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被封的“征西车骑将军”,有什么含义?

文化 2023-05-14 10:18:11 知道百科

  三国曹魏阵营中,有“五子良将”分别为“”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其中,最晚去世的是张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张郃战死的二年前,魏明帝曹叡才刚给他升了官,给他的军职是“征西车骑将军”。这个官职有些怪异,也让张郃成为三国时期唯一的双号将军。

  本文就聊一聊张郃的这个“征西车骑将军”,聊一聊其中有何猫腻,以及曹氏掌权人对张郃的戒心。

  一:名不副实的双号将军

  在得到“征西车骑将军”的名号之前,张郃是右将军。

  曹叡给张郃升官,是因为他从街亭之战开始,连续两年,在诸葛亮发动的两次北伐中,逼退了蜀汉军队,论功该给张郃升官。

  按照曹魏制度,征西将军也好,车骑将军也好,都位于右将军之上(也有网友认为四方将军大于四征将军)。

  其中的车骑将军,在曹魏军职中的排位,仅次于大将军(当时是曹真担任,一年后转司马懿)和骠骑将军(当时是司马懿担任,一年后转曹洪)。就算是升职,给一个将军号也就够了,为何要给两个?听起来或许很霸气,但也有些不伦不类。

  曹叡的心思很复杂,即想借用张郃的能力帮助他抵抗蜀汉军队的进攻,还想让他成为在曹魏军中制衡司马懿的棋子。

  但他又对张郃不放心,这个不放心主要表现在给予张郃的军职相应的权限上。

  在张郃所获得的“征西车骑将军”的军职中,单以征西将军论,是应该有“都督雍、凉二州军事”之责的。也就是说,征西将军本应该是曹魏西线战略区的统帅。

  在张郃之前担任征西将军的夏侯渊,在他之后担任征西将军的赵俨、夏侯玄、郭淮等,都有“都督雍、凉二州军事”的权限。即便少数没有类似权限的,至少也要兼任个雍州刺史或凉州刺史什么的。

  唯独张郃在加上了车骑将军号的同时,却剥夺了征西将军应有的“都督雍、凉二州军事”的权限,就是给了名分,不给权力。

  张郃升官前,在抵御蜀汉军队进攻的战争中,曾有过几次“督诸军”或“督关中诸军”的经历,但全是临时的,也就是战时有,战后就收回。而且,就算是战时,“督诸军”的张郃也要受制于曹真或司马懿。

  很明显,张郃立了功,曹叡要给他升官,但又不愿意给他过多的实权,所以干脆给张郃双重将军号,以表示虚伪的看重。

  当然,钱财、土地是不吝赏赐的,在张郃升任“征西车骑将军”的前一年,即街亭之战后,曹叡就嘉奖给他“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

  因此,张郃虽然是个“征西车骑将军”,可实际权限还不如实打实的、单独的“征西将军”或“车骑将军”。

  二:张郃的能力跟资历都足够当上实权将军

  张郃够不够资历担任真正的征西将军?有没有能力担任真正的征西将军?这是毫无疑问的,肯定可以。

  当初,张郃向曹操投降时,曹操可是把他比作韩信,《三国志·张郃传》中记载: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陈寿在《三国志》中夸赞张郃:“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

  曹叡也曾亲口赞赏张郃是:“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

  更不要说,《三国志》中明文记载,刘备、诸葛亮都非常忌惮张郃的军事能力。

  到曹叡执政时,张郃的资历已经很高了,算是三朝元老,在曹魏军中,已经是妥妥的老将,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

  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又有足够的资历,张郃为何得不到实权?

