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庞统要一意孤行,战死落凤坡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战死。这是刘备不可弥补的损失,让他想起来就忍不住流泪。有人从庞统道号凤雏,死于落凤坡的巧合,把这件事归结为天命。在这件事发生前,包括诸葛亮都给了庞统警告。但是,庞统为何要一意孤行,以至于战死在落凤坡下呢?
一、庞统是替刘备而死的。
刘备在葭萌关起兵之后,依靠出其不意的奇袭,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他和庞统挟胜利之威,来到雒城。雒城是成都前的最后一个要塞,如果拿下雒城,刘备就可以长驱直入成都平原,益州唾手可得。但是,出乎刘备君臣意料之外的是,他们不但没能迅速拿下雒城,还在这座城下激战一年之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这是因为在雒城的守将中,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张任。他人称赞张任极有胆略,不可轻敌。由于有了张任的指挥,让刘备的进攻屡屡受挫,而且刘备还多次遭遇险情。庞统的死,与张任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他的设伏,才射死了庞统。
在计划攻打雒城的时候,有两条道路供刘备君臣选择。山北一条大路正取雒城东门,山南一条小路正取雒城西门。庞统建议刘备走大路,自己走小路,到雒城会合后一起攻城。这个计划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两条路都与雒城相连,如果不分兵前进的话,被敌人钻了空子绕到自己后方,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进军的时候,庞统马失前蹄。刘备为了关心庞统,便把自己的白马还给了庞统。刘备这一举动,看似关心庞统,实际上是把庞统推入了死亡的深渊。接管由于庞统的目标过于显眼,被张任的伏兵当成了刘备,成为了伏击的目标。在张任伏兵的乱箭之下,庞统不幸死于落凤坡下。实际上,庞统是替刘备而死的。
二、贪功冒进影响了庞统的判断。
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并称为卧龙凤雏。可是由于加入刘备阵营较晚,他的排名一直屈居在诸葛亮之下。这让庞统心中不平,总是想要依靠功业扳回一局。他先是建议刘备夺取益州,随后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大显身手,显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战争前期,依靠庞统的谋划,进展十分顺利。在胜利面前,庞统被冲昏了头脑,开始轻敌大意起来。他只是想尽快占领雒城,进而夺取成都,迅速解决战争。却没有想到敌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方有了张任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
对于诸葛亮的善意提醒,庞统不是虚心接受,而是怀疑诸葛亮嫉妒自己的功劳,想要阻挠自己的成功。他认为诸葛亮用虚无缥缈的理由,来阻止自己,根本不把诸葛亮的提醒放在心上。相反,庞统夺取雒城的心情更加急迫,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发动了进攻。
三、轻敌大意造成了庞统的败亡。
我们从刘备君臣进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很不熟悉,仅仅依靠张松留下的地图作战。张松的地图再详细,局限于当时的水平,总是和现实情况有所出入。从彭羕前来告警,指出刘备屯兵于江边的低洼之处,可见他们对当地的地理了解有限。如果不是彭羕相告,刘备早就遭受惨败了。
在攻打雒城的战役中,刘备君臣在这方面的错误显露得更加突出。他们不了解雒城的敌情,对敌军将领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张任的才能、性格、用兵习惯,就贸然进军,完全没有想到张任会在半路上就发动反击。
在进军路线上,刘备君臣也不清楚地理的利弊。刘备和庞统在分配任务的时候,都没有把小路的危险计算在内。在他们的眼中,雒城的敌人龟缩在城中,他们只不过是进行日常行军罢了。他们认为敌人的主要抵抗肯定来自大路,小路不会有敌人抗击。所以刘备率领主力走大路,庞统则走小路。
但是在张任的眼中,小路的威胁要比大路大得多。这是因为大路利于行军,敌人的主力必然要走大路。相应的雒城防御也是以东门为主,使敌人不易得手。可是敌人如果从小路进军,就会绕到雒城的背后,对雒城形成包围之势。这对雒城的防御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益州多山,如果对方包抄到自己的后方,切断自己的退路,战斗的败局就难以挽回了。在随后的战役中,这一点屡试不爽。连许多像严颜、张郃、夏侯渊这样的名将,都败在这个战术之下。这正是张任对小路倍加注意的原因。
由于刘备、庞统对地理不熟,再加上轻敌大意,使得庞统走入了绝境。等来到落凤坡的时候,庞统才感觉大事不妙。可是由于他骑着刘备的白马,早就被张任的士兵当成了刘备,已经插翅难逃了。如果庞统不如那么大意,哪怕他对道路进行一次侦察,知道路上有个叫落凤坡的地方,他也不会如此轻易就自投罗网了。
对比庞统,诸葛亮指挥作战的风格就截然不同。诸葛亮在战前十分注重对情报的收集。他首先通过审问俘虏,得知了雒城和张任的情况。然后他巡视战场,通过实地勘察制订作战方案。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张任被一战而擒。刘备等人苦战一年也没有拿下的雒城,也被诸葛亮轻易拿下。
结语:
庞统是刘备手下得力的军师,但是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却战死在雒城。在此战之前,刘备、诸葛亮等人都对他进行过劝说,可是他却一意孤行,根本停不进他人的意见,最终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乱箭射死。
庞统之所以一意孤行,是因为他自负才能,再加上第一阶段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于结束战争。他认为诸葛亮的劝阻是嫉妒自己的功劳,阻挠自己建功立业。因此他不顾地理不熟,敌情不明,就贪功冒进。如果他细心一点,知道小路上有个叫落凤坡的地点,他也不会那么轻易就枉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