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状元是指那些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学子们,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分数,被封为状元,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些状元不仅在学业上有卓越的表现,更是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典范,被后人传颂不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状元是无愧于名誉的象征,代表着着学问、品德和才华的完美结合。
蔡升元整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是隋文帝、隋炀帝。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历时1300年,12个朝代,共产生649位状元,其中有姓名可考者共有592人。科举的原意是分科举士。但从唐朝起,就偏进士科,以后更只有一个进士科。进士科的第一名叫状元,这个名称也是唐朝就有的,当时到礼部参加考试的人都要投一张“状”,状元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一)状元之“唯一”
1.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
孙伏伽(?-658年),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隋朝中后期踏入官场,在县里面担任小吏。隋炀帝大业(605-618年)末年,孙伏伽调任万年县(隋唐都城长安的附郭县)法曹参军,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颇有一番卓越的政绩。
唐武德五年(622年),举行新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应试,果然名列甲榜第一名,成为莘莘学子无比艳羡的状元郎,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状元及第后的孙伏伽深得唐高祖的赏识,而他也出于国家稳定的考虑,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向皇帝提出三条谏言,劝说他要虚怀纳谏、戒绝声色犬马,并且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幕僚。唐高祖看完孙伏伽的奏章后大为满意,于是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掌评全国审判定案中的疑事。孙伏伽在任期间心存百姓、不畏权贵,不仅曾弹劾过虐待军民的民部尚书裴矩,并且还曾当庭怒怼过唐高祖。但唐高祖对孙伏伽所言甚是认同,因此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册封其为乐安县男以示奖励。
唐太宗登基后,进拜孙伏伽为大理少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长,时在贞观十四年。
执掌大理寺多年后,政绩卓越的孙伏伽又被任命为陕州刺史,直到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才因年老体衰而辞职。显庆三年(658年),孙伏伽寿终正寝,唐高宗获悉后甚是悲痛,下诏赐谥、赠官,并由官府出资为他举办一场风光的葬礼。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生荣死哀,堪称“人生赢家”。
2.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
员半千(621-714年),字荣期,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员半千的父母早亡,从小和自己的伯父相依为命。他自幼聪慧,熟通经史,客居晋州(今山西临汾)时,被举为童子。唐咸享年间(670-674初,)连中八科“制举”,授武陟县尉。未过多久,半千又参加了岳牧科举考试(注:岳牧,指封疆大吏),唐高宗在武成殿亲自考,唐高宗对于员半千独到的见解,充分的认知非常赞赏,并对其进行了奖赏封赐。后来,武则天坐上了皇位,她于长安二年(702年),正式开设武举选拔武将,员半千拿下了第一名,成为唐朝的第一代武状元,也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武状元。
员半千的代表作品有《明堂新礼》3卷和《封禅四坛碑》,也正是这两大代表作使得员半千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后来也是因为性格的缘故,员半千在得罪了武则天后,又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侄子大怒直接将员半千外出做了刺史。员半千任人唯贤,而且还非常注重教化,在自身的努力下,员半千很快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到了公元705年,女皇帝驾崩,员半千再次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年事已高的员半千被朝廷安排到了休书的职位上。最后员半千告老还乡时,皇帝也非常的体量他。员半千享年94岁,在员半千死后百姓痛苦为他送行,这样的结局也是他意想不到的。
3.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254年,18岁的他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同年中选吉州贡士。此时,文云孙改名天祥。两年后,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斩关,进入殿试,带病赶考,挥笔立就。宋治宗钦点当朝“状元”,并高兴地说:“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天祥得知后,便改字“宋瑞”。是年,20岁。
文天祥入仕后,曾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不久后在福州参与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又自赴南剑州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卫王赵昺继位后,拜少保,封信国公。后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
文天祥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
4.唯一的文武双科状元——郑冠
郑冠(793-853年),在公元823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文科状元的桂冠。公元828年,年过三十的他参加了武举考试,并夺下了武状元的桂冠。
从文状元到武状元仅用了五年时间,他这五年除了做官,并没有放松武艺方面的训练,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武艺,最终夺冠。郑冠取状元后入仕,官至户部郎中,后事不详,他的更多信息都随他一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郑冠擅长书法,据元和九年(814年)李燔述,裴潾正书,《济亭记》为其所纂。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料状元。
5.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
李遵顼(1163-1226年),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史书记载此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于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后来,李遵顼袭封齐王,被升任为大都督府主。
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8月12日),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西夏襄宗,自立为帝,史称夏神宗,或者状元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这个李遵顼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颇具胆识,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位期间穷兵黩武,还差点将西夏带入绝境!