  三:身份有瑕疵,张郃是外姓将领,还是降将身份

  张郃虽然能力强,资历老,但他的弱点也很明显,是外姓加降将的身份。

  在“五子良将”中,跟张郃同是外姓加降将身份,且功劳比张郃大很多,还曾是曹魏军中最早担任四征将军的张辽,就从未掌控过战略区兵权。

  张辽担任征东将军时,跟张郃的“征西车骑将军”一样,也是只有名分,没有实权。

  这是曹操及其后代,对外姓、降将的制约,给名位,给爵位,给财富,就是不给权。

  而“五子良将”中,曾经统帅部队最多的,是于禁,他在关羽“水淹七军”一役中,统帅过“七军”共计三万余军队。

  但于禁率领这三万多军队,向关羽投降了,这个事例更导致了曹操及其后代,对外姓将领的警惕。

  魏明帝曹叡执政时,虽然也提拔了司马懿这样的外姓来掌军,可司马懿的身份是张郃无法相比的。

  司马懿是魏文帝曹丕指定的辅政大臣,还是地道的士族。

  曹叡可以被迫向士族妥协,却绝不会向张郃这样的非士族、外姓加降将妥协。

  四:张郃曾在士族的配合下,轻易掌控住一军的军权

  张郃跟士族的关系特别好,这大概是张郃除外姓加降将的身份之外,最不让曹叡放心的一点。

  根据《三国志·张郃传》中的记载:“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

  或许是看出了汉末时期,或三国时期,真正掌握天下大势的,始终还是士族,张郃在为人处事时,都有意的跟士族打好关系。

  但他的这个行为,并非是曹操、曹丕、曹叡等曹家掌权人所希望看到的。

  士族是曹氏打江山乃至建国时的盟友,但也是曹氏要严密防备的对象,曹魏江山要想稳固,就必须压制士族。

  张郃这样跟士族关系特别好的军中元老,曹叡不怎么敢给予他太多兵权。

  而且,张郃是有前科的,他曾在军中,因士族的拥戴和配合,短暂成为军中主帅。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出兵争夺汉中,老将黄忠大发神威,在定军山干掉了夏侯渊。

  曹军眼看就要溃败,关键时刻,是张郃站出来担任主帅,统领败兵稳住了战线,坚持到曹操大军到来。

  而当时支持张郃接替夏侯渊担任临时主帅的,是士族子弟郭淮和杜袭(号称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志·杜袭传》中记载:

  袭与张郃、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郃为督,以众心,三军遂定。

  《三国志·张郃传》中也记载,在一片混乱中,郭淮认为只有张郃能力挽狂澜,并说服众将士:

  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

  曹操收到前线消息后,还赶紧的派人去授予张郃“假节”的权力,让他名正言顺的统帅夏侯渊遗留下来的大军。

  在这起事件中,张郃显然是有功的,且能获得军中将士,特别是军中士族出身的将士一致的拥戴,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也因此,让曹操、曹丕、曹叡等曹氏掌权人或会更加忌惮张郃。

  能获得军中将士的拥戴,证明张郃得军心,能获得士族的拥戴,这就更可怕了。

  如果某一天,曹氏皇权跟士族起了严重冲突,张郃会站那一边?

  有了汉中之战前的这一幕,谁也无法保证张郃会不会倒向士族。

  且不经请示就能统领全军,虽然是事急从权,可在上位者眼中,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事急从权。

  他们还能看到,张郃随时能接掌一支大军的军权。

  这样的张郃,曹氏掌权人们,怎么敢给予他过多的军权?只能用无实权的名位,以及财富来鼓励他。

  五:结语

  当初,汉中之战结束后,有功的张郃并没有被升职,曹操只是让他去陈仓驻守,帮助西线战略区看大门。

  曹丕、曹叡执政时,不断的给张郃升官,甚至都出现了“征西车骑将军”这样的名号,可始终让他处于曹真、司马懿的统领下,绝不会松开缰绳。

  张郃的这个名号看似威风凛凛,可实际上的苦处,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也许张郃不会想太多,和士族处理好关系,也是从政治安全角度考虑,并没有什么坏心思。

  可上位者看的,想的东西,会比他复杂太多,加上本就是外姓、降将的身份,对他不放心,也是情理之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