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的经过怎样?为什么朱元璋能以弱胜强?

文化 2023-05-11 10:58:12 知道百科

  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上,上游是陈友谅的百艘战舰及其号称60万的大军,下游则是朱元璋逊色不少的小船队及其号称20万的大军。陈友谅的战舰又高又大,且首尾相连,如同一庞然大物,朱元璋的小船显得像是过家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今天已是双方交战的第四天,一大早朱元璋便集结船队,亲自指挥。但大半天下来,丁普郎、余昶、陈弼、徐公辅等接连战死。

  朱元璋死死盯着陈友谅的战船,一筹莫展。

  约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风向突然变了,东北风起,绝佳的机会来了!朱元璋马上命敢死队驾驶小船,带上火药,务必把陈友谅的大船,给我点了!

  眼看着,七艘小船乘风纵火,火借风势,风纵火威,插进陈友谅的船队,顷刻间大船连串火起,烈焰滔天,赤壁之战在鄱阳湖再次上演。一场大火将陈友谅的军队烧死大半,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陈普略等人都未能幸免,葬身火海。

  此时此刻,陈友谅也没想到,形势会发生这样大的逆转。这是天要亡我呀!

  陈友谅,很早便参加到了反元斗争中。至正十一年,农民起义军遍地开花。以徐寿辉、彭莹玉等为首的起义军在湖北起义,随后以徐寿辉为帝,建立“天完”政权。同年,31岁的陈友谅欣然投入徐寿辉的阵营,起初是在大将倪文俊帐下做文书工作,不过,短短五年时间,陈友谅便成了天完政权里的核心人物。

  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因为陈友谅有战功。自从加入起义军,陈友谅转战荆楚,攻沔阳,克中兴,继攻汉阳、武昌、转战岳州、常德,一勇当先,斩元将无数。很快就升为元帅。

  另一个原因是,天完军节节胜利时,内部出现分裂,倪文俊反元决心动摇,甚至妄图除掉徐寿辉,自立为帝,结果事情败露,倪文俊投奔陈友谅,被陈友谅杀了。陈友谅收编了倪文俊的部下,便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最高统帅。

  陈友谅的反元态度是非常坚决。他打仗的原则就一条:就是干!不管多硬的骨头就是啃,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能很快重整旗鼓,越挫越勇,很自信。

  打安庆就是很好的证明。安庆守将余阙是起义军最顽强最凶悍的死敌,围城攻坚战又最是难打。陈友谅三败三起,付出了不少代价,才打了下来。随后,陈友谅率军攻安庆,破赣州,克吉安,下汀州,攻信州,战衢州,取新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两年之内由湖广转战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连下十八路,成为反元起义军里实力最强的。

  可以说这是陈友谅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扫平元朝的虾兵蟹将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便与朱元璋的地盘接壤了,自然朱元璋变成了陈友谅下一个进击的目标。

  打朱元璋之前,陈友谅根本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甚至觉得天下近在眼前,便把傀儡皇帝徐寿辉干掉,自立为帝,国号为汉。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军进攻应天(朱元璋的大本营),但等待他的,不是胜利,而是一个圈套。

  朱元璋用计让陈友谅的故友康茂才写信诈降,约定在金陵城外的江东桥里应外合。

  结果陈友谅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回,还丢失了许多城池。

  此战充分的暴露了陈友谅军事能力上的短板——有勇无谋。自己不会用计,也识不破别人的计谋。

  或许在陈友谅看来,自己实力这么强,敌军惧怕前来投降是很正常的行为,没什么可怀疑的。

  不过,这也不是陈友谅第一次中计了。

  早在一年前,朱元璋就发觉陈友谅部将赵普胜,是个劲敌,便使了个反间计,让陈友谅误会赵普胜图谋不轨,杀了赵普胜,自折臂膀。

  当然,这次失利对陈友谅并不能造成很大的创伤。陈友谅迅速重整旗鼓,重新夺下丢掉的城池,准备与朱元璋再战。但陈友谅不知道的是,应天失败,只是他彻底失败的开始。

  朱元璋的主子小明王在安丰遇险,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往营救时,陈友谅趁机再次对朱元璋发起了进攻。

  经过几年的筹备,陈友谅的战舰又升级了,每艘船均高数丈,共三层,跑马都不成问题,这样的巨舰造了上百艘,声势浩大。

  陈友谅率60万大军,第一站先打洪都,在陈友谅看来,拿下洪都就是捎带手的事,扫清周边障碍而已。

  不料,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坐镇孤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生生坚守了85天,堪称奇迹。

