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明帝曹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二年春二月乙未,太白犯荧惑。—《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曹魏青龙二年二月,天空出现了“太白犯荧惑”的天象,这在古人眼中是大凶之兆,为了缓解天象示警,曹睿下令减轻鞭刑之责,以减少伤重致死的情况发生,从而回应天象。虽然曹睿做了这样的努力,但是凶事还是发生了,就在次月,曹睿的姑父、东汉的亡国之君、魏之宾山阳公刘协逝世。
此时的曹魏已经建立15年了,从整个政权来看已经进入了稳定期,刘协这个先朝之君于魏国已经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威胁了,如果只是寻常的一个郡公逝世,朝廷根本不会怎么重视,但是刘协这个郡公不是一般的郡公,大魏的正统性正是来源于他的禅让。他的身后事自然不能随便处置。
今有司奏丧礼比诸侯王,此岂古之遗制而先帝之至意哉?—《献帝传》今山阳公寝疾弃国,有司建言丧纪之礼视诸侯王。—《献帝传》
因为禅让之君在新政权逝世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王莽开创的“禅让模板”还没等到刘婴逝世,王莽就国破身死了,曹魏没有前例可依,朝廷上下有一段争论,其议题自然就是山阳公身后事的等级,在曹睿下发的诏书和祭告高祖曹丕的文中提及当时有司建议只把山阳公的丧礼按诸侯王的礼仪来操办,但很明显曹睿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决定以皇帝之礼为刘协操办。
帝变服,率群臣哭之,使使持节行司徒太常和洽吊祭,又使持节行大司空大司农崔林监护丧事。—《献帝传》
曹睿身着素服为姑父举哀,并且派遣重臣为使者监护刘协的丧礼,除此之外,曹睿按照天子崩而新帝继应大赦天下的惯例敕令大赦,尔后下诏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献在《谥法》中属于上谥,意为“聪明睿哲,贤德有成”,这“贤德有成”自不必说,而“聪明睿哲”可作两解:
其一从《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刘协的经历和评价来看,刘协的确是个聪明睿哲之人,若生于太平之世或可为一代明君;其二便是赞扬刘协禅位的举措乃是聪明之举。不是说刘协把帝位“献给”曹丕的意思。后来西晋的贤王司马攸就被追谥为齐献王,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也被丈夫追谥为献皇后,而司马攸和独孤伽罗与当时皇帝的关系和在其朝的地位都是无需赘言的,可见曹魏对刘协的皇帝生涯还是持褒扬态度的。
八月壬申,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葬之日,帝制锡衰弁绖,哭之恸。—《献帝传》
五个月后,汉献帝葬于禅陵。从三月献帝离世至八月下葬,其间的五个月应该是禅陵修建的时间,众所周知,曹操、曹丕一改汉代“视死如生”的葬俗,大力推行简葬,如曹丕之首阳陵不封不树极尽简约,结合历史记载、禅陵的修建时间和现存的禅陵规模来看,这座陵墓依旧是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来修建的。不仅按照汉陵修建,还按照汉朝皇帝规格设守护陵园所置的县邑。
在汉献帝下葬当日,曹睿不仅身着麻衣、戴孝冠,还放声痛哭,真情实感也好,虚情假意也罢,曹睿这场戏也是演得很逼真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曹睿的举措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模板”,如果把王莽篡位的一系列举措称为“禅让模板”,那么曹魏对汉献帝身后事的处置就可以称之为“善后模板”。
那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曹睿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曹睿是个很实在的人,人家有什么心思也不藏着掖着,在曹睿祭告高祖庙的文中明确指出他给姑父大办丧礼是“恭述皇考先灵遗意,阐崇弘谥,奉成圣美,以章希世同符之隆,以传亿载不朽之荣。”用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彰显曹魏的美德,让这美名传之万世。其实,曹睿的目的达到了,后世受禅者或其后人在禅让人的身后事上基本都是依照曹睿的方法施行的,此举也确实起到了收拢民心、彰显德政的效果。
其实,曹睿给汉献帝大办丧礼是一箭双雕,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曹睿射中的另外一“雕”是什么,但是这一“雕”是客观存在的。
(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魏文帝受禅后,蜀中传言刘协已经被害,于是刘备为刘协发丧,追谥为孝愍皇帝,这个“愍”可远不如“献”字,是一个表同情的谥号。刘备和诸葛亮真的不知道刘协禅让后的真实际遇吗?中传言的“刘协遇害”又是谁传出来的呢?
就在刘协的“丧礼”后,一拨拨的大臣开始劝进,各地开始出现各种祥瑞之兆,次年,刘备登基称帝,在登基诏书中,称曹操“戮杀主后”(指的是曹操囚杀伏皇后事),说曹丕“窃居神器”,可偏偏没说曹丕弑君之事,可见刘备和诸葛亮对刘协的境遇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是刘备需要营造一个“曹丕篡逆,四海无主”的称帝前提罢了。
这下可好,魏主曹睿竟然给“死去”十四年的“孝愍皇帝”大办丧礼,不知消息传到蜀中和东吴,二国君臣百姓作何想,曹睿此举的第二“雕”正是如此,蜀汉这次可是被啪啪打脸,连刘备、刘禅的即位合法性都会受到冲击。
夏四月,大疫。崇华殿灾。丙寅,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巧合的是,就在曹睿追谥山阳公为孝献皇帝的同月,诸葛亮就兵出斜谷,虽无甚证据,然以三月山阳公亡故以帝礼治丧开始,至四月追谥尔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竟是若合符节,不禁让人思索,诸葛亮此举是否有转移视线的嫌疑呢?或许真的是巧合,曹睿无形中“打了蜀汉一耳光”,诸葛亮适逢其会将焦点转移,蜀汉政权合法性倒也没有受到什么冲击,但就蜀汉政权内部来说,曹睿的行为的确是让人很糟心。
不管曹睿是为了博取美名、宣扬正朔也好,动摇蜀汉正统性也罢,他都为“禅让”这种通过非暴力手段转移政权的方式做了一个良好的善后,帝制时代的“禅让模式”基本完善,后来的晋武帝、宋武帝、隋文帝、唐高祖等都是依样画葫芦,只不过除了魏元帝、周恭帝外,其他的“禅让之君”都是不得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