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为帝后,为什么姚广孝拒绝了皇帝的奖赏?

文化 2023-05-12 10:39:41 知道百科

  姚广孝辅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是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47岁初遇朱棣

  姚广孝是长洲人,小时候的名字是天僖,家人世代行医,他出生于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比朱元璋小七岁,比朱棣大二十五岁。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姚广孝在附近的妙智庵出家,法号道衍,曾跟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席应真是灵应宫的道士,灵应宫与妙智庵相距不远。

  姚广孝曾游历嵩山寺,相士袁珙见到他说:真是个奇怪的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嗜杀戮,与刘秉忠是一类人。

  刘秉忠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成就帝王之业,在他的建议下,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大哉乾元”(《易经》),为元朝典章制度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孰料姚广孝听后不怒反喜,从此与袁珙成为朋友。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下诏令通晓儒学的僧人去礼部面试,姚广孝应召前往,不过,并未被授予官职,而是获赐僧服后便返回了。

  经过北固山时,姚广孝赋诗怀古,抒发豪情壮志,与他同行的宗泐说:“这岂是出家人的话语?”

  姚广孝笑而不答。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的朋友宗泐当时是在僧录司担任左善世(官职名),在宗泐的推荐下 ,姚广孝得以入宫,结识燕王朱棣。

  姚广孝与朱棣相谈甚欢,此时朱棣二十二岁,或许姚广孝一眼就认定年轻英武的燕王正是他寻觅已久的明主,朱棣对博学多才的姚广孝也颇有好感,总之,二人一见如故。此时姚广孝已经四十七岁。

  从此,姚广孝离开江南,去了北平,在庆寿寺任住持。

  庆寿寺有座九级砖塔,是海云国师之塔,而刘秉忠是海云国师的弟子。

  据说,姚广孝曾两次去邢台拜谒刘秉忠的墓地,或许,他很想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名垂青史。

  庆寿寺位于燕王府西边,距离燕王府不远。姚广孝经常出入燕王府,和朱棣来往密切,二人在一起交谈时,经常屏退众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明史·姚广孝列传》)。

  二、辅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厉行削藩,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先后被削夺爵位,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

  姚广孝趁机暗中劝说朱棣起兵,朱棣无奈地说:“民心向彼,奈何?”

  意思是:民心向着朱允炆,能有什么办法?

  姚广孝回答:“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姚广孝列传》)。

  眼见时机已到,姚广孝积极行动起来,向朱棣推荐袁珙、金忠,让他们一起设法说服朱棣。

  朱棣考虑再三,最终下定决心。

  朱棣暗中挑选信得过的中层将领,联络士卒,并且招募勇猛强健、有特殊才能的壮士。燕王府原是元朝皇宫,庭院深深,姚广孝在后苑训练勇士;还挖掘地洞,打造兵器,昼夜不停;为隔绝声音,在地洞周围修筑了厚实的墙壁,此外,还养了很多鹅、鸭,整日发出恬噪的叫声,以掩盖打造兵器的声响。

  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向朝廷告发燕王图谋叛乱。建文帝朱允炆下诏捉拿王府官员。北平都指挥使张信暗中向朱棣通风报信,朱棣于是决定起兵。

  正当朱棣慷慨激扬之时,突然刮起大风,大雨倾盆而下,房檐上的瓦片掉落在地上。难道是不祥之兆?朱棣不禁变色。姚广孝急中生智,大声道:”吉兆,飞龙在天,风雨相从,青瓦堕地,将换黄瓦”。

  朱棣起兵后,以请诛齐泰、黄子澄为名,称自己的队伍为“靖难之师”,姚广孝辅佐世子朱高炽坚守北平。

  这年十月,朱棣率军奔袭大宁,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防守严密,数次击退李景隆的进攻;连续多天夜里,从城墙上用绳子把壮士放下去,发起偷袭,猛冲猛砍,搅得对方无法休息。

  朱棣从大宁返回,在郑村坝击败李景隆,李景隆连夜撤走,没来得及通知围攻北平的部众。朱棣来到城下,与守城将士内外合击,将其击溃。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久攻不下,姚广孝急忙派人送信给朱棣:“将士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班师返回吧”。

