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有长江天险。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就死了?

文化 2023-05-17 10:01:55 知道百科

  南明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而在北方,满清政权和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正处在针锋相对的状态中。从实力上来看,清军战斗力最强,但兵力只有区区十几万人。大顺和南明各自都拥兵超过百万之众。坐拥长江天险,占有江南最富庶之地的南明为何短短几十年便灭亡了?

  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尽管他本人励精图治,生活节俭自律,无奈接下的大明江山已经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内忧外患让他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起源自陕西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席卷中原。关外的满清更是虎视眈眈,满洲人面对明朝内部日益深重的危机,加快了吞并中原的步伐。

  他们招降纳叛,先后将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孔有德等明朝重臣收买重用,当了为虎作伥的汉奸。在农民军占领西安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甚至联络李自成,企图与大顺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遭到拒绝。

  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煤山的老槐树上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北京城中开始横征暴敛,残暴拷打被拘押的明朝官吏,勒索金银。其中尤以大将刘宗敏最为贪婪残酷,之后便有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满清,引清兵进入山海关。在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打击下,刚刚当了一天“大顺皇帝”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匆忙撤出北京城,仓皇西逃。

  清军入关后,一方面加强对明朝广大地区的军事行动,一方面还在文化上和思想上强化统治,他们颁布易服令,强迫各族人民改穿满服,还颁布剃发令,要求民众必须按照他们的习俗剃发,甚至威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北京失陷,明朝灭亡后,其实还留有南方广大的国土,还有长江天险可以凭借御敌。如果有栋梁之才,能够作为中流砥柱,挽大厦于将倾,至少可以组织强有力的抵抗,如同南宋对金国那样形成对峙的局面。

  可是当时朱元璋的子孙中已经没有明成祖朱棣那样雄才大略的君王,群臣中也鲜有像南宋岳飞、韩世忠等那样运筹帷幄,骁勇善战的将帅。明宗室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过一些地方性政权,主要有: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以及永历政权,前后共经历18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时期。在外族入侵,国破家亡,大敌当前之时朱家子孙及明末残余大臣们还要争权夺利,同室操戈,不能团结一致对外,基本落得被清军各个击破的下场。

  首先建立的南明政权,是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留都南京的明朝大臣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拥立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这其中还曾出现拥潞王还是拥福王之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认为福王朱由崧虽然是神宗的孙子,但是他有贪、淫、酗酒等诸多毛病,难主天下。不如立贤良而且聪明的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为君。

  而凤阳总督马士英与阮大铖则主张立朱由崧。为此,马士英联合了操江提督刘孔昭和江北四镇的将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和黄得功等人,武力护送朱由崧由淮安前往南京,逼迫史可法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然而,弘光政权内部党争不断,内讧不已。内阁首辅马士英独断专横,把持朝纲。弘光帝朱由崧又是沉湎酒色,不理朝政。

  第二年3月,宁南侯左良玉就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由武昌起兵,进逼南京,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淮安、扬州、庐州、泗州江北四镇的兵力迎击左良玉军。如此一来,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清军乘着南明内讧,迅速南下,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清军追到陕西,打败李自成后,多尔衮随即开始兵分三路指向南京的南明弘光朝廷。中路由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率领,出潼关,经洛阳东进到商丘,然后向南攻打泗州和扬州,进逼南京。西路由多尔衮胞兄阿济格率领,追击李自成残部,经河南进入湖北襄阳、荆州和武昌,最后同多铎部在安徽境内会师。东路则由山东南下徐州,沿运河水陆并进,攻取宿迁、淮安、兴化、通州以及长江以北滨海地区。

  此时,史可法担任南明弘光朝的兵部尚书。被朝廷派往扬州督军,可是他却调动不了江北四镇的兵马。而且史可法的军事能力也十分有限,优柔寡断,往往指挥不得要领。当初,在满清和李自成两方压力下,史可法等人还曾试图采取“联虏平寇”,攘外先安内的策略,希望借满清的力量剿灭李自成,却不料是迎来更凶恶的敌人。

