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伦理学家,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宽容和和平,被誉为时代的超越者。墨子的影响深远且持久,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外交。他的理念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在历史长河中发出了永恒的光芒,成为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借鉴和追随的对象。墨子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的界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要问墨翟为何人,可能很少人知道,但一问墨子是谁,许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的确,墨子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而且也是逻辑学、物理学、数学、军事学等跨学科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梁启超先生曾称赞:“墨子是个小基督,从别方面说,墨子又是大马克思。”在他身处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试图用他的智慧与理念努力唤起人们的兼爱之心,让天下和平共处。他虽具有超越他那时代的才华,却受限于君主专制的束缚,使得其主张不为统治者接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墨子的世界,感受全才墨子的一生。一、出生平凡
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期人,他的先祖是商朝王族,也是春秋宋国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因为家族变故,祖辈从贵族贬为平民。墨翟出生时家庭条件就不是很好,小时候做过牧童、木工。在作木工这段时间里,他结合实际劳动,自己领会并发现了许多物理学、数学等原理。通过将了解到的知识再付诸实践,创造了超越了他那个时代的发明创造,如能够飞行的木鸟(风筝的最初形状),能够承重30石的车子、守城器械等。
墨子从小就接触底层人民,看着农民、工人受尽统治者的压迫及战争带来的创伤,深深怀有对底层人民的怜悯之心。这些经历也为他自己创立“墨家学说”奠定了基础。
二、四处求学
墨翟见底层百姓身处压迫与战争的恐惧中,从而,激发了他寻求治国救民之道。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拜访天下名师。墨翟在听完儒生的讲学后,停下来了,似乎觉得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符合其想法与理念,或许真的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于是,他就跟随儒生学习了《诗》《书》《春秋》等多部儒家典籍。墨翟边学边思考,结合他小时候的艰苦经历,最终他认为儒家学说只是片面的、有差别的“仁爱”,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管理,甚至奴役百姓的,不能达到解救底层人民,而且儒家礼仪繁琐。于是,他毅然决然舍弃儒家,而创立自己学说。
三、创立墨家
墨子在总结儒家等其他学说后,结合对底层百姓的深刻理解,创立了墨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当然,墨家学说最核心思想的就是“兼爱”。
他认为儒家“爱有等差”会让仁义变得空泛,因为人们有差别的爱,那么与自己不亲的人,那何来爱呢。如果大家都不相互爱护,为了利益,定会互相争夺,甚至发动战争。因此,他提出人们之间不管关系近疏,都要互相爱护,即“兼爱”。只有“兼爱”,才能实现互相帮助,互利共赢,消除纠纷。反对战争,即“非攻”,它是以“兼爱”为核心延伸出来的思想。
墨子在当时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如“尚贤”、“尚同”。墨子认为一国之君必须选择由贤明者担任,而国君亦要废弃不肖者而任用贤臣。而百姓要与贤君一同上承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仁政。这种提法,是超越那个时代的,因为在那个君主专制的时代,能否选出贤明的君王不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更无权过问君王王(皇)位,否则,可能遭来杀生之祸。
墨子反对君王、贵族的奢侈生活浪费,提出“节用”;反对厚葬之俗,提出“节葬”;反对贵族的享乐主义,提出“非乐”;反对儒家的“天命论”,提出“非命”,主张命运应由自己把握,通过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平安。而且,墨子主张“天志”,即上天是有意志的,他的意志就是不管百姓幼长贵贱,兼爱天下百姓。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四、勇于实践
