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一个被誉为“古今廉吏第一”的传奇人物。无论今古,廉洁正直的官员都备受人们敬仰和推崇。然而,于成龙不仅仅是一个传说,他的事迹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廉洁,成为古今第一的呢?让我们来探究一番。
在清王朝统治的近三百年间,贪官污吏固然数不胜数,可是,洁身自好的大臣也有不少。在众多两袖清风的大臣之中,曾经就有一个大臣,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那么,这个大臣是谁呢?他又为何受到如此的美誉呢?
这个大臣名叫于成龙,是清朝官场中有名的清官。
在山西方山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有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出生了。当时,明王朝在万历皇帝的荒怠之下,已开始慢慢走向衰落。等到于成龙成年之后,明王朝的朝政更加黑暗,官场更加腐败,很多官员都把做官捞钱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
于成龙坚持自己的操守,并且迫切地希望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满怀信心地来到省城太原参加科举考试。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连考场都受到了贪腐之风的腐蚀。负责科举的考官,竟然堂而皇之地收受贿赂,徇私舞弊。
于成龙对这一切都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考卷中畅所欲言,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毫不掩饰地写了下来。他没有被当时的不良风气所侵染,反而更加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这样一份切中时弊的文章,本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
如果是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成龙很可能会因为此文章而崭露头角。但是,很可惜,明朝末年的官场是不会容忍这样锋芒毕露的文章的。最终,于成龙名落孙山。好在,考官看他很有才华,勉强地让他当了个备取生。
备取生并不算中举,只是能够直接参加会试。不过,经此之后,于成龙对明王朝大失所望。会试过后,他便借口回乡,将做官的机会辞去了。清朝进入中原后,对儒家文化大力推崇,并且正常地举行科举。于成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继续参加考试。
顺治十八年(16661年),于成龙获得机会,来到了偏僻的罗城县去做县令。虽然罗城县人丁稀少,经济不振,但是于成龙非常珍惜这个能为民众做事的机会。房屋紧张,他就随遇而安,甚至住在关帝庙中。条件不好,他就直接蹲在地上吃饭。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为民众做点事,自己生活的差一点根本没什么。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许多疾病都没有好的诊治方法。于成龙治下的很多民众都染上了疾病,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坚持工作,一点也不退缩。
于成龙不仅是一位清官,还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干臣。
当时,罗城县盗贼蜂起,而且屡禁不止。于成龙上任后,对于盗贼毫不留情,当地的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盗贼伏诛后,他并没有简单粗暴地直接进行责罚,而是同他们推心置腹,用真情去感化盗贼。盗贼见知县大人如此善良,都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干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了。
于成龙出生在明朝末年,对于在战乱中受苦的民众非常同情。他上任后,对那些吃苦耐劳、辛苦种田的人民非常推崇,还经常奖励他们。经过他的努力,罗城县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罗城县的民众,都为有这样的一个父母官而感到高兴。
于成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约束自己身边的人。在四川做官时,看到当地的民众承担了自己仆人的花销,他就下令减少仆人们的用度。在他看来,自己人受些委屈不算什么,千万不能加大老百姓的负担。
同那些拖家带口的官员们不同,于成龙当官的二十多年中,都是一个人在外,从来不带任何家人。有一次,他的儿子不远千里从老家赶来看他,他却只用简单的罗卜青菜来招待儿子。甚至连儿子离开时,他也只让儿子带回去了半只鸭子。
他曾说:“我没有什么爱好,只要让我有布衣穿,有粮食吃,不受冻不挨饿就可以了。”他专心政事,心忧国家,只希望国家愈来愈富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在百姓的哭泣声中去世了,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他去世后,留给家人的只有几件破旧的衣服和一点生活用品。百姓得知了他去世的消息,无不垂泪啼泣,哀叹世间又少了一位为民做事的好官。于成龙虽然离开了,可他那刚正清廉的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民也绝不会忘记,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名叫于成龙。
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方山和吕梁一代更是盛传。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动一代人又一代人。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七七·列传第六四·于成龙传》、《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于成龙墓志铭》】
以上就是被称“古今廉吏第一”,真实的于成龙到底怎么样?其事迹至今传颂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被称“古今廉吏第一”,真实的于成龙到底怎么样?其事迹至今传颂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