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后,成功掌握了党内的权力,并借助军队和情报机构的支持,实现了专权统治。然而,蒋介石的专权统治在后来的战争和政治压力下岌岌可危,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和内外困境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失败撤退到台湾。失败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
说起蒋介石这个人,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承接中国新旧民主主义。蒋介石曾经为了自己的独裁欲望对我党进行疯狂围剿,但历史终究会朝着正义的一方前进。
1949年12月13日,身处四川成都的蒋介石看到川军内部分裂起义,不得不乘坐专机抵达台湾,自此一生再未踏足大陆半步。
虽然在台湾,蒋介石也建立了反动政府,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始终妄想反攻大陆,对败退台湾一事感到耻辱,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抵达台湾后写下了这样一番话:
“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如今仍能持志养气、贯彻到底,则应彻悟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日做起!”
那么,蒋介石到底是如何做到独揽大权,实现军事独裁的?
当他败退台湾之际,总结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887年,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父亲在他很小时候就染上瘟疫而逝世,全靠母亲将他养大,为了让他以后有个好出路,他母亲在蒋介石很小的时候就将其送入私塾学习,饱读诗书。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主权造成极大破坏,各路有识之士纷纷出国留学寻找救国之路,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尚且有报国之志,在学堂肄业后,东渡日本进行深造。
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系统的军事理论,还进行了艰苦的军事训练,锻炼了体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认识了同盟会元老之一陈其美,蒋介石为了以后能有个靠山,故与陈其美义结金兰,并经其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蒋介石还通过这层关系得到孙中山赏识,可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
武昌起义后,陈其美由于出色的组织和行动能力,被推举为沪军都督,他没忘记自己的好兄弟,提拔蒋介石为沪军第五团团长,蒋介石由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和军旅生涯。
1924年,孙中山在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在筹备军校时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因此当学校建成后,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该校校长,此时的蒋介石并非国民党元老,在广州的军政地位都不高。
论资历,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哪一个不在他的前面,然而可能是命中注定,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廖仲恺突然遇刺,胡汉民因饱受质疑辞去自己的职务,这下蒋介石身边的几个有力竞争对手“被动消除掉”了,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号种子选手。
这时期的蒋介石的威望主要是在两次东征和挥师镇压滇军,桂军叛乱形成的,他不仅统一了广东全省,还稳固了广州国民政府,为后期的北伐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真正让蒋介石威望更上一层楼的就是中山舰事件,此事不仅打击了中共势力,而且打击了汪精卫和国民党左派势力,加强了自身在国民党内部的军政大权。
1926年7月开始正式北伐,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时候参加北伐的几个军中大部分是各系军阀的人马,他的嫡系部队人数仅2万,可战争发展到后期,他逐步收编地方军阀,拉拢国民党一些元老,渐渐地实力大涨,同时他与江浙地区的大财阀完成了各种交易,前者为后者提供权力,后者为前者提供无数资金。
虽然蒋介石三次下野,但他始终掌握军政大权,每一次复出都是以全新样貌亮相,不仅宁汉分裂,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还与宋氏家族联姻,获得更大靠山,成为欧美国家在华利益的代理人,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成功问鼎中原,东北军易帜,打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各路集团军。
如果这些军阀有统一的指挥体系,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式打一仗,胜负难分,可惜他们之间各怀鬼胎,被蒋介石利用合纵连横战术各个击破,战争态势瞬息万变,张学良直接宣布易帜,改变了战争走向,地方军阀势力土崩瓦解,自此,他们再也无独立打败中央军的可能。
至于我们时常听到的蒋委员长这个称呼则要追溯到“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侵入沈阳北大营,张学良对日本战略动态产生误判,下达“不抵抗”政策,由此造成东北全境沦陷,蒋介石和汪精卫暂停了权力斗争,发表联合通电:“东北沦陷,国家到了危险时刻,国民命悬一线,只要广州国民政府担负起统一全国的重担,蒋介石就自愿下野!”
事后,蒋介石果然因为舆论压力主动请辞,由孙中山儿子孙科接手南京政府,但孙科政府根本指挥不了各地军阀,并且财政早已陷入严重困境,连最基本的军队开销都解决不了。
所以,他仅仅接手一个月就下台,汪精卫接着上台,南京国民政府再次接受改组,就在汪精卫上台的当晚,一二八事变爆发,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汪精卫显然吃不消,他又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可以负责调动军队,指挥对日作战,这一下,蒋介石真正的独揽军权,俨然成了国民党一号人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都是紧抓国民党军政大权,将他的独裁者身份表露无疑,也难怪在解放战争后期,国军兵败如山倒时,蒋介石捶胸顿足,直呼老天不公。
蒋介石说道:“我们之所以在三年内就兵败如山倒,落得这般下场,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就是我们党内从上至下奢侈贪污问题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根治的时刻,其二就是各派军阀表面服从于我,实则人心不齐,各自为政,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其三则是这些老百姓全都支持他毛泽东,一到打仗时全部帮着他,我们得不到民心啊!”
