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丫鬟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常常被视为财产来交易。根据历史资料,丫鬟的价格取决于其年龄、技能和外貌等因素,有时候甚至可以抵得上几十年的薪水。在那个时代,丫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但她们的购买力却非常有限,往往只能靠着一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这种悲观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妇女的地位和权利的局限,也让人不禁对过去的世界产生深深的感慨。
不好意思,要让你们失望了。——那些YY自己穿越回去能淹死花丛中,当人生赢家的。
要搞明白2个条件:
A:今天电影、连续剧中塑造的丫鬟,全部是18+,同时都是通常意义的美女。
历史上的丫鬟则是两个概念。
豪族公子千金一般16岁之前出嫁,因此几乎所有的丫鬟按要求都是要“配人”的——也就是18岁之前必须嫁人。
接着,一部分丫鬟可以在原主家当奴婢干事,统称为“婢女内人”,用的方式也不一样。
易言之,古代的丫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年轻的6岁不算小,最大的也不过14周岁。
买来之后的基本用于:在内宅干不耗力气的杂役,替小姐或者夫人分担细活。
不仅吃得差,全年无休,受委屈还不能还嘴,大部分会夭折。是贫困家庭入不敷出,没办法送出去少一张嘴的应急措施。
所以,论姿色的话。
古代丫鬟基本缺乏营养,发育不好,脸青面黑。
刨开医美,今天像兔唇、补牙的正常塑形技术也很多,小姑娘吃得好,少劳作,因此你觉得普通人里很少有丑的,至少五官端正。然而:
往回推到90年代,漂亮女孩是极为少见的。
往回推到4、50年代,生活质量低下,什么奇形怪状的都会出来。
才吃几年饱饭啊?
这是因缺碘导致的“大脖子”,青年女子易患,在90年代初的贫困地区也是普遍现象。
这叫头癣,哪怕80年代的农村也是司空见惯的烈性染症。患后会造成不可逆的秃头,流脓。病因不过就是不干净的生活习惯。
麻疹。病因是长期在阳光下暴露而导致的面部黑色素累积,然而现代外科很容易解决,在古代你找谁去?
除此之外,诸如:四环素牙、反颌、灰质炎等今天几乎绝迹,而仅仅80年代末也很普遍的病症……凤姐若能穿越过去,也能叫姿色尚可。
这幅图里的小孩,才是古代丫鬟的渠道地。
B:价格。
看起来并不高,例如“粗使”:
稍微有点本事,比如会烹饪的,叫“全社”,价钱也不过十两以上;
如果再加几分姿色,会弹唱之类的,五十两也行。
大致理了一下,古代丫鬟的价格和用途如此(以明、清为参考)。
所以,按照一两400RMB的均价来算,2000块可以买个“凤姐”?4000块钱可以买个五官端正的妹子?一台合资车的购买力就能让一个六分颜值的给你暖床?
划重点,如果直接用古代银两换算成现在的RMB,会造成很多人误解,觉得凭借你月薪3000也能买1个正常颜值的丫鬟。
问题是,在古代或者不用那么远,就是30年前,90%以上普通人家的购买力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尽管那时就有“下海”一说,但城市化不高,一般的公务员、老师也只有100出头的月薪,举国上下,城镇人数比例只有7%,在乡下过年才吃肉不是新闻。
因此,不能拿今天的收入来衡量古代经济社会95%以上人的购买力。
再如:明代1个官员的月薪,能算上编制的正八品如普通御医、长史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也只有5石左右(7、800元)的月薪,他能随便养一个丫鬟吗?
堪堪能保证一家的运营而已,上有老、下有小,买米、购衣、看病、置地、私塾、儿子老婆本所有的一切都要从这五石里出。根本不可能,这才是那个时候中产的购买力。清代更甚。
更恰当的是,古代有资格买丫鬟的购买力,叫改善生存质量,满足精神需求,相当于今天1个工薪阶层上班的时候聘请1个私人秘书或者律师。
玛加尔尼于乾隆时来清调研,号称完美天子治下的汉人家庭,辛勤劳作1年得银32两,出为35两,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没有理财的资格,经年入不敷出,即便一家人耕种、养鱼、织布等项目全算上,也勉强满足糊口。
这样的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就算是在平世,稍遇灾祸只能想办法堵出口,不得已而将亲生女儿送人——少双筷子是常有的事。
图为那位号称清廉的雍正帝在位时的人契。
一家四口合计白银15两。
1人2000块。
成年女子才会到万。
反过来,今天你家的年薪合计为15万,那么在明代的相当于正三品以上大老爷的购买力。
综上,如果在古代,95%以上人只有被卖为丫鬟(或者小厮)的购买力。
以上就是古代丫鬟的价格及购买力需求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古代丫鬟的价格及购买力需求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