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位长达41年:揭秘历史上的真实能力与城府深度

文化 2024-03-22 13:28:01 知道百科

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他在位长达41年,但其才智却备受质疑,被认为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然而,历史上的刘禅远非传闻所说,其实他具备着深藏的能力和城府。在他的统治下,蜀汉虽然逐渐衰落,但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局,这其中不得不提及刘禅那种深沉的智慧和丰富的政治经验。在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刘禅能力与城府深度之时,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这位三国时期的君主。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是谁?

问题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正是“扶不起的阿斗”蜀汉后主刘禅。

自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到向魏国投降,刘禅整整做了41年的皇帝。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诸葛亮在刘备托孤后仅辅政了11年便去世了。

也就是说,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刘禅还是安安稳稳地做了30年的皇帝。

那么,刘禅真的“扶不起”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城府到底有多深?

一、相父羽翼下的少年君主

在即位之前,刘禅在历史上少有露面。

仅有的几次出场,也多是作为他人的陪衬,人们记住的也只有七进七出、截江救主的猛将赵子龙。

刘禅作为刘备人到中年唯一的血脉,在刘备称王、称帝后,刘禅一直是当仁不让的接班人选。

刘备伐吴失败后病逝于白帝城,而此时接班的刘禅年仅十六岁。

刘禅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荆州没有夺回,反而被东吴堵到家门口;国内叛乱四起,南中蛮夷纷纷起兵反叛;大量精锐命丧夷陵,干部出现严重断层。

尽管被诸葛亮评价为“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之前从未有过执政经验的刘禅对于这样的“危急存亡之秋”也难以招架。

好在,他还有相父诸葛亮。

根据刘备遗诏,刘禅在继位之初由诸葛亮全权辅政,军国大事尽由丞相处理决断,所谓“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以事后角度来看,人们可能会责怪刘禅不理国政,将重任全都压在诸葛亮一人肩上。

然而,其实刘禅是有自己考虑的。

先帝去世、国家危亡,年轻的自己并没有能力重整破碎的国家。

而这位一直陪伴自己的长辈既有意愿、又有能力来处理军国大事,为了国家考虑,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放权。

事实上,诸葛亮在刘禅这里可以说得到了君主对臣子最大的信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其含义是刘禅宫廷中的官员实际上都是诸葛亮丞相府的属官。

无论是朝中官员的选拔任用,亦或是对南中用兵、出师北伐,刘禅对于诸葛亮的决定都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

值得玩味的是,刘备的遗诏中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复兴汉室”并未提及只言片语,很有可能他也知道夷陵一败,所谓复兴汉室的愿景已经化为泡影。

诸葛亮的北伐也遭到了蜀汉国内不少人的反对,但刘禅始终坚定地站在诸葛亮一边,对破坏北伐的李严贬官起来毫不留情。

在诸葛亮辅政的十一年里,蜀汉安抚南中、外结东吴,国家呈现政通人和的景象。

要知道,诸葛亮人生的最后七年一直驻军汉中,成都这边刘禅其实一直都有不小的话语权。

能将几近灭亡的国家治理好,诸葛亮自然是首功,对其鼎力支持的刘禅其实也功不可没。

二、独掌朝政

不过,诸葛亮终究不可能庇佑刘禅一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

在哀痛之余,刘禅的一个举动还是体现了这十几年来政治锻炼的成果——派尚书李福前往汉中询问国家大事。

对于刘禅派人问安的行为,病危的诸葛亮深感欣慰,当年不懂事的毛孩子已经可以考虑国家大事了。

诸葛亮对自己的继任者先后给出了蒋琬、费祎的人选后便溘然离世。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真正走到前台,成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

一方面,刘禅对于诸葛亮的遗嘱全盘接受。

刘禅任命蒋琬为大司马,允许其开府,驻扎汉中负责北伐。

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在成都处理国政。

诸葛亮出师表中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重用。

另一方面,诸葛亮的去世使得军政的最高决策权落空,刘禅通过任命不同的官员各司其职实际上掌握了蜀汉的最高权力。

可以这么说,在诸葛亮去世时,刘禅已经有了足够的帝王权术。

执政七年后,尚书令蒋琬病重,并举荐费祎为大将军,董允为侍中辅之。

自诸葛亮起的这四位大臣先后辅佐刘禅长达三十年,刘禅在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最高的权柄一直牢牢握在手中。

在这期间,蜀汉一方面贯彻了北伐曹魏的国策,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经济,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驻扎汉中的将领们基本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北伐并没有给百姓带来额外的负担。

如果长此发展下去,蜀汉想要北伐成功固然难如登天,但能偏安一隅让百姓安居却是更为实际的目标,历史对刘禅的评价可能不会像如今这样不堪。

三、大厦倾颓

随着蜀汉四相先后离世,大将军姜维几乎与中央决裂,独自领兵北上。

没了任何牵制的刘禅开始变得昏聩:宠幸宦官黄皓,荒废朝中事务,放任姜维穷兵黩武。

吴国官员薛珝曾这样评价刘禅在位后期的蜀汉,“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不但官场腐化,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由于听信黄皓的谗言,刘禅面对关中集结的数十万魏军依然不以为意,甚至派人在成都城墙上“跳大神”希望抵挡魏军。

邓艾偷渡阴平后仅有几千残军,蜀汉全国上下竟然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反而在考虑降魏还是降吴。

最终,刘禅自缚开城投降,做了亡国之君。

有人说刘禅此举是因为蜀汉已经没有抵抗的能力,不如像当年刘璋战刘备一样开城投降,还能保全城中百姓,落一个仁主的名声。

只是刘禅想做刘璋,入蜀的魏军却不似宽厚的刘备。

魏军在成都城内烧杀劫掠长达三天三夜,成都生灵涂炭。

既然选择了投降,便只能任人宰割。

被俘虏来到洛阳后,刘禅面对警惕的司马昭,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此言或许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更有可能的是作为投降国的君主不得不做的明哲保身。

在此时,装疯卖傻反而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执掌蜀汉政坛四十年的刘禅不可能不懂这一点。

四、刘禅的能力如何

对于刘禅的政治水平,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出了最为中肯的评价:“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

刘禅任用贤能之人则是明君,任用小人则是昏君,如此的反差说到底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然而,与那些屡出昏招的负面君主不同,刘禅的身上有从善如流的优点,因此在蜀汉四相当政期间依然表现得是个合格的君主。

即便后期变得昏聩,也多是生活作风上的问题。

两国的情况比蜀汉更差,在孙权末年的立储风波中,东吴大批宗室和文武大臣被杀,整个政坛人心惶惶。

曹魏则干脆被司马家架空,成了空架子。

一直到亡国,刘禅竟然一直都掌握有蜀汉的最高权力,在位期间没有诛杀过大臣,手下臣子没有谋逆之心。

作为一个二代守成之君,刘禅做的其实并不算差。

刘禅在归降司马氏之后,在晋泰始七年病逝。

或许在父亲刘备和相父诸葛亮的心中,既然汉室复兴无望,国家社稷不保,阿斗能够安然无恙地过完一生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三国演义》

#暑期创作大赛#

以上就是刘禅在位长达41年:揭秘历史上的真实能力与城府深度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刘禅在位长达41年:揭秘历史上的真实能力与城府深度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