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贤母指的是谁?她们是怎么教导孩子的?

文化 2023-05-15 10:36:11 知道百科

  中国历史上很多颇有建树的名人,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在这些母亲中,最为著名就是古代“四大贤母”: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她们不仅教导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儿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让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每一个家庭学习的典范,那么,这四位伟大的母亲的儿子分别是谁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知道“孟母”和“岳母”,“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而岳母给岳飞背上刺字,让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笔者就不再对这两位伟大的母亲作介绍了。

  陶母是谁呢?陶母湛氏是东晋名将陶侃之母。

  陶侃(259年-334年),东晋一代名将,一生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陶侃又位列武庙七十二将。陶侃还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母教子有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截发筵宾”、“封坛退鲊[zhǎ]”。

  截发筵宾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但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恰遇大雪,便借宿陶侃家。

  天寒地冻,范逵骑来的马匹也无饲料,陶母便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了后喂马。

  又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但陶母对陶侃说:“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陶母当时的头发很长,都能拖到地上,她就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来招待范逵。

  在古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头发一般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

  范逵得知后大为感动,之后就和自己的友人们大赞陶侃,使陶侃获得了良好的名声。范逵还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遂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从此走上仕途之道。

  封坛退鲊

  陶侃年轻时曾任管理渔业的小官,作为监管渔业的官员,常有下属送一些鱼虾蟹给他。

  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拿到后,想到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他人带给了母亲。

  陶母问来人:“这是哪里来的?”

  陶侃派来的人回答说:“是官府的。”

  陶母听了就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回信中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陶母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后,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欧母是谁呢?欧母郑氏是欧阳修之母。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还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能有这么高的成就,自然也离不开母亲郑氏的教导,欧母教育欧阳修有一个“画荻教子”的故事。

  画荻教子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虽然也是一个小吏,但在欧阳修4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欧阳修虽然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留下欧母孤身一人辛苦抚养欧阳修。

  欧阳修父亲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欧阳修5岁时,到了读书识字的年纪了,欧母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太穷了,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被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就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很小就能过目成诵。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年仅23岁的欧阳修便进士及第,开始了仕途生涯,后来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古代“四大贤母”教子的故事,千百年来,影响着无数的母亲,她们效仿这几位伟大的母亲,教子有方,让一代代的优秀儿女成为国之栋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