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把握幸福?对于独立生活的丁克一族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独立生活,不依赖于家庭或伴侣,而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独立生活的丁克一族们通过努力工作、充实生活、积极社交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幸福与满足的生活。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双薪水,无子女”。
作为“80后”的小宋夫妇,像20世纪80年代时的“敢于吃螃蟹的人”那样,在矛盾交织中,坚守着二人世界。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份关于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育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总人口的忧虑;其次是让自己生活更轻松;第三则是更好地自我实现。
20多年过去了,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丁克一族”继续壮大,而不变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他们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探索和把握。
幸福选择
刚刚退休的老王,在60多岁的年纪里,活得潇洒自在。
“自然睡,自然醒,就和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可以说是有点‘肆无忌惮’。”无儿无女的老王和妻子都喜欢穿宽松的运动衣,好像做好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准备。
不必为儿女的工作、婚事忧虑,不需省吃俭用为子女攒钱买房,不用操心带孙子、外孙……在朋友们的眼里,老王夫妻俩的人生中少了许多现实的羁绊。但在30年前,老王想得并没有如此全面。
“当初不要孩子,是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事业型的,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赚更多一点的钱。”老王说,担心要了孩子会偏离自己的人生方向。“选择生孩子就要负责到底,如果做不到,一开始就干脆不要,不然对孩子不公平,是吧!”
对于孟丽(化名)来说,能在人到中年时仍可以体会着轻松、自在,实属不易。
“没有孩子升学的压力,也不用辛辛苦苦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跟有孩子的同龄人比,确实轻松。”45岁的孟丽,少有皱纹、头发黑亮,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
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要做“新新人类”的代表,有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所以拒绝“第三者”(孩子)插足;不让自己和孩子太累,认为自己势必会为子女成长费尽心血,所以还不如不生育;对家庭生活没有信心,在自己对生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不要孩子;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把家庭幸福的条件放宽,认为没有儿女承欢也一样可以活得很充实;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认为“防老”未必非得“养儿”,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
对于有人总结的选择“丁克一族”的七个理由,老王和孟丽都较为认同。
打破“惯性”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丁克一族”“幸福选择”背后,也充斥着不理解、不支持、没保障等一系列“负性评价”。
数千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老王对此体会颇深。
“过父母这一关,就是一道‘生死关’。”老王说,开始父母反应强烈,“狠狠地批判了一通,一点余地都没给我们留。”
孟丽遇到的更是“全家批判”。她介绍,“从父母到兄弟姐妹,再到七大姑八大姨,一个个轮番上场。”孟丽说,经过反复解释自己怎么不喜欢孩子,身体如何不好,自己怎样规划没有孩子的未来,孟丽和丈夫终于“赢了”。
而老王当时的“策略”是“拖”。“一年一年拖下来,父母也就逐渐缓和了,再加上,我们夫妻都是有梦想的人,他们也会尊重。”
虽然在网络上,还有许多有丁克意向的年轻人在忧心忡忡地询问:“想丁克怎么才可以说服双方父母?”但毫无疑问,对于丁克的开放程度,数据最有发言权——统计显示,中国的丁克家庭已经超过60万。
为了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和自身的现实“困境”,丁克家庭一直在用精彩的生活元素,编织着美好生活。为了充实自己,老王和妻子养了宠物狗、养了花草,制定了规律且充实的“生活计划”。“从早起晨练一直到晚上追剧,我们的生活没有‘荒废’,也很有‘仪式感’。”
铺好“后路”
对于“丁克一族”而言,持续的经济保障和未来的养老问题,是怎么也绕不过的“一道坎”。
在某网站发起的“养丁派”大战“丁克派”的辩论中,“你们老了怎么办?”是“养丁派”自认为的“制胜论点”。
但现实情况是,在参与投票的1576人中,有1203人选择坚决支持丁克。
孟丽也认为,在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的今天,那些杞人忧天的论调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除了在单位正常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保,孟丽和丈夫也购买了几款商业保险产品,让自己未来的保障更充分、更立体。“现在尽早投资,等老了就能享受到及时回报。”
而对于未来的养老问题,老王和妻子已经想好了“以房养老”的办法。“我们在北京有两套两居室的房子,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生老病死的需求。”他说,他和妻子已经选好了一家北京中高档的养老社区,并做了登记,“这个养老社区都是高素质老人,硬件、软件条件也都很好。”
“我们俩现在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攒钱、投资,毕竟以后的生活全靠我们自己,也主要靠钱来支撑。”小宋说,他们在享受二人世界的同时,也看到有一些丁克夫妻“反悔”的,“我们现在还是坚定的‘丁克一族’,不过将来,也不是没有‘反转’的可能。”
加强关爱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新忠,主要从事“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在他看来,丁克家庭持续存在,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学制的促进。丁克家庭夫妻双方一般都拥有较高学历,而学校教育学制过长可能导致一直读上来的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错过了恋爱和生育黄金期。二是社会多样文化的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逐渐具备了较强的包容性,社会民众对丁克家庭逐步理解和认可。三是经济生活压力的制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再是人们的生活目标,有品质的生活成为青年人的追求理想,而生活成本升高使得愈来愈多的年轻人满足于二人世界。四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使现代生活丰富多彩,但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隐患越来越多,正在降低人们的生育能力。”陈新忠说。
“丁克家庭不是社会的另类,而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认可和尊重丁克家庭生活方式,引导丁克家庭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积极、向上。”陈新忠说,其实,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父母晚年仍是二人世界,他们不想打扰儿女生活,怕为儿女增添负担;而独生子女大多为了工作,也很难陪伴在父母身边。尽管如此,相较于独生子女父母,丁克夫妻晚年生活更需要夫妻互帮互助,更需要社会关心爱护、伸出援手、健全保障体系。
在陈新忠看来,丁克家庭在全国人口比重中较低,对老龄化略有影响,目前影响还不显著,其发展趋势需要持续关注。“首先,社会民众要尊重丁克家庭,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其次,工作单位、社区和同事等要关心丁克家庭生活,无差别地促进他们个人发展,引导丁克家庭生活方式健康向上。其三,政府和社会要及早谋划丁克夫妻晚年生活关爱工程,健全丁克夫妻晚年生活各种保障系统,使他们一如正常家庭一样享受生活、安度晚年、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以上就是如何更好把握幸福:独立生活的丁克一族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更好把握幸福:独立生活的丁克一族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