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大战的结局是赵国四十万大军悉数被灭。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使得山东六国中再也没有一国,能够独自同秦国抗衡。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上长平之战结束后,山东六国的局势,迅速的恶化了起来。这是因为,在这场大战的第二年,秦军便挥师直抵邯郸,赵国险些因此而彻底覆灭。虽然,赵国在这场旷世大战后,勉力维持下来。但是,国力却大不如前。以至于,在秦王嬴政启动灭六国战略后,赵国迅速的成为了秦国刀板之下的鱼肉。赵国的命运成为了战国晚期山东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那么,长平之战后,面对秦军的攻势,山东六国还有机会逆转乾坤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长平之战后,直到六国彻底覆灭的这段时间里,山东六国还相继发动过两次合纵攻势。虽然,这两次合纵攻势并没有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但在短时间内,还是起到了一定震慑秦国的作用。可即便如此,六国还是在长平之战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却被秦国悉数荡平。虽然六国的覆灭,可以用大势所趋来形容。但六国如果众志成城,共同抗秦的话,那么,六国可以说是还有一线生机。但是,六国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最终使得这一切成为了南柯一梦。
当时,虽然天下形成了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只要六国不分彼此,休戚与共的话,真说不好能否彻底的改写历史。可我们将这样的假设,放在大的角度上看,便能发现,六国众志成城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在地缘战略的角度上,六国之间始终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当时,受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燕赵两国在长平之战后,始终都处于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并且,秦国往往也趁燕赵鏖战之际,屡屡出兵伐赵。
而当时的齐国,因为受到此前合纵伐齐之战的影响,在战国晚期,对于山东列国的生死存亡,则完全采取了沉默的态度。而在战国晚期的韩国,因为受到秦军的冲击最大,近乎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魏、楚两国虽然,偶有联合抗秦之举,但随着魏安釐王、楚考烈王这两位稍有作为的君主离世,抗秦大业,最终也随之付诸东流。
由此可见,六国因为在地缘战略上,因为受到秦国冲击程度大小的影响。六国对于秦国的态度,则是完全不一样的。燕、齐两国因为地处一隅,对于秦国的战略弹压,并没有过于激烈的反应。而三晋同楚国在应对秦军压力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来自身后的威胁。这样我们便能发现,六国之间始终都存在着一种相互掣肘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六国始终无法凝聚成一股力量,面对来自秦国的压力。
其次,如果没有六国之间的相互掣肘外,六国也很难扭转乾坤。这是因为,秦国耕战的国策,可以说是将秦国打造成为了无懈可击的战争机器。长平之战中,秦军也有很大的损失,但仅在一年后,便能发大军讨伐赵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秦国,对于列国来说,是很难战胜的一个存在。
历史就是这样,长平之战后,摆在六国面前的是一个强大的秦国。或许千古流传的“灭六国者六国也”,真的一语点破了六国覆灭的真相。当然,六国的覆灭也同秦国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