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劝刘备杀刘封,在刚猛难制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真正的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刘备阵营中,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名叫刘封。这个人的身份很特殊,是刘备的义子。他出身名门,本身是汉朝的罗侯寇氏的儿子,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可以说,他也算是与刘氏有着血缘关系。刘备来到荆州后,还没有子嗣,于是刘备收刘封为养子。如果按照时间推算,在当时刘封还很年幼。刘备养刘封为子,也有培养继承人的意味在里面。
刘封长大后,在刘备的培养下十分英勇善战。史书评价他这个人“有武艺,气力过人”。在跟随诸葛亮、张飞等人入川作战的时候,他所向披靡。刘封为刘备夺取西川和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刘封是刘备专门培养起来的年轻将领,在老一辈将领年迈之后,刘封就要担当重任。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被刘备寄予重望的将领,却被刘备赐死。而且这件事还和诸葛亮有所瓜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刘封之死。
与刘封之死有关的人主要有三个,关羽、孟达和诸葛亮。在刘备夺取汉中后,就派刘封夺取了上庸。当时上庸有土著势力申耽、申仪,还有从荆州派来的孟达。刘封汇合孟达的兵力,在攻打上庸的过程中,接受了申耽、申仪的投降,顺利拿下了上庸。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将军,坐镇上庸。
不久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的过程中,关羽多次写信给刘封和孟达,让他们率军来襄樊前线增援。从上庸到襄樊有汉水相通,如果刘封和孟达响应关羽的召唤,顺流而下,几天内就可以到达襄樊前线。这样,刘封和孟达的这支军队就能够大大减轻关羽的压力。关羽至少可以不调动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就可能避免遭受后来东吴的偷袭。
可是,刘封和孟达回复关羽说什么,上庸山郡刚刚夺取,还没有完全的平定下来。怕万一出兵,会动摇上庸的局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刘封和孟达眼睁睁的看着关羽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之下。关羽因此被东吴擒杀,埋下了刘封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刘封和孟达相识的时间并不长。当年孟达和法正一起按照刘璋的指示,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在两人中选择了法正一起入川,而把法正与孟达的军队都交给孟达,让他留守荆州。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命令孟达攻取房陵,又攻打上庸。在攻打上庸时,刘备以怕孟达的军队难以完成任务,又派刘封前来帮助。可是,孟达却成为了刘封的下属,听从他的指挥。
从刘备对孟达的态度来看,明显的透出对孟达的不信任。刘备眼力超群,看人很准,他对孟达实在不放心,才派刘封来辖制他。可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刘封虽然能征善战,可是在谋略方面远不是刘封的对手。孟达老奸巨猾,怎么可能听从刘封这个年轻气盛的人的摆布。结果,刘封与孟达的关系势同水火。在一次冲突中,刘封连孟达的鼓吹都夺走了。
在关羽失败后,孟达就知道大事不妙。他为了摆脱刘备的追究,再加上与刘封的关系紧张,干脆投降了曹魏。临走的时候,他还给刘备留了一封信,把自己投降的原因推到刘封的逼迫上。这就又给刘封之死埋下了第二个原因。
在关羽失败、孟达投降之后,上庸的军事形势急剧恶化。孟达带领魏军攻打上庸,原来的土著将军申仪背叛刘备,造成了刘封的大败。刘封在大败之余,无法恢复上庸,只得退回了成都。刘封丧师失地,丢掉了刘备交给他的上庸地区,刘备自然要追究他的责任。这是刘封之死的第三个原因。
而诸葛亮则是影响刘封命运的最后一个人。当刘备追究刘封责任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建议,除掉刘封。诸葛亮的理由是刘封这个人刚猛难制,怕将来刘禅继位后难以控制驾驭,因此劝刘备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封,这是刘封之死的最后一个原因。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赐死了刘封。
二、刘封是否有该死之罪。