这几个原因说起来很在理,确实是蒋介石政权迅速垮台的重要依据,今天,我就从个人角度出发来聊聊他最终败退台湾的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蒋介石说的治军无方,战场上全面崩溃。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军大约有430余万人,而我军只有约130万人,国军不仅人数占优,而且所配备的武器大多是美军提供的,美军将大西南地区的国军通过军机,军舰,火车等方式运往各大解放区,占据了绝对优势,可在面对解放军时,却显得不堪一击,解放军仅凭小米加步枪就打败了简版的“美械师”。
我方相继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几乎已经被消灭殆尽,在渡江战役爆发前,蒋介石,李宗仁等人甚至还想划江而治,我党我军当然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1949年4月23日,在毛主席的一声号令下,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堑,长达几千里的长江防线瞬间被“撕毁”,并趁势捣灭蒋介石在南京的“老巢”。
这三年战争,蒋介石的几百万大军被消灭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蒋介石认为国军作战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与解放军相比,国军纪律性非常差,打骂体罚士兵现象很普遍,其次没有像中共一样建立完整的军事体系,不能统一发号施令,毕竟中共是在苦难中成长,在逆境中得到磨砺,探索出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最后就是官兵区别对待,上级过着奢靡生活,下级甚至得不到正常薪水,吃不到一顿饱饭,还经常挨打挨训。
第二,国民党内中高级干部贪污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复杂,遇到好处互相争抢,遇到难处互相推诿责任,上级给基层官兵拨发物资薪水,可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全部被一些“蛀虫”给克扣掉,对于这一点,不仅是高层干部,就连蒋介石本人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们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从不为基层官兵甚至老百姓考虑。
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或中统特务机构甚至和日本人搞军火交易,置国家、民族危难于不顾,这样的党,何谈强大,何谈得民心?
就连蒋介石都曾在他写的日记中多次表达出对中共清廉艰苦作风的赞扬和感慨,尤其是他来到延安的每个角落,看了毛主席的办公地和住所后,更是感慨毛主席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艰苦抗日,与自己对垒,实属不易,他因为感到羞愧,第二日就乘坐专机离开延安,并再也没回来过。
反观国民党内部,裙带关系非常严重,到处都是塞钱走后门办事的场景,“欺上瞒下”已经成为一种不宣而明的规矩,例如虚报自己手下的编制,获得各种粮饷和资金。
这样不仅拿到既得的粮饷,还能另外获得阵亡将士的抚恤金,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这一招还屡试不爽,也难怪国军内部高调宣布在解放战争初期国军有800余万人,现在看来,也不过是滥竽充数或是子虚乌有之事。
第三,并未建立完整的监察制度,以此恶性循环。蒋介石认为军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备的军事监察制度,让这些贪污的人有恃无恐,其实在北伐战争期间,国军还是大获民心的,毕竟所到之处,百姓生活能得到保障,基本消灭了黄河以南地区的北洋军阀势力。
那时的国民党还实行党代表制,将士们个个浴血奋战,的确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战,希望中国自此摆脱军阀混战的局面,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但是蒋介石自从独揽大权后,腐朽思想就侵蚀了他的大脑,自上而下都开始固步自封,整天不是想着怎么提升战斗力,而是想着花天酒地,过上欧美国家那样的奢侈生活。
而战斗力逐步丧失也会引发连锁反应,军纪也会一点点被“腐蚀”掉,各部门运转效率会更低下,首尾不能相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党时常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整风活动,只要出现破坏党纪军纪的行为,就会严惩不贷。
第四,乱发行货币。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疯狂搜刮,国内通货膨胀极其严重,民生凋敝,蒋介石特向美国政府借得5亿美元的高利贷,其中有1亿美元被孔祥熙用作基金,在大西南地区发行了“同盟胜利美金公债”,规定一美元可以兑换20元法币(旧货币)。
他自作聪明地认为老百姓用法币置换后,等抗战胜利后,国内和平稳定,再兑换美元可以大赚一笔,但一亿美元对于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微乎其微,不仅无法连一半公债都没有发行出去,法币还因此贬值,一美元最高时炒到273元法币,国库局需要按照约定的20元法币收回。
换句话来说,未售出的公债换算后总价值达到了125亿法币,而这些钱最后都进入了孔祥熙这类高官的“荷包”,老百姓被压榨得苦不堪言。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庞大的财政赤字,胡乱发行货币,引起物价飞涨,法币彻底崩溃,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市民提着两大袋纸币去购置一袋米的场景。