为了贯彻其思想、理念,墨子创立了墨家门派。该门派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其弟子称为“墨者”,墨家掌门称为“巨子”。在此,小编需要说明的就是墨家的思想不是有些人说的是为了个人利益的“商人思维”,墨家更不是有人说的“中国共济会”,这些说法都是误解,甚至诋毁墨家。在小编看来,墨家是一些具有崇高理想、爱好和平、心系天下、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苦行僧”。从他们的事迹就能看的出。
(一)止齐伐鲁
当时,齐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常常欺负旁边小国,齐国旁边的鲁国国君十分担心,便召来墨子请教如何防御。
墨子说道:“过去,像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圣主,他们管辖的土地原本不过百里,但他们爱护百姓,推行仁义,最终夺取了天下;像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这样的暴君,怨恨百姓,实行暴政,最终失去天下。我希望君上对尊敬上天、敬畏鬼神;对下推行兼爱,让利于百姓;对外遗赠丰厚的皮毛、钱币,而且言辞要谦虚恭敬,赶快用大礼结交周遍的诸侯;如能让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一起抵御齐国,那么,祸患就可以解除。否则,就避免不了祸患。”从这里看出,墨子是想通过齐国对鲁国的威胁,而向鲁国国君提出推行“仁政”的建议,达到“兼爱”的理想。
在提出建议后,墨子亦时常观察齐国动向,结果有一日得知齐国要攻打鲁的消息。墨子很是担心,亲自前往齐国,拜见齐国主将项子牛。墨子见到项子牛,就说道:“齐国攻击鲁国是大错,当年,吴王向东攻打越国,逼得越王困居在会稽山;向西攻打楚国,楚人在随地保护楚昭王;又向北攻打齐国,将俘虏的齐将押回吴国。后来,各诸侯欲要报当年之仇,而吴国的百姓苦疲惫不堪,不愿再为吴王效力,所以吴国败亡,吴王自身也被杀死。当年,晋国的智伯为了自己欲望,灭了范氏、中行氏,并夺取他们的封地,兼并了晋国其他大臣的土地。后来,各诸侯群起而报仇,智伯封地的百姓亦是疲惫不堪而不愿效力,所以,智伯势力灭亡了,他自身也被杀死。因此,大国攻击小国,是互相伤害,虽然一时取胜,但灾祸必将反及于本国。”项子牛听了,觉得有道理,但是自己做不了主,于是,带墨子觐见齐国国君。
墨子见到齐王,便说道:“君上,现在此处有一把刀,试着用它来砍人头,人头一下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吗?”齐君答道:“锋利。”墨子又说:“多次试着用它砍更多的人头,人头一下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吗?”齐君又答道:“锋利。”
墨子问道:“刀如此锋利,谁将遭受不祥呢?”太公说:“刀承受它的锋利,用刀之人会遭受它的不祥。”
墨子见此,于是直接说道:“兼并他国领土,消灭它的军队,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不祥呢?”齐君不时低头又不时抬头,思索再三,最后答道:“我将遭受不祥。”
从此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墨子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超强的人,他不直接劝阻对方,而是引经据典或打比方的方法,让对方先入自己设下的“陷阱”之中,最终让自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二)止鲁(鲁阳文君)攻郑
楚国有一鲁阳文君看着对面的郑国土地,良田沃野而自己鲁阳这块地却未大面积开垦,眼馋郑国土地,就想去攻打郑国争夺土地。此消息不胫而走,被正要返回家乡的墨子听到。心急的墨子率弟子翻山越岭,徒步七八十里路,来见鲁阳文君。鲁阳文君听闻墨子大名,就接见了墨子,想听听其意见。
墨子提出:“在你管辖境内,假如有大城市攻打小城市,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了他们百姓,掠夺他们牲畜、布帛、米粟,你将怎么办?”鲁阳文君答道:“鲁阳境内都是我的封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重罚。”
话题一转,墨子责问他:“天管辖天下之地,就像你管辖你的封地。你要举兵攻郑,就不怕遭天谴?”鲁阳文君明白了墨子意思,便辩驳:“先生为何要阻止我攻打郑国,我攻郑,顺乎天意。郑国人有弑了其三代君主,他们受天谴三年没有收成,我进攻郑国是替天行道。”
墨子见此,问道:“上天已经对郑国进行了惩罚,使得他们三年没有收成。你如此做,就如别人家儿子不成材,他的父亲鞭打他,邻居父亲见了,也举起木棒,一起击打小孩,并说:‘我打他,是顺应其父亲的意志。’这不是很荒谬吗?”
