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权孟达经历相似,为何黄权处处受人敬重,孟达身败名裂身首异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黄权一生中为三个政权都服务过。他先是刘璋手下的主簿,后成为刘备手下的治中从事。最终又投降曹魏,成为曹丕的部下。而且,他投降曹魏的时候,还不是个人行为,他还带领着一支人数众多的部队,这个部队中还有人数众多军政人才。他的投降,使蜀汉遭受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刘备对黄权的投降却心怀愧疚。当他的手下要求按照法律,对黄权的家属进行惩罚的时候,刘备说是自己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自己,下命令放过了黄权的家属。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被迫投降的黄权。
黄权这个人是具有一定军政能力的人才。他首先在刘璋手下任职的时候,就对刘璋请刘备入川之事进行了劝谏。但是,刘璋没有采纳。后来当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在其他城池都投降刘备的情况下,黄权依然死守不降。一直到刘璋投降之后,黄权才投降了刘备。
在刘备手下的时候,黄权又尽心尽力地为刘备效劳。他在曹操取汉中的时候,就向刘备阐述了汉中对西川的重要性。刘备听从黄权的建议,夺取了汉中,才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
到了夷陵之战前,刘备准备讨伐东吴。黄权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不应该讨伐东吴,希望刘备收回成命。但是刘备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最终还是发动了夷陵之战。
在这一次战役中,黄权再次向刘备建议,说东吴的军队精悍,加上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困难。自己主动要求率领前锋部队对敌人进攻,请刘备坐镇率领后军,刘备还是没有同意。
我们看这一次刘备的兵力部署,就知道刘备对黄权、赵云这些明确表示反对伐吴的将领,还是心存芥蒂的。他在部署兵力的时候,把赵云安排在后方,镇守江州,以做接应。而把黄权安排在江北,用以防备曹魏的袭击。
从这个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他们的不信任。他故意把他们安排在次要的战场。尤其是黄权,由于他所处的战场比较安全,刘备把准备接收荆州的一整套军政班子都留在了他的军中。后来曹丕对这些人进行封赏,郎官以上的人员就达到一百多人。这让本已人才匮乏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黄权所处的位置极端不利。他和后方的联系是依靠江南的蜀军进行的。当陆逊发动火攻,击溃江南蜀军的时候,黄权和后方的联络线被切断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黄权只得举军投降了曹魏。
二、黄权的投降与孟达之间的区别。
如果我们看待那段历史,有一位人物和黄权的经历基本相同,那就是孟达。孟达也是历经刘璋,刘备和曹丕三个主人。可是,黄权和孟达所受的待遇和评价却完全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孟达的才能也是很出众的,在曹魏的评价是“将帅之才”,“卿相之器”。可是,孟达的品行却十分遭人诟病。蜀国人说他是反复小人,而曹魏的人说他“恃才好术”,“言行倾巧”。到最后,孟达再次背叛曹魏的时候,被司马懿消灭。
那么,黄权和孟达同是投降,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孟达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待遇而择主投降,而黄权则是对自己的主公尽忠到最后,走投无路而投降。一个是出于本心,主动投降,一个是出于被动,被迫投降。
孟达在刘璋的手下,为了自己荣华富贵,抛弃了自己的主公,跑去投降刘备。而在刘备的手下,出于对自己待遇的不满,又跑去投降曹魏。他的所有举动,都出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而黄权则有所不同。他在每一个主公的手下,都为他尽忠尽力。他在刘璋的手下,直言劝谏刘璋,为刘璋坚守城池到最后,到刘璋投降后才投降。在刘备手下时,他为刘备献言献策,在夷陵之战中甘愿代替刘备在前线作战。直到后路被切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投降曹魏。在曹魏朝中,他不改对刘备的看法,一直保持着对蜀汉政权的同情,这种坚守反而得到了曹丕的敬重。
三、刘备对黄权家属的处置。
在夷陵之战后,由于黄权投降曹魏,所以蜀汉的官员依照当时的法律,要对黄权留在蜀汉的家属予以惩罚。这种惩罚是很严厉的,应该是全家要被处死。
当时在曹魏的黄权也听到了全家被杀的风声。但是,黄权十分镇静,他并没有因为传闻而为自己的家庭发丧。当时的曹丕下诏让黄权发丧,黄权也没有遵从。后来消息传来,刘备果然放过了黄权的家属。黄权为什么会这样镇定,用他自己的回答说,就是:
“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
那就是,黄权相信刘备和诸葛亮能够明白自己降魏的本心。他并不是意图反叛,而是因为走投无路的被迫之举。果然,刘备在处理黄权的家属这件事的意见是,“辜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没有追究黄权的责任。
不错,如果刘备在伐吴前接受了黄权的谏言,就不会有夷陵之战。如果刘备接受了黄权的建议,让黄权带领前军,自己不亲自到前沿指挥,也不会遭到夷陵之战的惨败。因此,在夷陵之战这个问题上,黄权是对刘备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而刘备却没有听取黄权的建议,同时还把黄权放在那样一个看似平稳,其实危险的地方,到最后陷入走投无路的处境。在这里,刘备对待黄权和赵云的方式方法是一样的,让你参与,同时让你袖手旁观。这显示了刘备气量小的一面。这是刘备所说的自己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原因。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刘备不但没有追究黄权的家属,还对黄权的家属待之如初。
后来黄权的儿子黄崇在刘禅的朝廷担任尚书郎的职务。黄崇继承了他父亲的睿智,在绵竹之战中,劝诸葛瞻赶紧去抢占险要,阻击邓艾。可是诸葛瞻犹豫不进,让黄崇急得直哭。最后,黄崇和诸葛瞻一起在绵竹战死,为蜀汉尽了忠。
四、结语。
黄权和孟达一样历经三个主人,但是,他们的历史评价和下场截然不同。孟达因为用尽心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断改换门庭。最后落得个反复小人的骂名和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黄权虽然也更换了同样主人,可他对自己的操守十分重视。他对每一个主人都尽心尽力,直到最后一刻。他的每一次更换门庭,都是因为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因为如此,他才获得了他人的同情和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