我们看刘封之死的四个原因,似乎在这里面,诸葛亮的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原因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刘封之死的前三个原因是因,而诸葛亮的原因为果。如果没有前三个原因,诸葛亮就算是想要劝刘备杀刘封,也不会有机会。
在刘备追究刘封丧师失地责任的时候,又着重提出了两个罪责,那就是欺凌孟达和不救关羽。从这刘备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备对刘封丧师失地虽然气愤,但是那是刘封力不能及,还是可以有情可原的。可是,刘备更看中的是孟达的出走和关羽的失败。这两件事,让刘备对刘封彻底丧失了信任。
在刘备的阵营中,全军出走投降敌人,孟达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刘备对手下十分爱护,驾驭得当。所以刘备虽然多次遭受挫折,军队被打散多次,可是这些部下在战后,得知了刘备的下落,还会再次找到刘备那里,继续为他效命。关羽拒绝曹操的拉拢,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追随刘备就是一个例子。
可是,孟达却率领部下离开了刘备阵营,投奔了敌人。这给刘备阵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刘备追究其原因,自然要把帐算到刘封的身上。刘备是把刘封作为下一代的主力战将培养的,可是这一次才让他担任一个地方的统帅,就让刘备对他大失所望。虽然这里有孟达的陷害,刘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而刘封不救援关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更为恶劣。刘备派刘封去镇守上庸,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利用上庸位于汉水上游,可以策应襄樊的战事。但是,刘封在襄樊之战期间,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刘备感到愤怒的原因。
在当时,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假节钺,他完全有权调动上庸的军队来支援自己。而刘封说的上庸山郡初定,未可动摇的理由完全是托词。当时孟达的部下有四千人,他来增援上庸,统一指挥上庸战事,带领的军队不会少于孟达军队之数。再加上申耽、申仪的军队,出动近万人马是可能的。
而上庸四面环山,曹魏在襄樊打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力量来威胁上庸。上庸的土著将领中,申耽将自己的妻子、宗族都送到了成都做人质,一时是不会起异心的。只有申仪一人比较摇摆,稍微采取措施就可以控制。所以说,上庸的局势根本就不是刘封、孟达说的那样。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听从关羽的指挥,才会寻找借口不去增援。这也是事后孟达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知道,他们的谎言是根本骗不过刘备的。
刘备就是从刘封不听从关羽的指挥这件事里,对刘封产生了杀心。前面的原因,丧师失地、逼走孟达,都可以算是刘封年轻气盛、性格缺失,都可以通过历练来弥补。可是,对关羽权威的蔑视,对襄樊之战的漠不关心,这是刘备不可容忍的。从这一点来说,刘封确实有该死之罪,杀了他也是罪有应得。
三、刘封之死的根本原因。
因此,刘封之死是他的咎由自取。但是,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劝说,刘封并不一定会死。这是因为,刘封之死,是在刘备的定夺之中。刘封自幼在刘备膝下长大,刘备对他的喜爱胜过旁人。更何况刘备为了培养他,花费了无数心血,想要让他成为新一代将领中的顶梁柱。虽然刘备对刘封的罪行十分气愤,动了杀心。可是真的要杀刘封,刘备也难以下这个决心。
刘封在丧师失地之后,拒绝孟达的劝降,逃回成都,也是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死的。他甘愿领受刘备的责罚,同时相信自己与刘备的父子感情,不相信刘备会杀了自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刘备下令让刘封自杀的时候,刘封才会说出那句话,“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那么,诸葛亮在这件事中,为何要扮演一个劝说刘备诛杀刘封的角色呢?这是因为,诸葛亮是从整个蜀汉政权的稳定出发,来劝说刘备的。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刘封确实有该死之罪,但是刘备又难以下杀他的决心。那么,如果不杀刘封,会给蜀汉带来什么危害呢?从这方面考虑一下,就能够知道诸葛亮的真实意图了。