看文君思想已经动摇,墨子又问道:“攻打邻国,杀其百姓,夺取物资,并将此事写在竹帛上,镂在金石上,刻于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看,并说:‘没有人的战绩比我多’;底层百姓,亦攻击他的邻居,杀人越货,将此事写在竹帛上,刻在食器上,大肆夸耀,可不可以?”文君答道:“是的。如先生所言,所谓的正义之战,未必是真的这样。”
最后,墨子说道:“世俗之人,小道理明白,大道理却糊涂。偷人家一狗一猪,会被认为不道德;偷窃别人一城一国,则说是仁义,岂不是颠倒黑白?”文君听完,瞬间拜服,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放弃攻打郑国想法。
从这里我们墨子应该是早有准备,知晓鲁阳文君本身是个信奉上天、诚信之人。墨子就是抓住他这一突破口,一层一层驳斥其观点,让其接受自己的观点。墨子能够根据人的不同性格进行论证,确实是辩论高手。
(三)止楚伐宋
战国初期,楚惠王有恢复当年楚庄王的霸主野心,又因得到公输班(即鲁班)的相助,制造了攻城神器—云梯。于是,楚惠王打算先攻打领国宋国。
此消息又被墨子听闻,墨子带同弟子穿着草鞋,日夜兼程,急忙跑向楚国。他们跑得鞋底磨穿,流出鲜血,他们就将衣服撕下一块布裹着而走。用了十天十夜的时间,才到达楚国都城郢都。
他首先去见了公输班,一见到公输班,故意说:“北方有人侮辱我,请你帮我杀死他。”公输班一听,居然要我去杀人,瞬间不高兴。
墨子又说:“请让我献上十金。”
公输班说道:“我是仁义之人,不会替你杀人的。”
墨子见他中计,站起来,拜了两拜,说道:“我在北方听闻你为楚王造云梯,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却人口不足。如今为了争夺多余的土地,而让楚国人口减少,不可以说智慧;宋国没有罪过而进攻它,不可以说仁义;知道此道理而不去据理力争,不可以说是忠诚;争辩而达不到目的,不可以说是强大。说自己仁义不杀少却杀众多人,不可以说是明白事理。”公输班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其做不了主,就带其去拜见楚王。
墨子到了王宫,见到楚王,说道:“大王,现在楚国有人要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去偷窃邻居的破车子;抛弃亮丽的衣服,欲偷窃别人的粗布之衣;舍弃自己的白米肥肉,去偷别人的糟糠。您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人?”
楚王听完,哈哈大笑,说道:“此人一定是得了偷窃症。”
墨子见此,乘机说道:“楚国幅员辽阔,土地有五千多里,而宋国却只有五百多里。这就如同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皆是犀兕、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数不清,宋国是个连野鸡、兔子、鲤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如同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树木,而宋国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如同亮丽衣裳和粗布之衣相比。大王要去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得了偷窃病的人一样。”
楚王听此,说道:“的确如先生所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班已为我造了云梯,我必要攻打宋国。”
墨子一听,就说:“大王,你既然如此,我也有办法帮助宋国守城。”
楚王不太相信墨子之言,马上召见了公输盘。墨子便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九次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九次挡住了他。公输盘攻城的器械都耗尽,墨子守城方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班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最后,对墨子说道:“我知道有什么办法对于你了,但我不会说。”
墨子回答道:“我也知道你会怎么对付我,我却不会说。”
楚王一听,当即蒙了,问他们怎么回事。
墨子解释道:“公输班的意思是杀死我,宋国就守不住了。但我已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前往宋国,即是杀了我,他们也会帮助宋国守住城的。”
楚王听此,说道:“好吧。我不再攻打宋国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墨子是一个真正的“和平大使”,为了阻止战争,他跋山涉水千里而行。即使鞋子磨烂脚流鲜血,亦阻挡不了其心志。在面对楚王、公输班的恐吓威胁中,墨子临危不乱,为了贯彻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宁愿牺牲自己性命,也要换取和平,这才是真勇士。并且,他能作出提早布局,很早就派弟子去援助宋国,楚王在道理上说不通,又在实力上不能完全压制宋国的情况下,楚王只得放弃进攻宋国的想法。
(四)舍弃荣华
后来,墨子多次前往楚国,并将自己的书籍献给楚惠王。楚惠王欲将书社及封地赐给封墨子,但墨子没有接受,认为楚王依然有称霸,夺取他国领土的野心,所以离开了楚国。越王听闻墨子离开楚国,就急忙派人邀请墨子作官,并许诺给他五百里封地。墨子却以“如越王能听我劝告,实行仁政”为前提,而不计较封地与荣华富贵,旨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越王却不愿意听从墨子意见,墨子拒绝了越王邀请。
五、总结
关于墨子的事迹实在太多,小编亦无瑕一一列出。但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的墨家和儒家是两支最大学派,并列为“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在秦始皇统一七国后,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南,焚烧百家之书,而且墨家有自己的严密组织,秦始皇更不可能让其组织存在。在他严酷的打压下,
墨家及其学说慢慢销声匿迹。就是到了汉朝,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让后世帝王竞相效仿,从此,各代皇朝确立了以儒学为治国之本,墨家学说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近代中国,清朝封建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让列强蚕食国家领土,因此,激发起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不断探索中国的革命、发展道路。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在这段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口号受到墨子的思想影响,毛泽东主席认为“墨子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和平与发展”一直是时代的主题。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每个人都互相爱护,领国之间和睦共处,又何来那么多战争与纠纷。墨子及其弟子不断践行了这一理念,虽然,他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和平,避免了人间屠杀的惨状。有人说,墨子的思想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小编想说的就是,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兼爱”之人,全世界将变成友爱、互助、和睦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