  朱棣采纳姚广孝的建议,回到北平。

  不久,朱棣再次带兵南下,在东昌与盛庸展开激烈交战,却遭遇起兵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朱棣多次濒临险境,差点儿丧命,其麾下大将张玉为救他战死。朱棣狼狈退回北平。

  接连战败,朱棣自信心受挫,打算稍作休整,再做打算,姚广孝极力劝谏,帮朱棣坚定决心,继续进攻。朱棣于是重振旗鼓, 招募勇士,不久在夹河击败盛庸,攻破房昭占据的西水寨。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冬,朱棣已经起兵两年多,虽然多次获胜,但是因为兵力有限,攻下的城池无法派兵驻守,能长期占领的地方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郡。

  如何扭转这种状况呢?朱棣苦苦思索。姚广孝建议:放弃攻城,快速南下,直接攻取京师,京师兵力空虚,必能一举攻下,“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明史·姚广孝列传》)。

  攻城拔寨只是徒耗兵力和时间,论兵力、资源、物资,朱棣远落下风,战事拖得时间越长,对他越不利。

  朱棣听取姚广孝的建议,带兵快速南下,接连在淝河、灵璧击败建文帝派出的军队,渡江进入京师。

  三、淡泊名利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封姚广孝为衍僧录司左善世。

  朱棣在北平燕王府时,所接触的大多数武将,只有姚广孝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朱棣在山东、河北转战三年,或凯旋,或失利,攻守进退大多听从姚广孝的建议。姚广孝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朱棣能最终获胜,姚广孝出力甚多。

  朱棣认为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居功第一,永乐二年四月,封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让他恢复姓姚,赐名广孝。

  朱棣十分尊敬姚广孝,二人说话时,朱棣称姚广孝为少师,从不直呼其名。朱棣让姚广孝蓄发还俗,可是姚广孝不肯。后来,朱棣赐给他府第和两名宫女,姚广孝全都推辞。

  姚广孝淡泊名利,平时住在寺庙,穿僧衣,上朝时换上朝服。

  姚广孝到苏、湖一带赈灾时,回到家乡长洲,把所得的金帛赏赐都分给宗族乡人。

  朱棣下诏重修《太祖实录》,姚广孝被任命为监修。后来,姚广孝又与解缙等人编纂《永乐大典》。姚广孝的才学由此可见一斑。《永乐大典》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是内容丰富的知识宝藏。

  朱棣来往于两都之间,数次出塞北征,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永乐五年四月,姚广孝开始教导皇长孙朱瞻基读书。朱瞻基深受朱棣喜爱,当初谢缙建议立朱高炽为太子,朱棣迟疑不决,谢缙说了一句“好圣孙”,朱棣才终于下定决心。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八十四岁的姚广孝病重,无法上朝,仍住在庆寿寺。朱棣数次前往探视,君臣二人交谈甚欢。朱棣赐给姚广孝金睡壶,问他有什么话想说。姚广孝回答:僧人溥洽已经被关押很久了,愿陛下能赦免他。

  溥洽是朱允炆的主录僧。当初,朱棣攻入京师,有人说朱允炆化妆成僧人逃出城去,溥洽知道详情,也有人说,朱允炆藏在溥洽家里。

  朱棣以别的事为理由把溥洽关了起来,同时令给事中胡濙等人四处寻访朱允炆的踪迹,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溥洽被关了十余年,直至此时,姚广孝提出请求,朱棣下令将其释放。

  姚广孝磕头谢恩,不久去世,朱棣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辍朝两日,追封姚广孝为荣国公,“赐葬房山县东北”(《明史·姚广孝列传》)。

  姚广孝自幼聪颖好学,擅长作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等人都是朋友,曾得到宋濂、苏伯衡的称赞。

  姚广孝晚年所著的《道余录》,“颇毁先儒”(《明史·姚广孝列传》),姚广孝因而受到不少人的鄙视。姚广孝去长洲剑看望同母所生的姐姐,却吃了闭门羹,随后又去拜访好友王宾,王宾也避而不见,只是遥远传话:“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姚广孝再去姐姐家,却遭到责骂,姚广孝怅然若失。

  明代史学家李贽在其著作《续藏书》中这样评价姚广孝:“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生养息,遂至今日,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下诏让姚广孝配享成祖庙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