  1645年4月,多铎清军兵临扬州。当时,驻防扬州的是兴平伯高杰所部。这年正月,高杰在率军北上河南讨伐李自成时,被驻守睢州的明朝将领许定国诱杀。接着高杰的部下又去攻打睢州,烧掠屠城,南明各股势力总是自相残杀。许定国随后投降了清军。当扬州城中的民众听到传言许定国前来攻打时,担心遭到报复,纷纷砸坏城门外出逃命。

  扬州告急,史可法传令让各镇发兵援救,却得不到响应。相反,那些身居高位的明朝大将争先恐后地向清军投降。东平伯刘泽清反而北逃淮安向清军投降。随后,广昌伯刘良佐和高杰原来的部下李本深也先后率部向清军投降。

  21日,总兵李栖凤和监军副使高歧凤带领部下4000兵马进入扬州城,二人此行并非为了增援扬州,却是企图劫持史可法,献出扬州城投降清军。史可法得知两人的阴谋,严厉斥责了他们,却又任凭两人投敌。22日,李、高二人见无机可乘,于是带着部下,又勾结策反了城内的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城降清。

  清军统帅多尔衮多次劝降,均遭到史可法的严词拒绝。他大义凛然地回答:“我为朝廷首辅,岂肯反面事人?”24日,清军调来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用血书向朝廷告急,却得不到回音。扬州守兵仅万余人,城外清军却有十万之众,孤城是已是朝不保夕。史可法早年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写下四封给家人的遗书,决心守城到底,以死报国。夜间,扬州城终被清军攻破。史可法拔出佩刀准备自刎,被身边卫士抱住。走到小东门时,迎面碰上了清军,史可法大喊:“我就是史阁部!”从容被俘。

  多铎听说抓住了史可法,就亲自来见他,以宾礼相待,百般诱降:“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史可法却坚定不为所动:“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

  不久史可法就在扬州被杀害,壮烈殉国。如今扬州城外梅花岭,留下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墓前有清代诗人张尔荩撰写的一副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民族英雄史可法坚贞不屈的精神得到世代称赞。

  扬州之战中,出现了一些与史可法一样慷慨赴死的人物。扬州知府任民育,城破后郑重地换上明朝官服,端坐在大堂上恭候清兵到来。他坦然地说“此吾土也,当死此。”副总兵马应魁,每次出战都身披白甲,在背上书写“尽忠报国”四字,最后在巷战中战死。

  总兵刘肇基等人或是战死在街巷中,或是拒绝投降自杀殉国。史可法的幕僚们也都是宁死不屈,最后全部遇难。清军占领扬州后,因为在攻城中遭受重大伤亡,多铎对城中百姓开始疯狂报复,悍然下令屠城。清兵屠杀劫掠延续了十天,繁华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尸骨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死亡者超过80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清军占领扬州,随后渡过长江,攻克镇江,进逼南京。5月,南明大臣赵之龙、钱谦益等人向清军献出南京城投降。朱由崧出奔芜湖被擒获,押解往北京,弘光政权灭亡。

  这年闰6月,明朝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等,在福州拥立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隆武政权。朱聿键起初还是有所作为的,他即位后便下诏亲征,各地义军纷纷响应抗清。次年7月,清军攻下浙江后继续南下。海匪出身的郑芝龙见势不妙随即北上投降,清军长驱直入福建。朱聿键出奔汀州,被清军追获后绝食殉国,隆武政权灭亡。福州隆武政权建立的同时,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出任监国,建立政权,控制了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和台州等地。他们却与福州的隆武政权水火不容,互相倾轧,都想以皇统自居。

  次年6月清军乘钱塘江久旱水枯,渡过江迅速平定浙东。南明大臣们或死或降,朱以海出海逃到舟山,鲁王政权建立不到一年也告灭亡。顺治三年(1646年)11月,隆武帝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广州被拥立为帝,建立了绍武政权。一个多月后,明朝降将李成栋率部攻入广州,朱聿鐭自缢殉国。绍武政权仅存在41天,可就在这段短短时期内,还与在肇庆建立的永历政权为了争正统而大打出手。

