的中心和特点,在他眼中,朝廷之事固然重要,但是百姓的利益在他心中更占分量,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为官者,必须要做到自身清廉,为民思考,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才能够成为百姓心中的“青天”。

  三、意义与影响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名青史的清官也有许多,包拯之所以能够被百姓深刻铭记,跨越时空跨越阶层赢得历史赞誉,在于他廉洁勤政,忠诚为国为民,以百姓为中心,自然受到所有人的爱戴。

  1.意义

  当时官场贪污腐败成风,包拯坚持秉公执法,赢得了百姓的尊重。现存流传“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都是对他的褒赞。在司法过程中,包拯改革了诉讼程序,为百姓申冤,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便利。

  古时候,百姓如需申冤,必须要层层递交诉状,包拯开府治事后,取消中间层层上书环节,百姓可以直接登堂递交诉状,当面陈述事情原委,包公直接了解百姓所述之冤,杜绝了部分奸吏从中作梗,更有利于断明案情。包拯这一改革措施,在司法实践中,有力打击了豪强势力,杜绝了官员间官官相护之风气。也成为改革司法程序的一项著名举措,这便是包公廉政的意义所在。

  2.影响

  历史中流传于世的清官,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先,勤政为民,其清廉从政、清心直道的品格是他们的闪光点,这一作为,在现在看来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现在的官员更应当去学习,把人民的利益和生活放在心上,这才是正确的为官之道。

  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曾引用包公的《书端训郡斋壁》励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用以鞭策现在国家官员,要勤政爱民,切勿贪污腐化。总书记不止一次勉励国家纪检干部,“要肩负起现代的‘铁包公’的职责,对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零容忍”,顾名思义,就是一丝一毫都不能容忍。对于腐败人员,不能纵容,而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只要腐败,就要严惩不贷,这样才能够发挥清廉政策的作用,借鉴包公文学,从而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起到重要影响。

  总结

  廉洁,自古以来都是被百姓称赞的好官不可缺少的因素。包公坚信,坚持以官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然可为国分忧,为百姓排忧解难,这个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应当被学习和发扬。这也是现在官员应当前进的目标!

  包公所提出的廉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朝廷的政局,他的政绩不止体现在当时的宋朝,更多体现的是他个人人格和爱国情怀,这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内容。这种爱国情怀升腾起来的崇高精神,便会成为一种永恒的文化品格,深根于中华土壤,有着无穷的力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