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篡位,豪杰聚变,美人插足:安史之乱的前因和导火线

文化 2024-01-20 14:40:01 知道百科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场震惊世界的大规模反抗统治秩序的战争。其前因可以追溯至玄宗时期的杨贵妃权倾朝野,豪杰依附杨氏党羽,进而演变成了战争的导火线。同时,美人插足的剧情也在这一乱世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者相互交织,最终引发了一场动摇王朝根基的政治危机。本文将探讨安史之乱的前因和导火线,揭示这场历史巨变的背后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权臣在内,猛将在外,枕边还有刮骨美人

玄宗执政后期,大唐繁荣昌盛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极大变化,高力士、杨国忠、李林甫专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困顿之中,而唐玄宗自己也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唐玄宗治下社会政治由盛而衰的变化让人困惑,其原因更让人深思。

1.玄宗多才多艺,情感丰富,晚年开始感觉生命短促,及时行乐,杨玉环得逢其时赢得了玄宗的全部精神寄托

安史之乱的直接起因,是玄宗耽于声色,不理朝政。色,指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声,则指玄宗喜爱的音乐与舞蹈。传统史家对酿成安史之乱原因的分析,主要是认为玄宗从开元后期起对杨贵妃的专宠,以及沉溺于音乐之中,使他逐渐深居宫禁,耽于享乐,倦怠国政,从而为宰相李林甫与杨国忠专权,最后导致安史之乱开辟了道路。

玄宗从开元后期起,对政事的厌倦以及对音乐艺术和爱情的追求的心理转变,首先来源于对生命短促和老境将至的切身感受。从开元初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宵衣旰食,玄宗的治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造了“开元之治”的历史辉煌。

然而就在开元之治成功之时,即从开元后期到天宝初年的这一时期,玄宗却在个人情感上不断遭受重大的挫折与打击。在开元后期,玄宗在个人情感方面遭遇的第一个挫折与打击,是兄弟们的相继去世。在唐代的帝王中,玄宗对兄弟们的友爱之情是表现最为突出的。

对玄宗的第二方面的打击,来自他的后宫宠妃武惠妃在开元二十五年年末的去世。值得注意的是,武惠妃死时年已40岁,已是人老珠黄,色衰爱弛之年,但玄宗仍眷眷情深,以至在很长时间内,面对宫中数千美女而不屑一顾。武惠妃的去世,在玄宗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其他女人很难填补的空白。

三年以后,杨玉环进入后宫,取代了武惠妃在玄宗心中的地位,但这三年恰好是玄宗心理转变的重要关键,天宝之初的玄宗,已经丧失了从前勤于国事的兴趣,而厌倦宵衣旰食,于是开元之治开始转向安史之乱了。

2.唐帝国的政治精英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严重损耗了帝王的行政资源,也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在唐帝国政府内部,当时的帝国精英,太子、宰相李林甫、其后的杨国忠、大将哥舒翰、封常青、高仙芝、安禄山、安思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作为帝国政府的掌门人,玄宗皇帝有时候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平衡大臣们的相互争权、倾轧的非合法的内耗中,而不是如何想办法化解帝国即将面临的更大的危机。

如安禄山见太子李亨(未来的唐肃宗)不拜,解释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这里面应该是安禄山在故意装糊涂,同时也是在向玄宗表示忠心。但是却把太子得罪了,以至于太子顺着张九龄、杨国忠的话茬,上奏玄宗说安禄山必反,但玄宗不以为然。

安思顺也提醒玄宗,安禄山有谋反的可能。李林甫为了杜绝边帅,包括安禄山的入相之路,挑战自己的相位,以胡人不知诗书为理由拒绝让安禄山进入中枢,这实际上直接废止了延续百年的由名臣任边帅、边帅入相的传统国策,但玄宗没有认识到潜在的隐患。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也把安禄山看作唯一政敌,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和优越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蔑视安禄山,于是总在玄宗面前挑拨。同时,安禄山、哥舒翰之间也是积怨甚深。杨国忠为扩大反对安禄山的力量,与哥舒翰结成政治同盟“厚结哥舒翰,共排安禄山”。

玄宗执政后期政治内耗的另一表现是宦官干政。开元末年,宦官高力士不仅在宫中侍卫,而且外间进奏的文表,也须经他先审阅,小事他就直接处理。宦官不仅干政、专权,更收受贿赂,宇文融、李林甫、安禄山、高仙芝、安思顺等人取得将相之位,都是走高力士的私门。高力士家产殷富,而像高力士这样的宦官,比比皆是,故京城内外邸第田园,几乎一半为宦官所有。宦官干政加重了政治腐败和混乱。随着政治的日益黑暗,广大人民的生活日渐悲惨。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地方势力的强大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社会的繁荣被摧毁,唐玄宗本人也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

3.玄宗的宠信信任,权臣的威逼激怒,最终让掌握实权的安禄山垂涎了大唐帝国的皇位和女人

安禄山出身卑微,因为当过诸蕃互市牙郎,熟悉边境民族风情,才大难不死,反受重用,由此开始揭开了其人生的新篇章。玄宗在开元末到天宝以后,由于年事渐高,加上个人情感屡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执政力求稳定,希望有一个能力强且忠于自己的人才来维护边境安定,这应是选择安禄山的指导方针。所以在既定的行政框架内,重用安禄山,玄宗是放心的,同时也安排安禄山逐步进入帝国决策层,充分的让安禄山享受到了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以笼络其心。

但是玄宗对安禄山寄予厚望和充分的信任,无形之中为安禄山的对抗中央帮了忙。因为他把对安禄山的有效管理排除在外,安禄山几乎成为唯一不受帝国法律管辖的封疆大吏了。

安禄山自742年担任平卢节度使,745年兼任范阳节度使、751年兼任河东节度使,到其反时,长达10多年没有换地方。这说明从制度上防范边帅坐大,化解危机,恰恰漏掉了安禄山!但是这种例外恰恰是最为危险的,尤其在其掌握了20万的虎狼之师以后。

唐帝国的精英们,尤其是杨国忠为验证自己安禄山必反的预言,更是不余其力的寻找机会制造事端,挑战安禄山的忍耐程度,最终使得这场破坏力之大、影响之深远的危机爆发。

概而言之,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三:

其一,玄宗晚年怠于理政,厌倦国事,杨玉环适时入宫,其美貌惊人,善解人意,对舞蹈音乐的天赋契合玄宗审美情趣,美色成为精神寄托;

其二,权相奸臣勾心斗角,内耗严重,太子、宰相李林甫、其后的杨国忠、大将哥舒翰、封常青、高仙芝、安禄山、安思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内耗严重;

其三,国策羁縻东北,安禄山尾大不掉,玄宗对安禄山的宠爱已经超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其成为唯一对抗中央的封疆大吏。

以上就是权臣篡位,豪杰聚变,美人插足:安史之乱的前因和导火线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权臣篡位,豪杰聚变,美人插足:安史之乱的前因和导火线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