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夷馆的作用:趣事和笑话。

文化 2023-07-24 10:27:03 知道百科

明朝四夷馆的作用:趣事和笑话。  永乐年二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立了全国最高的学府——国子监,这也标志着北京一跃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国子监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学生,而且还有外来的留学生。

  国子监达到一定规模后,紧接着又设置了太医院、钦天监,开设完这些署衙后,朱棣又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四夷馆。

  四夷馆是干啥的?这个地方很重要,没有这个地方,万国来朝就没法进行,外国的使者就没法接待。

  如果将话说得明白一些:四夷馆就是专门从事翻译邻国语言的地方,按照现在的名词,就是——翻译机构。因为一开始干活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故此,馆内曾经发生了三件哭笑不得的趣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让四夷馆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外的语言,这天四夷馆的负责官员——太常少卿特意请来一名暹罗国的老师,教学子们学习暹罗语。经过半年的高强度训练,学子们每天都与老师用暹罗语进行交流,大家都感觉自己的暹罗语突飞猛进。

  这天,宫里来了几位说暹罗国的使者,朱棣便命人到四夷馆选了两名“精通”暹罗语的翻译,可是使者只是简单地讲了几句话后,两位翻译傻了眼,使者说得是暹罗语吗?为什么他们俩听不懂。

  其实,使者说得是正宗暹罗语,给四夷馆上课的暹罗国的老师有问题,他在给学生们讲课时,带有浓重的暹罗小地方的口音,这导致学生们只能听懂带有方言的暹罗语,官方暹罗语,他们反倒听不懂。这可真是闹了个大笑话,幸好的朱棣手下翻译们没有张嘴,这要一说话,还不得让使者笑掉大牙。

  四夷馆教缅甸语的老师,可是从缅甸请来的老先生,他不仅对本国语言很是精通,对汉文化也非常在行。这天上课,学生们开始朗读缅甸语的诗歌:“一条弯曲蜿蜒的湄公河,我在河岸送别你,阴晴不定的天气,就好像我低迷的心情,希望你一路顺风,前途更美好,更光明。”

  这位教缅甸语的老先生生气了,他当堂将缅甸语的诗歌,翻译成了汉文诗词:“江岸秋风好送行,阳光阴雨几时晴。马蹄别入千山外,沙路云开见日生。”等他将古诗翻译完,听课的学生们先是愣了一会,接下来“噼里啪啦”地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人才,啥叫人才,这就叫中外实用型的人才!这位老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们,翻译这碗饭是这样吃的!

  后来,四夷馆中又增加了一门鞑靼语的课程,十几名学子,学习完鞑靼文,朱棣就下旨让四夷馆将鞑靼国《马经》中的药方翻译出来。

  朱棣认为,鞑靼人最擅长养马,故此,他们的《马经》应该有非常独到的地方。果然,在鞑靼文的《马经》中,有很多种药方,比如有一种可以治疗马匹伤寒、感冒的药方,由以下7种药物组成:诃子、山楂、川楝子、藏木香、干姜、木藤蓼和草本悬钩子各30g煎汤服,每天2剂。

  可是,明朝的马匹喝了这幅药时,变得萎靡不振,根本没有什么效果。朱棣得知情况后,竟认为学子们的翻译能力不精,他一气之下,直接扣除了他们三个月的俸禄。

  等到鞑靼的使者来拜访时,朱棣特意将翻译好的《马经》拿了出来,问使者哪里有不对的地方,使者看完后,呵呵大笑,其实药方并没有错误,因为《马经》中的核心医术需要保密的原因,有一样的治疗马病的关键地方没有写——马匹在喝完药后,要让其奔跑,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