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是指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官僚集团之间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史称“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二党与其说是政见不同,不如说是权力之争。他们轮流专权,宪宗对此无可奈何,曾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此朋党实难!”
牛李党争起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的策试贤良考试。伊阙县县尉牛僧孺大胆指责时弊,成绩优异,被考官举荐给皇上。但宰相李吉甫却因为牛僧孺在考卷中指责自己的过失而怀恨在心,在皇上面前极力阻止提升牛僧孺。这样,不但牛僧孺未得到升迁,就连考官也遭贬谪。多年后,李吉甫之子翰林学士李德裕因深恨中书舍人李宗闵过去在对策时讥讽其文,而在穆宗面前进言,最终致使李宗闵的女婿黄巢在选拔进士的科考中落榜。李宗闵也因之受到牵连,被贬为剑州刺史。
从此之后,李宗闵、李德裕各分朋党,互相倾轧。李宗闵先后拉拢提拔了牛僧孺、李逢吉、杨虞卿、杨汝士、李仲言、杨嗣复、李玉、杜综、李固言形成牛党;而李德裕也与其主要成员郑覃、李绅、陈夷行、元缜、薛元赏、薛元龟等结成李党。
牛李两党之争的焦点集中在地位和权力之上。在文宗大和年间,这种对地位与权力的争夺显得尤为激烈。唐朝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次居皇帝之下的第二号权力人物便是宰相。牛、李两党对此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他们用尽心思,各施手腕,竭力争夺宰相职位。
文宗大和六年,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奉调入京,文宗准备升任他为宰相。当时任宰相的李宗闵从中百般阻挠。李党内成员纷纷为其出谋划策。京北尹杜综献计说让李德裕当进士的主考官。因为他本身是经“门荫”做官,自己为此深以为憾,让他当主考官,他一定愿意。这样就可以防止他当上宰相。
李宗闵又觉得李德裕无主考官之才德,不同意此举。杜综又说道:“否则用为御史。”李宗闵这才同意。不料,事与愿违,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纰漏。李德裕抓住他们的把柄在文宗皇帝面前进言,反而将李宗闵撤去宰相之职,调出京城任江南西道节度使。李德裕自己如愿以偿当了宰相。
不过,李宗闵可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他与牛党成员商议后认为:翰林学士的地位日益重要,便极力使牛党成员进入翰林院。那李德裕也不是白吃干饭的,他虽不是进士出身,但多年混迹官场,早就观察出翰林学士不仅接近皇帝的机会多,而且对朝廷的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力排异党进入。
大和八年八月,文宗欲将曾受过贬罚离任的牛党成员李仲言置之翰林院为谏官,遭到李德裕的反对。他对皇上说:“李仲言过去犯过错误,陛下怎么能重用他呢?”文宗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就好。朕怎么能因他犯过一点小过失就心存成见,永不录用呢?”李德裕闻言急道:“李仲言为人奸恶,心存不忠。他本性难改,陛下是否听信了别人的谗言而定要提升此等小人呢?”
文宗听罢一愣,半晌道:“李逢吉向朕推荐了他,朕当时已答应他录用此人。你总不能让朕在臣子面前自食其言吧!”李德裕一听是李逢吉推荐,更不肯答应了。因为李逢吉也是牛党成员,这显然是他们谋划好了的,便向文宗步步紧逼道:“李逢吉身为宰相,竟向皇上推荐此等奸佞小人,他为一己之私,贻误国家,也当治罪!”
文宗听了心中已有些不快,但仍忍气吞声道:“那可否让李仲言另任一官呢?”李德裕此时一门心思要阻止李仲言进翰林院,也顾不得对文宗察言观色便毅然说道:“不可!”文宗见他如此,也不再言语,起身拂袖而去。李德裕尚不自觉,还满心欢喜,兴冲冲回到府中。文宗回到后宫,越想越气。心想:李德裕如此霸道,看来不宜久留身边。遂下诏,令李德裕与江南西道节度使李宗闵对调。李德裕由于一时意气用事,引得龙颜大怒,丢掉了宰相职位。
但李德裕不愿外调,想留在京师,而且他在京师颇有势力,党羽众多。后经众人一再求情,文宗改任他为兵部尚书。而此时又身为宰相的李宗闵向文宗委婉地提出:皇上既已下诏调李德裕外任,他就不该再提出请求留在京师。如果皇上此番对他稍加纵容,日后他必会得寸进尺,不听调派。文宗觉得有理,便又下诏任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
但是,牛李党争并未就此结束。两派均暗中谋划,伺图反击,置对方于死地。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两党轮番坐庄,把持朝纲,不分上下。唐武宗在位时将牛僧孺一贬再贬为循州司马,李宗闵一贬再贬以至流放封州。牛党的其他成员,如宰相杨珏、杨嗣复也受到罢黜。而李德裕则被调回京师复任宰相。
而唐宣宗即位后,因素恶李德裕之专,又罢免了他的宰相之职。同时贬李党中的薛元赏、薛元龟为远州刺史。而任命“与李德裕不协”的崔为宰相。同时将曾任过宰相的五个牛党成员牛僧孺、李德裕、崔珙、杨嗣复、李珏从远州北迁。牛僧孺在大中初年卒。李宗闵也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受诏后未离封州即死。大中三年李德裕也死于崖州。牛李党争至此才宣告结束。他们为争夺权力和地位的斗争给大唐江山、黎民百姓带来的只有更多的灾难。
牛李党争期间,分歧很多,其中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选官上。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官僚集团,反对科举取士,他们认为:“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举业,自熟朝廷间事,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寒生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牛党则反对门第,主张取士“地胄词彩者居先”,极力提高科举地位。
第二,在藩镇问题上。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随着藩镇势力的膨胀,唐穆宗时不得不承认了藩镇节度使的世袭权。对此,李德裕等极力反对,主张平叛,对藩镇用兵,认为只有用兵才能消灭造成国家分裂的祸源,而且在他的亲自主持下,也平定了一些反叛的藩镇:牛僧儒等则主张对藩镇采取姑息放任的玫策,反对用兵。
第三,在吐蕃问题上。唐朝末年,国力空虚,吐蕃奴隶主时常发动对唐朝的进攻。李德裕在四川任西川节度使时,训练士卒,积极防御,曾多次打败吐蕃,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当时身为宰相的牛僧儒,却以“守信”为借口,主张罢兵。
第四,在佛教问题上。李党反对佛教,李德裕做地方宫时,曾禁止僧人以骗术为人治病。会昌年间,李党主持了全国性的灭佛运动,毁掉许多佛寺,使僧尼还俗,取得很大成绩。牛党则持反对态度,白敏中为相后,又恢复佛寺,广度僧尼,佛教势力又有所发展,“僧尼之弊皆复其旧”。
由上述牛李党争的内容可知,在两党斗争中,已失去了是非标准,你支持,我则反对,你反对,我则支持。虽然牛党代表着庶族地主集团,李党代表着士族地主集团,但这时的庶族地主反士族地主的斗争已与以前有所不同。因为在唐后期,无论士族官僚地主还是庶族官僚地主,都已经腐朽,他们之间的斗争,完全是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斗争的结果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和政局的不·稳。因北,牛李党争并没有积极意义。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是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牛李党争对唐代政局有其一定的影响,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导致社会各种矛盾也开始趋于尖锐化,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牛李党争不但影响到中晚唐政治格局、政治文化的演变,而且参与塑造了中晚唐诗风,同时在牛李党争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
以上就是牛李党争的结果如何?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牛李党争的结果如何?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