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徐州相王的过程结果介绍(图文)

文化 2023-07-06 09:10:08 知道百科

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

徐州相王是指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会,彼此互称为王,由此产生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徐州相王”。

 

话说魏国和齐国其实原本都是接受周王加封的诸侯国,在徐州相王以前他们国君的地位都是公爵,众诸侯国都是朝周天子的。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的国力强盛,最是强大。但魏国自持强大,常常进攻其他国家,魏国的国力也日趋减弱。

魏国先在进攻赵国的时候,大败于齐国“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军力受到重挫。但是真正让魏国走向下坡路的严重打击是在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当时魏国进军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委任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魏国委任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主帅,迎战齐军,齐军用孙膑的计谋,诈败,魏军紧追,追至马陵,中了齐军的埋伏,数十万魏军全线被歼灭,死者无数。而当时的野心勃勃的秦国,乘机攻打魏国,并占领了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河西之地。

魏国腹背受敌,东西方分别受到齐国和秦国的夹击,魏国国君不地不改变对外策略,向中原各小国示好,共同对抗强秦,而诸小国也害怕强秦来攻,接受了魏国的示好。而当时的周朝只是名义上是国君了,实力以及利用价值日渐微弱。周天子令诸侯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于是,在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以及一些小国到徐州(如今山东滕县东南)去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也同承认魏王为望,魏惠王后改此年为后元年。徐州相王的本质其实是魏惠王和齐威王签定同盟条约,承认对方王的地位。在这以后,后面诸国也纷纷称王。

齐魏国国君称王,否定了周天子在他们之上王的地位,他们与周天子在名号和地位上是一致的了,这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迈进了进了新的阶段的里程碑。所以说徐州相王是战国时代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在徐州相王后,在战国中后期,各国君主的谥号都是某王为多,而战国前期各国君主的谥号几乎都是某公。

徐州相王的过程

徐州相王是发生在战国时代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在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以及山东的一些小诸侯国到徐州去朝见齐威王,和齐威王互相承认对方王号。

 

徐州相王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由于魏国是变法最早的国家,社会改革进行较快,魏国的经济力量日益雄厚,魏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魏国自恃强大,不断进攻其他相对弱小的国家。

随着历史的推移,齐国也实施改革,齐国也逐渐强大起来,齐不甘心受制于魏国,于是与魏国不断发生冲突。

魏国在赵国的南边,魏国的强大阻止了赵国向中原发展但是又迫于魏国的强大,赵国不得不追随魏国。齐国和赵国都对魏国的霸业不满,因此就出现齐、赵联合对付魏国的局面。

赵成侯十八年(公元前357 年),赵国派赵孟往与齐国联络,次年赵成侯与齐威王在平陸相会。对齐、赵的接近,魏国准备先对赵国以武力打击,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4年),魏以大军围攻赵国邯郸,十八年攻下邯郸。

当魏攻下邯郸后,齐国出兵相救。魏因长期的战争,兵民已疲困,被齐军用计“围魏救赵”在桂陵伏击,魏军大败,军力重创。

然而,公元前352年魏国却转与三晋之另一国韩国结盟,扭转局势,合攻仍在包围襄陵城的齐军,齐军在此战中大败,齐威王于是收兵,并请楚国出面调停。而秦军则乘魏齐对战之机,袭击魏国,魏国因为秦国偷袭,只得与齐休战。

魏惠王二十年为与赵国和解,把邯郸归还给赵国,赵成侯与魏惠王在漳水上相会,结盟和好,赵国于是参加了魏国发起的“逢泽之会”。

逢泽之会后,公元前342年,魏、赵又联合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派兵救援,假装败走,魏军追击,在马陵落入齐军埋伏,魏十万大军被歼灭。这次战争对魏国是一次十分沉重的打击,魏国的实力从此走下坡路。

马陵之战后,齐、秦、赵三国乘机从东、西、北三方向魏发起进攻,楚国也北上伐魏。魏国四面受敌,而齐国国力日益强盛,取代了魏国的政治地位。

于是,齐国号令天下诸侯,朝周天子,作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的打算,但是,齐国虽然国力强大,却不能使诸侯听从它的指挥去朝周天子。这一方面反映齐国的霸业已不及当年魏国的声势;同时也是历史的变迁,"周贫且微",世人皆知周天子已无利用价值。

魏国在齐国秦国的夹击下,取一近之。不得以采纳魏相国惠施"折节事齐"的建议,在魏惠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4 年)率领韩国等众国前往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齐国也尊魏惠王为王,这就是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

以上就是徐州相王的过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