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老大宋江,为人以忠义之名扬名江湖。然而,当今之世,忠字与义字又岂能同时居于其领导位置? 忠字强调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但有时可能忽视了对民众的关怀和利益。而义字则着重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但有时会对道义价值观产生个人主义偏见。因此,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究竟是忠字还是义字应该当头来,才能既尽忠职守,又不失正义道义。
成于忠义,死于忠义《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江湖好汉们十分敬爱的人物。他原本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一身武艺,又仗义疏财,专好结识江湖上好汉。论其才能和为人,"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他能仗义疏财,挥金似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好汉和世人眼中,他是"及时雨",是一个肝胆照人的大义士。
宋江身上有忠又有义,但是在当时的特定的条件下,忠和义是完全处于对立面的。忠就是要忠于朝廷,寻求朝廷的招安,义就是继续留在梁山啸聚山林。宋江的心里一直都是倾向于前者的。众位兄弟心里也都是明白的,只是敬重宋江一直没有表态。
宋江对忠字的理解只停留在平民阶级,没有更深入的去理解它,在宋江所处的朝代,学堂里先生教的、书本里写的都是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这样的教条愚忠思想,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主流思想,还言之凿凿的说是古代圣贤孔孟教诲,其实这是对儒家思想曲解和滥造,是后来的假儒学为了迎合封建皇帝的统治需要编造出来的,正是这可怕的假儒学思想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推广,大行其道,成了统治者可以肆意盘剥压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具,使得人民永远没有反对的理由。
《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并且相互之间矛盾、背离,呈分裂状态。由于作家急于表露自己主观的倾向性,又因为在人物刻画中缺少典型生动的细节支持,致使主人公成为某种抽象的道德观念的化身,因而所刻画出来的形象空洞苍白,造成宋江形象的矛盾性。
可能把历史上的一个盗贼改写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忠臣,本身就很荒唐;也可能因为改编者过于粗疏,所以在改写时使宋江这一形象留下了许多与自己言行不符的地方。
譬如,宋江在父亲面前说,他极不愿同江湖上的那班杀人放火的弟兄们为伍。然而还是这个宋江,曾以满腔的热情率领花荣等人奔赴梁山泊入伙。如果将他的行为与言语相比照,很容易使读者感觉他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常言道,酒后道真言。宋江酒后的诗词,充分暴露出了他的野心,他真正的"凌云志"就是像黄巢那样,率兵造反,夺取大宋江山。为此,他处心积虑,潜伏忍受,一旦时机成熟,就"敢笑黄巢不丈夫"。虽说这是他酒后一时冲动,口无遮拦,但此举与他一贯标榜的"忠"伦理观念可是差之千里。试问世间有这种"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忠臣吗?
对宋江这一形象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互相矛盾的两个面:作为一个造反派首领,却又表现出唯君命是听的"忠臣"形象;堪称"敢笑黄巢不丈夫",又表现得像一个谨小慎微的腐儒;处处标榜义气,却又不时玩弄权术;对封建社会的贪官污吏有时嫉之如仇,有时又卑躬屈膝;打着"替天行道"的义旗,目的却是为了扎进统治阶级阵营。这双重性格的叠加使宋江犹如《镜花缘》中的两面人,造成了人物性格自身的分裂与背离。
宋江本身是一个"刀笔小吏",要想坐上绿林统帅的交椅,应该具备能够征服人心的领袖素养。作品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刻画出宋江的胆识才力,只是突出了他的所谓仗义疏财。
宋江虽然号称"及时雨",可除了施舍给人一具棺材外,并未见他有什么超凡之处。尽管众英雄十分佩服他,但与他有过真正接触的人却少之又少。若论仗义疏财,他可能比不上柴进更有经济实力。仅靠捕风捉影的耳闻之词,就能让那些杀人放火的好汉们俯首帖耳,这确实不能让读者信服。
梁山的英雄好汉大都是在宋江的支持、号召下上山的。照理说,英雄好汉相见,抱拳施礼则可,而宋江却奴颜婢膝,磕头如捣蒜。
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宋江一次次地在降将面前"纳头便拜"。宋江在江州劫法场后恐怕众人不上梁山,于是下跪;在天门山欧鹏等四好汉拦住去路时,他又下跪,"万望高抬贵手,饶恕残生"。在关胜被活捉后,他亲自为其解缚,"纳头便拜"。他甚至拜倒在高俅脚下,盛宴款待,重礼相送。容与堂本《水浒传》卷前《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语:"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宋江性格上的虚伪本质。
宋江面对降将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喝退军士,其后是亲解其缚,扶入帐中或扶上正中交椅,之后便是纳头便拜、叩首服罪,再三言及自己希望被招安的愿望。下跪、磕头、请罪、表态,这不是如李逵、武松等武将做得出的,也不是如晁盖、柴进等富贵人家走出的好汉能做的。宋江对自己有个评价:"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虽然这其中不乏谦虚的意味,但实在不能说是有失公允。因为像他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实在是让人无法将他与英雄连在一起。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施耐庵笔下的宋江形象并不丰满,往往是概念化的,形象苍白、毫无生气,给人以"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的感觉。这是宋江形象中的一对难以弥合的矛盾,即是英雄还是庸才的矛盾。作家在刻画宋江这一文学形象的如此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的心理愿望,但也是其思想意识与文学才华的局限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以上就是梁山老大宋江:忠字还是义字当头来?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梁山老大宋江:忠字还是义字当头来?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