李遵顼在位前期,一味地接受蒙古的征调,蒙古需要借用西夏兵力攻打金朝,李遵顼二话不说就出兵。长此以往,西夏军力遭受了巨大的消耗,接连战败,但这并没有让李遵顼反省,反而激起了他的野心和战欲,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导致西夏百姓民怨四起。
这样一来,西夏人民就更加反对李遵顼的统治了,最后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以及国民的骂声中传位给儿子李德旺,成为了西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结局病逝,享年64岁。
6.唯一的武状元宰相——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于唐朝开元初年参加武举考试,并拿下状元,入仕从军。
郭子仪武举高第,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去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定河中兵变,册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抵抗仆固怀恩引叛乱,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唐德宗亲往安福门哭送,追赠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郭子仪成为历史上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之人。
7.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
郑颢(817-860年),字奉正,出身荥阳的郑颢,从小就非常聪明,长大后更是博闻强识,是唐宪宗宰相郑絪的孙子。
郑颢出身官宦之家,公元842年,郑颢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
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唐宣宗亲自为爱女万寿公主挑选夫婿。千挑万选之后,唐宣宗看中了年轻英俊的状元郑颢。
但郑颢不愿意娶公主,为啥呢?因为他早就与范阳卢氏女子订有婚约,并准备结婚。唐宣宗知道后,决定换人,但宰相白敏中自考奋勇的说愿意当媒人,从中撮合,皇帝说好。
最后白敏中费尽了心思,威逼利诱,终于说服郑颢娶万寿公主。结果就这样,在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娶了唐宣宗之女万寿公主而成为驸马,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有据可考被皇帝招为驸马的状元,号称“状元驸马”。而后任翰林学士、户部侍师、秘书监、兵部侍郎等职位。通元年(860年)去世,时年四十四,追赠太师。
8.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
傅善祥(1833-1856年),4岁涉猎蒙学儿歌,5岁学习楹联,6岁读《三字经》,7岁会背诵《百家姓》,8岁能吟诵《千家诗》。就在傅善祥八岁时,父母亲相继去世。十三岁时,哥嫂便把她嫁出去了,丈夫是比自己小六岁的李穴七。18岁时,那位李家的娃在一场麻疹中夭折了。傅善祥还未来得及圆房,就成了寡妇。最后,傅善祥投奔了太平天国。
公元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开创历史先河,广纳贤才,设立“女科”。傅善祥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被东王杨秀清钦点为“头名状元”。那一年,她刚刚二十岁。
傅善祥被请进东王府,任命为“女侍史”,由于工作非常出色,又提拔为“簿书”。傅善祥业务精干,办事无误,天王竟然封她为“恩赏丞相”。
傅善祥执政期间,首先提倡“男女平等”的理念,最大的贡献是协助天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有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东王府建立一所前所未有的历史文物博物馆。
短短四年间,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便忘记初心,贪婪成性,逐渐腐化堕落。傅善祥也成了东王身边的尤物,从此再不涉政。
公元1856年8月,“天京事变”爆发。北王韦昌辉在天王的密令下,亲率三千精兵连夜攻入东王府,将两万多太平军杀得片甲不留,血流成河。东王和傅善祥身为东王府的最高指挥官尚在睡梦中,一丝不挂就被身首异处,抛尸江中。
一代才女佳人——傅善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从此香消玉殒。
9.唯一的“四元状元”——孟宗献
孟宗献(?-1180年),字友之,河南开封人,自号为虚静居士。孟宗献少年时,聪颖过人,又擅长写诗,但过于骄傲自满,第一次考状元时名落孙山。
从此以后,他谦虚好学,学业日进。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再次赴考,得乡试第一,主考官杨伯仁对其文章十分欣赏,并推荐给海陵王。当年,孟宗献又连赴府试、省试、廷试,皆得第一,名声播于朝野,被时人称为“孟四元”。孟宗献是我国科举史上唯一的“四元”状元。
金章宗听到了孟宗献连中“四元”后,下旨授予孟宗献为奉直大夫,六品官。接着又孟宗献为翰林应奉,文字同知制诰,不久,又授予孟宗献为右赞善大夫,管理同州、知州、单州的军事工作。
孟宗献当官不久,母亲病死。孟宗献十分孝顺父母,在丧事期间,因哀伤过度,在家中病死。
孟宗献生前为文典雅,性情恬谈,著有诗集及《金丹赋》行于世。其中七律《苏门花坞》流传较广,菩萨蛮一首记于《中州乐府》。
10.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刘春霖(1872-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是晚清河间府肃宁县人,出身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非常好。公元1903年,刘春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落榜了。落榜后刘春霖心灰意冷,但上天似乎垂青,公元1904年,进行了加科,刘春霖又参加考试。当时第一名是朱汝珍,不过慈禧太后看到朱汝珍的答卷粗笔楷书,很不喜欢,又很讨厌“朱汝珍”这个名字,结果第二名的刘春霖变为第一名,成为甲辰科状元,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先是授翰林院修撰,后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光绪33年(1907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辛亥革命期间,受邀供职北洋政府,官至总统府秘书厅的领导、直隶省教育的厅的领导等职。民国17年(1928)退隐北平,以诗书用来安慰。从此以后,刘春霖更加深入简出,倾毕生所得,投身慈善,办校助学,赈济灾民,不问政事。
刘春霖的书法是历史有名的,他的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颜真卿),小楷学刘(刘春霖)”之誉。
日本入侵中国后,拉拢他出任“满州国教育部长”、“北平市市长”等伪职,他能保持晚节,坚辞不就。为此日伪当局将其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1944年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逝,是年72岁。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才华横溢的学子们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才华横溢的学子们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