  不仅洪都城没有失守,还为朱元璋回援争取了时间,朱文正这个障碍着实让陈友谅跌了个大跟头。

  其实,陈友谅完全没必要栽这个跟头。

  以当时的情况,朱元璋的主力都去救援小明王了,金陵空虚。换作是朱元璋,一定先去打金陵,让对方首尾不能顾。

  即使先打了洪都,发现不易攻克,也应及时调整策略,在一个地方死磕,浪费了大好的时机。

  所以说就是干,也不见得是啥好事。

  丧失先机后,陈友谅便和朱元璋对战鄱阳湖了。这是陈友谅喜欢的,别弄那些弯弯绕绕,真刀真枪拼一下看看。

  在这里,陈友谅的巨舰展现了充分的优势,朱元璋的小船禁不起巨舰的撞击,巨舰连起来后,保持了很好的冲锋队形,朱元璋的小船想要突破,难如登天。

  前几天,陈友谅与朱元璋对战,基本上是胜多败少,直到22日下午,风向突然变了。一定有人会问,陈友谅不知道赤壁之战吗,怎么还用铁锁连船,重蹈覆辙?其实,不光是赤壁之战,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也是同一个套路,同一种命运,而且距离陈友谅的时间比赤壁之战更近,陈友谅没道理不清楚。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老一辈的经验总是多得很,但新人还要自己撞一遍,经历一番才能体会的道理。况且,陈友谅的情况对比赤壁之战和崖山海战要好得多。

  首先,造船技术经过好几代的升级,陈友谅的船要更坚固很多。其次,不管陈友谅的船是否用铁锁相连,都免不了被朱元璋火攻,这是海战一定会用到的招数,况且朱元璋的船又不占优势,是很可能用火攻的。

  既然船怎么着都会遭受火攻,那么连不连起来就只看战况的需要了。

  而且考虑到这一点,陈友谅的船是首尾相连的,这样即使一条船着火,也能砍断铁锁,避免其他战船受损。

  第三,陈友谅在上游,风是往朱元璋方向吹的,即使被火攻,也烧不起来。

  但是千算万算,老天爷是帮着朱元璋的。这个季节本不该刮东北风,有了风的帮助,火势蔓延的速度就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了。

  即便如此,越挫越勇的陈友谅依旧没有放弃。打算第二天重整旗鼓,集中兵力要猛攻朱元璋的乘坐的白桅杆船。

  结果第二天交战发现,朱元璋事先得知了消息,把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了白色,接连失利的陈友谅再次大败。

  这时候,陈友谅又得到消息,朱元璋派人守住湖口,阻断了陈友谅的退路,这是要赶尽杀绝的架势。

  此时的陈友谅折损大半,想要突围已是非常困难。即便如此,朱元璋仍然怕不能彻底干掉陈友谅,便再施一计。

  派人给陈友谅送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充满了挑衅,直言陈友谅你已经跑不了了,即使你能侥幸逃脱,也应该取消帝号,退出天下争夺战,否则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

  陈友谅愤怒不已,加之粮草见底,择日便要强行突围。

  朱元璋命人在上游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乱箭齐发,喊杀震天。

  陈友谅见鏖战多时,仍没有突破,心里着急,便想出来亲自指挥作战。

  就在陈友谅刚一露头的瞬间,一支箭凌空而至,不偏不倚,正中陈友谅,从眼睛直穿过后脑勺,陈友谅当场毙命。

  可叹,一代枭雄,竟然是这样死的。

  结语

  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斗争可以看出,陈友谅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遇到朱元璋之前,陈友谅是没吃过什么大亏的。单靠勇敢执着不怕输的劲头就能横扫战场,但碰到会用计谋的朱元璋,就完了。

  而且陈友谅实力强大之后,他的自信就开始变成了自负。

  就在陈友谅只知道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就可以碾压一切的时候,其实朱元璋把陈友谅已经研究得很透了。

  陈友谅死后半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便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借机不无感慨地道出了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 陈氏之败, 非无勇将健卒, 由其上下骄矜, 法令纵驰, 不能坚忍, 恃众寡谋, 故至于此。”

  看,朱元璋分析得多精准。

  或许即使鄱阳湖之战时没遇到那股东北风,陈友谅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