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禄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安史之乱对于我国历史影响非常大,在这一场叛乱后,处于巅峰时期的唐朝一蹶不振,慢慢走向了灭亡。这一场叛乱发生于公元755年,安禄山在大唐东北的范阳起兵叛乱,毫无准备的大唐兵败如山倒,叛军的兵锋直抵长安。那么问题就来了,安禄山是深受唐玄宗信任的一个将领,唐玄宗给了他地位,也给了他财富,那他为何要造反?学者在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换做是你也会!
猜忌心理极重的李隆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自古以来就有着无数的学者对安史之乱进行过研究。这一段历史有很多的课题,而在这些研究课题中,安禄山为什么要造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于理来说,安禄山只是三镇节度使,但他的实力相比于整个大唐还差得很远,他造反就是在赌命,被镇压是必然之事,他这样精明的一个人,应该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于情来说,唐玄宗一直非常信任他,给了他极其尊贵的地位,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造反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现在有着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造反?其实这个问题还要从唐玄宗开始说起。
唐玄宗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可到了他的晚年,就有些乱来了。公元733年,太子李瑛,亲王李瑶、李琚带兵进宫,唐玄宗在得知这件事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下令将这三个亲生儿子处死。李瑛死后,李亨成为了新的太子,但他的太子生活过得并不顺畅,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其实李隆基这样做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年纪大了,担心这些年轻力壮的儿子篡位。唐玄宗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他自己上位就不光彩,自然也就担心儿子会采取同样的方式。
李隆基大力扶持安禄山
对儿子都保持这样的猜忌,更别提对其他人了,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武将当属王忠嗣,这是一名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将领,他地位最高的时候,掌握了大唐一半的兵力。这样一个掌握了如此权力的将领,让李隆基十分猜忌,而且王忠嗣还与太子的关系非常好,这位大唐军神直接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整天都在想方设法的除掉他。当时李隆基处理这件事用了两个方法。
首先他废除了王忠嗣的官职,让自己的心腹哥舒翰成为大唐新的西北统帅,其次他还准备在大唐的东北,再扶植一名忠心于自己的臣子,最终他挑选中了安禄山。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从哥舒翰、安禄山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汉人,由此可见,李隆基下定决心不让汉将掌权,但这样的做法也为之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安禄山造反的基础已成
安禄山原本是一名小商人,只是受到了李隆基的扶持,他才成为掌管数十万大军的节度使。安禄山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是如何来的,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在讨好李隆基。当时李隆基十分宠爱杨贵妃,安禄山就开始了他自己的谋划,他就在全国各地收集各种各样珍稀的宝物,送给杨贵妃讨她的欢心。晚年的李隆基也是一个情种,他看着被安禄山讨得十分欢开心的杨贵妃,越加的信任他。
除了讨杨贵妃欢心之外,安禄山还做了其他的事。当时李隆基生活的全部重心,放在了杨贵妃身上,朝廷大事他也无心打理,就把这些事情全部交给了李林甫。李林甫也是一个权力欲望极重的人,他也乐得掌握这样大的权力。此时的安禄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他又转而去讨好他,李林甫也愿意和他这样一位掌握重兵的将领打好关系,于是他们俩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在安禄山不断的手段之下,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为自己的造反奠定了基础。
结语
后来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安禄山的两个大靠山都出现了问题。首先便是李林甫被李隆基给免职了,杨国忠成为了新的右相,而他和安禄山的关系可不好。其次李隆基的年龄也越来越大,看着就活不长久,太子马上就要登基了,而安禄山和太子的关系很差。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在李隆基驾崩后,太子和杨国忠肯定要收拾他,他也变得越来越急切,于是就开始了叛乱。其实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保命,换做是谁,或许也都会这样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