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形势良好,孙权为何不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

文化 2023-05-07 11:42:39 知道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襄樊之战中,关羽胜利在望之时,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反而袭击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曹魏在宛洛一带的统治岌岌可危。幸亏樊城的守将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劝告,死守樊城,才没有使得关羽席卷宛洛。在这个时候,北伐的形势一片大好,曹操的主力还滞留在关中没有归来。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那么天下的形势就会有根本的改变。

  但是,孙权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动对淮南的进攻。不但如此,他还向曹操上书,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忠曹操。于是,孙权趁关羽的主力北出,荆州空虚之机,派吕蒙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这样一来,孙刘联盟破裂,使得曹操坐收渔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发生了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两败俱伤,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那么,孙权为什么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候,不去支援自己的盟友,反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这要从孙权的战略目标说起。孙权在继承父兄的事业后,势力还暂时局促于江东一隅。但是孙权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想施展自己报复。虽然他的兄长孙策评价他疆场作战不行,团结大家保守江东有余,可是孙权还是想要争夺天下。

  在这个时候,孙权遇到了鲁肃。鲁肃在著名的《榻上问对》中,为孙权谋划了东吴的战略方针。鲁肃为孙权讨论了天下的大势,就是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马上消灭。在这样的形势下,孙权要以自己为主,先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孙权应该先向长江上游发展,全据长江。在以长江为屏障,割据江南后,再建号帝王,北向而争夺天下。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开始了向长江上游荆州的攻伐。

  不过,孙权的战略目标和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冲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建议,要先占有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北伐。其中的一路要以荆州作为向宛洛北伐的出发基地。这样,孙权和刘备在荆州的归属上发生了矛盾。

  在赤壁之战后,为了缓和矛盾,刘备以借为名,占有了荆州的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而孙权只占有江夏一郡。孙权这样做,也是希望刘备在长江上游为自己分担曹操的军事压力,并且在得到新的立足之地后将荆州归还自己。

  不过,孙权的愿望落空了。在孙权对淮南的几次进攻中,我们没有看到刘备对孙权的配合。刘备只顾扩充自己的实力,为下一步夺取西川做准备。而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对于孙权索要荆州的要求推诿扯皮,让孙权看清了刘备借是假,占是真的本来面目。这样,双方发生了湘水之争。

  在这次湘水之争中,刘备和孙权都率领了主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只是因为曹操在这个时候击破了汉中张鲁的主力,占领了南郑。刘备怕西川有失,赶快和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在双方重结盟好后,刘备率领主力回到西川,而孙权则发动了合肥之战。

  孙权发动合肥之战,是出于几个考虑的。一是当时鲁肃未死,他掌握着东吴的军权,是坚决的孙刘联盟的捍卫者。在鲁肃的坚持下,孙权无法和刘备完全翻脸,双方兵戎相见。所以双方见好就收,在土地方面达成一定的妥协。这样,孙权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淮南的曹军。

  二是孙权在当时抓住了难得的战机。那就是曹军的主力被曹操带往汉中,淮南一带兵力空虚。唯一重要的战略据点合肥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七千多人马防守。所以孙权和刘备议和后,马上就发动了合肥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孙权投入了东吴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十万人,企图一举冲破曹军的淮南防线。

  不过,这场战役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孙权遭受了他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惨败。张辽的八百敢死之士,就把孙权打得丧魂落魄。逍遥津之战,孙权险些丧命。这让孙权对张辽望而生畏,再也不敢对合肥发起进攻。

  这样,孙权从淮南发起北伐的道路就被张辽给堵死了。孙权只得再次把战略恢复到过去的全据长江战略上来。不过,这一次孙权已经没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自保。为了自己的战略安全,而且对于刘备对自己的袖手旁观,孙权决定依靠自己,建立自己的安全防线。这就必须要控制长江上游的荆州。

  由于在湘水之争中,长江上游的南郡划给了刘备。孙权想要以和平的手段要回南郡是不可能的了。孙权要夺回南郡,就只能依靠武力夺取了。所以说,孙权在定下夺回南郡的决心时,就已经注定要破坏孙刘联盟了。

  而曹操也施展了自己的谋略手腕,为了破坏孙刘联盟,他对孙权是又拉又打。曹操在将主力撤回后,便专门对孙权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攻势。这使得孙权虽然抵挡住了曹操的进攻,可也被迫暗中向曹操请降。曹操同意了孙权的请降,还和他订下了姻亲的关系。

  这个时候,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也去世了,接任的吕蒙迎合孙权的意旨,要求武力夺回荆州。这样,排除了与曹操的后顾之忧的孙权,开始把目光死死盯在了荆州身上。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和吕蒙就开始了袭取荆州的准备。

  在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后,孙权不但没有趁机在淮南发动攻势,他反而对袭取荆州更加迫切。这是因为,关羽的胜利,会增强荆州的稳定性,增加孙权夺回荆州的难度。

  当时的荆州和西川的联系主要是依靠长江水道。在这个时候,刘封和孟达已经占领了上庸。如果关羽占领了襄樊之后,他就可以和上庸利用汉水联系。这样,江陵和襄樊联为一体,本身有了战略纵深。而且有了长江和汉水两条水道和蜀中进行联系。那么,如果孙权发动对荆州的攻击,就不可能速战速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在关羽获得水淹七军的消息,成了孙权袭取荆州的号角。孙权认为,这个时候是他袭击荆州的最后机会。关羽为了扩张战果,将荆州防备东吴的兵力调往襄樊前线。而如果再等待下去,关羽夺取了襄樊,就错过了时机。因此,孙权不但没有在淮南发动对曹军的进攻,反而向曹操上书,要求讨伐关羽向曹操效忠。

  其实,在当时,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想要迁都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就已经看到了孙权将要采取的举动。司马懿当时就劝说曹操,说孙权和刘备外亲内疏,如果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愿意。他建议曹操让孙权袭击荆州,事成之后把江南的地方封给孙权。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从司马懿的建议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的意图早就被曹操阵营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刘备阵营还蒙在鼓里。曹操和孙权一拍即合,荆州和关羽的命运就此确定了下来。就这样,当关羽在襄樊前线和曹军的援兵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发起了对荆州的袭击。

  由于荆州的后方空虚,加上关羽平时对待下属的傲慢,使得江陵和公安的守将都投降了吕蒙。尤其是江陵的失守,使得关羽部下的家眷都落入吕蒙手中。关羽闻讯回师的时候,他的部下纷纷离去。关羽大军离散,只得退保麦城,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至此,孙权终于实现了他全据长江的战略意图,为实现他下一步建号帝王的愿望打下了基础。

  结语:

  在关羽出兵襄樊,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时,孙权没有在淮南趁势发动攻势,反而破坏孙刘联盟,袭取了荆州。这里面有着孙权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主观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权一心要实现他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全据长江的意图。他在和刘备的同盟期间,由于刘备的所作所为,丧失了对刘备的信任。他决定,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采取以自己为主,构建自己的安全体系,这就必须夺回对自己至关重要的长江上游。在湘水之争不能和平要回的情况下,孙权不惜采取武力手段夺回。

  客观原因则是在战略目标确定后,夺取荆州行动的时机问题。当关羽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时,他的辉煌胜利之后,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为了扩张战果,关羽将后方防备孙权的兵力前调,使得后方空虚。而为了赶在关羽占领襄樊,建立稳固的基地前夺取荆州,孙权也就迫不及待地对荆州下了手。不过,虽然孙权夺取了荆州,也让孙刘两家走上了灭亡之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