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到底该不该杀?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在公元620年的时候,率领十余万士兵从潼关出发,多路进军,对洛阳的王世充的部队形成了包围的阵势。
由于,王世充的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当时的洛阳小朝廷,实际上已经是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尉州刺史的投降,更是导致了王世充不得不亲自率领士兵与李世民大战。战争的结果是:王世充大败,落荒而逃。之后,李世民就带领着唐军对洛阳发起了总攻。
虽然,唐军的装备精良,昼夜不停地进攻,但是,王世充还是凭借着洛阳城的坚固城墙,挡下了所有攻击,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在这个紧要的关头,王世充开始向割据在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权衡利弊之后,随即亲自率领精兵,火速的赶去救援。王世充得到消息后,立马派遣自己的弟弟王世辩与之回合。
双方合兵十余万,在虎牢以东的地区与唐军进行对峙。
李世民觉得窦建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客场作战,应变能力一定不是很好。于是,他决定实施斩首行动,火速出兵。五月一日,李世民亲率一支精锐骑兵,攻入窦建德的大营,左冲右突,扰乱了敌人的阵脚。秦叔宝等将军趁机亮出唐军旗帜,直插敌军的后方。窦建德的夏军以为后路被断绝,整个军营乱作一团。
此时,刚要准备制定作战计划的窦建德,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抵抗不过,最终,只能投降了。
就这样,本来气势汹汹的救援军队,一下子大部分就都沦为了阶下囚。坚守洛阳的王世充,看到被抓住的窦建德,已经知道自己援军无望大势已去了。得到了李世民“许君不死”的承诺,王世充也就打开了城门投降了。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就标志着,河北以及河南地区正式划为了唐王朝的版图。
随后,王世充和窦建德被押解到长安接受处置,唐高祖李渊细数王世充的种种罪证,之后,把其一家人全部流放到了蜀地。但是,王世充在流放的途中,被定州刺史独孤修杀死。而对于窦建德,唐高祖李渊则决定直接将其斩首示众。可以说,也正是唐高祖对窦建德的相对简单草率的处置,间接开始了唐王朝近三百年的乱局。
认真的总结一下决定窦建德生死的这场战争,唐军能够迅速的获得胜利,除了李世民的机智、果敢之外,运气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世充在占据洛阳之后,实施的是恐怖统治,广兴大狱,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他赖以起家的是两万江淮将卒,属于南方势力客居中土,所以,他的统治基础不是很牢固,这也是他迅速败亡的直接原因。而窦建德和他则有着很大的区别,窦建德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并且,十分的重视信义,因此,在民间的威望很高。
在隋朝的后期,窦建德招贤纳士,收买人心,成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成为了统治河北的重要基础。史料记载,窦建德本人勤俭节约,每顿饭也只是吃蔬菜米饭,不会铺展浪费。从称王到建立政权的整个过程,他也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到大的阻碍。因此,唐高祖直接杀掉窦建德,则很可能引起整个河北地区的动乱。
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李渊显然是被胜利蒙蔽了眼睛,他低估窦建德集团的潜在实力。他不仅要处死窦建德,更是命令将王小胡、董康买等窦建德的部将强征到长安,打算把他们软禁起来。他们既痛感“吾属皆为夏王所厚,今不为之报仇,将无以见天下之士!”于是,这些将领恐怕遭遇不测,遂决定重新起兵造反。
就在当年的七月,窦建德的一干将领,投到窦建德麾下的汉东公刘黑闼属下正式起兵反叛。刘黑闼起兵不到一个月,就攻陷了重镇历亭,杀死了唐屯卫将军王行敏。李渊急忙从关中征发步骑三千赴援,又令驻洺州将领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及幽州总管罗艺率部联合讨伐刘黑闼。之后,陈、洛、伊等地的八州豪强和窦建德的旧部全都举兵响应,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眼看刘黑闼气势大振,随即攻陷了河北多地的州郡,与叛唐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形成了呼应之势。此时的河北战局异常混乱,唐高祖李渊无奈之下,便任命秦王李世民亲自前往征讨。李世民和刘黑闼围绕着洺水、洺州进行了两个月的战斗,这期间,李世民损失惨重。最终,还是李世民开凿堤坝,利用洺水的汹涌才击败刘黑闼,获得了暂时性的胜利。
但是,在这之后的不久,借着突厥支持的刘黑闼再一次兴兵。
这次配合着突厥的军队,刘黑闼拿下了贝州、冀州等地。李渊只好一方面向突厥求和,另一方面继续征讨刘黑闼,其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一时之间,河北诸州尽叛,河北再度易手。虽然,最后李建成督军讨伐刘黑闼,并且,取得了胜利,唐朝一统了天下。但是,像河北这样三次易手的事件,也是极度罕见的。
河北局势的复杂,实力的强劲由此可知。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之后河北的混乱困局,也是跟当初窦建德被草率处死有着莫大的关系。到了唐朝中期,自安史之乱平定后,河北地区其实并没有重回唐王朝的控制之中,反而被一些表面上归顺的安史叛将们给瓜分了,成为了一个赋税不纳、自立为王的“国中之国”。
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唐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