  大敌当前,这些明朝宗室朱氏子孙和他们的拥戴者们,没有团结一致,合力抵御外侮,反而是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甚至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最终又怎能逃脱被各个击破,斩草除根的共同下场。顺治三年5月,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明衡王、荆王欲起兵为由,将在北京居住的弘光帝朱由崧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人斩首于菜市口。

  在明末,像史可法这样在国家危难时刻,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屈的忠烈志士太少。而投降满清的那些明朝重臣,洪承畴、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们,却纷纷摇身变成为虎作伥的急先锋,不仅死心塌地为满清买命,而且更为凶狠地将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

  明军各级将领争先恐后地竞相投降清军,向新主子邀功请赏。以至于在满清征服明朝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代价,清军总是以投降的明军打头阵。

  多次凶残的屠城也多是由尚可喜、李成栋这样的降将领头操刀。在消灭本民族政权的过程中,汉奸们往往比之异族更为凶狠决绝。矛盾重重,内耗严重,加上汉奸成群,毫无节操。这些注定了南明政权不能如同南宋对峙金国那样,坚守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

  南宋和南明立国之初,都有百万雄兵,都占有江南最富庶之地,为何南宋能享国150多年,南明才38年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南明太穷,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钱财,大炮一开,黄金万两;南宋财政收入已经超过1亿银两,明朝的财政收入最高时期也不超过3000万两,到了明朝末年更是捉肘见襟连辽东的饷银都拿不出来了。明朝变得这么贫穷,原因很多,农业税低,商业不发达,藩王兼并了全国一半的土地,不仅不交税,还要朝廷供养,兼并土地造成大量流民成为起义军组成部分,这也是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到了南明根本就没有稳定国库收入来源,这是造成南明短命原因之一。

  “北海立国”“襟-江-带-海”防御策略,南宋和南明虽然都划江而治,但其采取策略不同,中原步兵无法对抗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无论是南宋和南明都看到了水军的重要性,南宋已经形成完整江海防御体系,南明被打得蒙头转向只顾逃命,根本没有什么防守策略而言;南宋在明州海战、黄天荡水战、采石矶水战等战役中取得胜利,赢得几十年国祚;南明同样有郑成功水军,内部组织不力,战术衔接不好,后期郑成功还有拥兵自重之心,南明水军基本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远交近攻“岁币”政策与“四不”政策,南明总是用最大的代价来解决最小的问题,特别是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使明朝在解决对外矛纷争时几乎没有谈判策略和谈判艺术,敌人来了,朱家流氓基因就发作了,挽起袖子抡起胳膊就干,先有土木堡之变,后有崇祯吊死在煤山,明朝是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誓言,可是大明亡了,到了南明时期这种“迂腐”的想法更甚,多次有力挽狂澜翻盘的大好机会,就是不懂得迂回战略,不与大清谈,也不屑于与农民义军为伍。

  宋朝一直采取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策略,联金灭辽,联蒙灭金为自己发展赢得喘息之机,宋朝采取“岁币”政策,打不过敌人,就花钱买平安,然后慢慢用文化同化这些游牧民族,“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义”等议和,每年仅用十万银两就换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和平,才使宋朝发展成最富裕朝代之一。明朝的“四不”政策是其短命原因之二。

  当然,南明国祚短还有许多原因,南明与南宋都有农民起义,但是起义军的规模,南宋远不能跟南明相比;满族大清经过数百年的汉化对中原各个领域了如指掌,这也是南宋前期面临的蒙古族所不具备的,此外,还有南明皇权不稳,将帅被大清逐个击破瓦解收降等多种原因。

  总之,笔者认为南明“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的四不政策是导致南明国祚短最主要原因,不懂迂回策略,不懂曲线救国,一场台风风暴过后,参天大树连腰折断,留下的只是随风而倒,风停而立的竹子。

以上就是南明有长江天险。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就死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南明有长江天险。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就死了?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