首先,不杀刘封,那些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们不答应。由于刘封蔑视关羽的假节钺的权力,冷漠的看着关羽灭亡。这种举动,引起了那些一直跟随刘备的老部下的愤怒。如果不杀刘封,那些老部下会对刘备产生疑虑。这些人是刘备阵营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刘备最忠心的人员,他们的动摇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
其次,不杀刘封,荆州的那些人员也不会答应。正是因为刘封的破坏,使得关羽败亡,荆州失守。我们知道,荆州所有人员的家属都在江陵。由于荆州的丢失,这些人妻离子散,有家难回。他们自然把仇恨发泄在刘封的身上,不杀刘封难平众怒。
第三,不杀刘封,西川的这些人员也会不满。孟达和他的这支人马不杀一般的人马,他们是第一批迎接投靠刘备的西川人马。当年张松献图,首先推荐的人才,就是与他互相都是好友的法正和孟达。法正和孟达率领的这支人马,就是西川最拥护刘备的人马。张松因为迎接刘备被刘璋所杀,法正则顶替了庞统的位置,成为了刘备最信任的人。
由于刘封对孟达的态度恶劣,多次在公开场合欺凌孟达,造成了孟达的出走。这当然引起了刘备阵营中,那批最欢迎刘备,为刘备效力的人员的不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封以他的行动,把刘备阵营的所有势力都得罪个遍。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够保住他性命的,就是与刘备的父子之情了。但是,如果刘备因为自己的父子私情,放过了刘封,他的整个阵营很可能人心散乱,分崩离析,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刘备的阵营,面临着关羽败亡,荆州失守,上庸丧失,孟达投降一系列变故。为了应对这一变故,只有杀刘封才能暂时平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劝说刘备不徇私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诸葛亮劝说刘备的理由。
不过,诸葛亮劝说刘备,却不是从以上的这些原因来劝说的。他不是说因为刘封不救关羽,逼走孟达,丢失上庸,而是从刘封的个人性格角度来劝说,说刘封刚猛难制,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只有从这个方面劝说,刘备才会下定诛杀刘封的决心。在史书上说“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当初刘备没有子嗣的时候,他收养刘封作为继承人。以刘备的眼力,刘封这个人的资质肯定非同一般。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刘封继承刘备的事业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后世,后周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后周的太祖郭威因为无子,他的江山就由养子柴荣继承了。
但是,当刘备自己的儿子刘禅出生后,一切情况都改变了。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刘备的继承人当然是他的亲生骨肉。这样,刘封充当继承人的希望就渺茫了。而且,刘封的身份,从刘备阵营的继承人,还转变为了刘禅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
如果刘封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情况还会好一些。可是,我们看刘封在历史上的表现,就会发现,刘封从各方面来看,都远超过刘禅。这才是诸葛亮担心的地方。再加上刘封的性格刚猛难制,在将来刘备一旦去世,刘禅又无法驾驭他,就很可能动摇蜀汉的统治基础。
诸葛亮深知年老的刘备,已经开始为蜀汉的将来做准备了。他知道这样去劝说刘备,能够让刘备抛弃父子私情,来正确的处理刘封的问题。事实证明,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杀了刘封。可是从内心深处,刘备还是舍不得刘封的。他为了刘封的死而痛哭流涕,悲痛万分。
结语:
刘封在丢失上庸后逃回成都,他也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会诛杀他。这是因为他依仗与刘备的父子情深,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闯下了塌天大祸。由于他不救关羽,引起了最早跟随刘备的那些人的不满。由于他不救关羽,使得荆州失陷,引起了荆州那些人员的不满。由于他欺凌孟达,逼走孟达,引起了西川人员的不满。在这种群情激昂的愤怒面前,刘备不杀刘封不足以平民愤。
但是,由于有着多年的父子感情,刘备还是下不了手。诸葛亮的劝说,让刘备下定了决心。诸葛亮不从上面那些原因进行劝说,因为这样劝说,如同逼宫一般,让刘备和群臣陷入了对立面。诸葛亮从蜀汉的长治久安入手,劝说刘备诛杀刘封。刘备最终还是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使得蜀汉免除了一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