十四年抗战导致国内民生凋敝,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制定的货币体系改革直接导致国统区的经济体系彻底崩塌,百姓自然不会再支持他的任何决策。
第五,外交受困,被盟友抛弃。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之初,美国一直是蒋介石的后援,有了美国,蒋介石才能有底气在签订双十协定不满一年时间就悍然发动战争,自以为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消灭我军,但战局一开,这走向就一直让他大跌眼镜。直到后来,连美国都对其失望透顶,想要放弃扶持国民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中国为反战做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加深了二者默契,但是到了1944年,日本已经进入垂死挣扎之际,国家理应给予日军致命一击,却在豫湘桂战役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溃败,8个多月时间里,从北方打到南方,日军一步步蚕食中国领土,我方失去了多个重要城市,就连蒋介石也必须承认,这是抗日战争以来最悲壮无奈的一次战役。
他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军将领的堕落无能,无比自负,一味固步自封,等来胜利,美国人认为国军已经无药可救,失望透顶,这相当于被一个“回光返照”的人给打残,已然缺乏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还是那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逝世,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时任副总统的杜鲁门顺理成章地成为临时总统,在接下来的总统大选中,杜鲁门与杜威展开了激烈角逐,杜威是实用主义大师,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之一,民国大师胡适就是他的学生,鉴于胡适在国民政府和美国政界、教育界的影响力,蒋介石斥巨资押宝在杜威身上,毕竟当时的杜威呼声很高,支持率远高于杜鲁门,所以此举引得杜鲁门非常不悦,结果也是出乎意料,杜鲁门胜出,他几乎断绝了对国民党的大部分援助。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一直希望两者是打上持久战,这样它的武器就能畅销,就可以逐步掌控中国政治,可没想到,蒋介石专打败仗,将家底败个精光,就算给了国军部分美式装备也于事无补,三大战役打完后,美国也知道国军回天乏术,只能慢慢撤往台湾,以海峡作为天堑,暂时阻挡解放军进攻。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评价美国是虎头蛇尾,开空头支票,而英国则是唯利是图,不守承诺。
最后一点,国统区民不聊生,失去民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迅速接收国内资产,争抢胜利的“桃子”,无不表明蒋介石自始至终没有将人民放在心上,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军队一进入大城市,国军就疯抢汽车,房产,小摊,只要是自己发现的就归自己了,抗战胜利仅仅过了一年,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就无比严重,以上海为例,物价直接上涨了六万倍,货币直接形同废纸,官员生活丝毫不受影响,苦的是平民百姓,街上随处可见人们提着几捆纸币抢购生活用品,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我党方面不仅没有抢着去接收资产,还提出走出城市,广大干部进入农村,与农民共同劳作,共同吃住,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曾经率队访问过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党员干部住处非常简陋,冬冷夏热,吃得不比群众好,冬天还只有两餐,主食就是小米和青菜,一年才吃到一两回肉,他们工作的时间非常长,似乎每次来都能看到他们在忙个不停,没有休息的时候,他们作风非常强硬,就算日军或国军侵入此地时,也不见他们有丝毫慌张,他们聊得最多的是人民,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已经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融入血肉之中,已经成为一种信念。
国民政府在签订双十协定后,不但不为重建国家,为人民着想,反而调兵遣将,希望发动战争意图达到独裁的目的,刚刚结束战乱之苦的老百姓作为旁观者,分得清是非,当然会站在共产党这一边。
就像今天我们所说,淮海战役能够取胜,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渡江战役能够跨越长江天堑,是老百姓划出来的胜利。
上海得到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进入老百姓家中,反而整齐地躺在街道上睡觉,不去打扰民众,这一点就是国军无法相比的,蒋介石作为国统区最高领导人,始终没有领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败得一塌糊涂,狼狈逃往台湾,至于他分析来分析去,始终不肯承认是自己的原因也奠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以上就是蒋介石如何实现专权统治?失败撤退台湾后,失败原因分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蒋介石如何实现专权统治?失败撤退台湾后,失败原因分析。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