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理上已是第一继承人,皇位指日可待。
当时的局势已经分外明朗,大唐王朝,朝内军中,局势明朗地分成三种局势。忠心皇帝李渊的一个派势,如功勋宰相;归顺太子李建成的一个派系,如魏征,罗艺等人;属于李世民的秦王府一个派系。李世民当时对朝廷和军队的掌控力,不足以对抗皇帝和太子集团的联手,所以他瓦解了这种联手。杀了建成元吉,法理上他就是第一继承人,且不谈功劳且不谈势力,皇位已是指日可待。而且玄武门之变后,大将尉迟恭带着兵器找到李渊,说太子和齐王密谋造反,已经被秦王所诛灭。其实这个理由,深谙局势的李渊也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但是识时务的李渊很快就肯定了李世民做的对,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让给李世民!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为啥要杀李渊?如果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怒声指责尉迟恭为逆臣,憎恨李世民公然造反,弑兄杀弟,可能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局面历史又是一番重写。
第二,内忧外患,稳定局势才能让皇位更安稳。
李渊若仍在,李世民继承大统,即位名正言顺;李渊若已被杀,性质截然不同,那叫弑君叛变谋反,就算顺利登基称帝,违反天道常理亦民心不归,必然天下大乱。而李唐王朝刚建立未久,根基未稳,经不起如此内耗。当时王朝未能完全安定下来,隐藏在各地的旧势力会暗存生机,一有机会反扑。最强大的外患是强大的草原势力,吉利可汗早已是虎视视眈。可谓内忧外患,动一则牵大发。
当时的李唐王朝,需要迅速稳定下来,安定民心军心,深谙帝皇生存之道和运筹帷幄的李世民,深知利害关系,玄武门之变的影响要被控制在最小影响的范围内。这一点,从太子和齐王被杀害后,两人满门诛灭之外,其他牵扯其中的臣员,都不再追究打击,比如魏征,罗艺等人,后来还被李世民重用,有才能者继续成就大业。君不同臣不罪,胸襟之大也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李渊存在,是对这次事变的最后定心丸,影响才控制下来,李唐王朝才没有叛乱,李世民的皇位也才坐得更安稳。
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李渊,对隐太子李建成的旧部属,能能够知人善用。比如:魏征、罗艺、薛万彻等人。李世民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杀人狂魔,只是政治需要,以大局为重,能够为我所用才是明君大仁大义之举。
第三,父亲的器重惜才之恩还存念心中。
李世民军功显赫,履立奇功,以至功高难赏,李渊器重惜才赐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给他,开秦王府。秦王令效力大,跟李渊的天子令有同等的效力,下面的执行机构有时也难办,不知道到底看谁的令牌,只是看谁的令牌先到,就以谁的令牌为准。如此对自己偏爱器重的父亲,李世民也是心存感激善念。
李世民非暴虐,薄情寡义之人,之后的一生,也在后悔和自责中度过的。也爱惜自己的名声,既怕天下悠悠之口,也怕史书刀笔。一生疆场杀孽无数,本已罪心极重,又诛杀自己的手足,他内心并不舒坦安稳,从史书记载,从他晚上会做噩梦,夜不能寐,没人在旁不能轻易入睡,只能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夜夜守在门外,才能勉强入睡。证明李世民并非滥杀无辜的暴君。
历史上杀父自册封号的也不会有好下场。如果李世民杀了自己的父亲,杀夫夺位,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骂名,完全失去了道义上的正当常理性。他的上位,就是谋逆非合理法的。从李世民后来23年的贞观之治,看出还是一位广开言路才智超群的明君。
以上就是李世民为了皇位可以弑兄杀弟,那为何最后没有将父亲李渊杀害?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李世民为了皇位可以弑兄杀弟,那为何最后没有将父亲李渊杀害?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