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20年蓄水:水深上百米,生态丰富,探究里面的巨大鱼类

文化 2024-05-22 13:28:01 知道百科

20年前,三峡大坝的蓄水工程开始,如今水位已经上涨超过百米。在这片水域中,生态系统愈发丰富,特别是其中隐藏着各种巨大的鱼类。人们纷纷探寻这些神秘生物的故事和生活习性,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当人们谈及三峡大坝时,都会想到它作为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主要用途是发电,但实际上它还肩负着防洪、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多重重要任务。而如今,三峡大坝也成为了长江三峡的知名旅游景点。

作为一座钢筋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长2335米,高185米,正常蓄水水位为175米,控制长江流域约10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总库容量达到393亿立方米。自1994年开始兴建至2003年6月首次蓄水至今,已经整整20年。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这20年中,三峡水库内的鱼类究竟有多大?

我们近日获悉,2021年,我国环境部门组织了一次针对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的考察,各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对水库周边的水质、地形和鱼类资源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标记重捕法测算了水库内鱼群的种类和数量。

经过考察发现,在三峡水库的1084平方公里水域范围内,共有589种野生淡水鱼类生活其中。在这些鱼类中,鲤鱼、鳙鱼、青鱼和草鱼的数量最多,占据较大比例,这四种鱼类在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中得到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此外,铜鱼、鲢鱼和赤眼鳟鱼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与2011年相比,这十年间三峡水库鱼类数量增加了三倍。

或许许多人听说过这样一句顺口溜:“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像样。”这句俚语恰到好处地形容了长江中的三种鱼类。腊子指的是中华鲟,它是我国特有的鱼类品种,一种巨大的洄游鱼类,最大能达到500公斤以上,寿命可长达40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鱼王”。中华鲟一般栖息于长江和近海水域,属于底层鱼类。在2014年,湖北一位渔民在长江水域不慎捕获了一条重达700斤的中华鲟,这条鱼身体上有多处伤痕,随后被送往长江水产研究所进行救治。

万斤象指的是白鲟,白鲟是长江特有的鱼类品种,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白鲟体长可达2至3米,体重可达200至300公斤,主要栖息于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曾经有记录表明,最长的白鲟体长达到7米,但不幸的是,长江白鲟已经灭绝。2019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指出,早在2005年至2010年间,长江白鲟就已经灭绝了。

而黄排则指的是胭脂鱼,尽管胭脂鱼在长江众多鱼类中并不突出,但由于它的身价较高,一直被视为长江名鱼,因此才与中华鲟、白鲟被放在一起提到。据长江边的老渔民介绍,胭脂鱼在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之前,长江中几十斤一只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个别的还能长达一米。真可谓巨大得不像样。但随后,胭脂鱼的价格上升,人们大量捕捞,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在2021年,环保工作人员向长江中投放了800万尾鱼苗,其中包括了许多长江特有的鱼种。这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举措。那么,这些钱又从何而来呢?三峡大坝无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流域每年因洪水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减少了1.1万亿元,而水库发电产生的电量价值每年超过400亿元。水库的建成提升了长江河道的运输能力30多倍,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了4.2万亿元。即使只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以用来治理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正因如此,三峡水库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生态治理必须以发展为基础,三峡水库每年发电那么多,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单单关注中华鲟的养殖。况且,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据悉,2022年4月,三峡集团在湖北宜昌一次性投放了23万条中华鲟子二代幼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华鲟的数量将得到恢复。

以上就是三峡大坝20年蓄水:水深上百米,生态丰富,探究里面的巨大鱼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三峡大坝20年蓄水:水深上百米,生态丰富,探究里面的巨大鱼类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