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争是让很多皇帝头疼的事情。然而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没人与太子朱标争位,确实非常少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那么为什么众皇子不与长兄争位呢?是大家五讲四美有道德?还是大家都愿意吃喝玩乐逍遥快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争位的背后,自然有不可抗拒的因素,接下来让我们细细道来。
最幸福的太子爷——自幼被父亲看重
分析这件事情,首先得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太子,看看他的履历,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公元1355年正月,朱标出生在商人陈迪家中,此时朱元璋正率兵攻打应天。酣战中的朱元璋突然知道自己当爹了,欣喜若狂,兴奋地刻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八个大字。
朱元璋为何如此高兴?其实很好理解。当时朱元璋已经28岁了,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讲,这个岁数已经有人当爷爷了,但是他还没有子嗣,这让他十分忧心。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好,目前怎么说也算是一方诸侯了。为了军心的稳定,更为了千秋霸业,他太需要一个孩子了,尤其是男孩。所以朱标来得太是时候了,解开了朱元璋一直以来,最大的心结。
对于这个孩子,朱元璋非常看重。自己当上吴王的时候,马上立为世子;自己当上皇帝的时候,马上立为太子,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在教育方面,朱元璋请当世大儒宋濂做朱标的老师;朱标13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教导他为君之道;等到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便让太子监国,下令一切政务都先要太子过目方可。对朱标的婚事,朱元璋也是用心良苦。特意找来常遇春结亲,虽然此时常遇春已经去世,但是新一代无敌名将蓝玉已经冉冉升起,而蓝玉正好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朱标未来的舅父。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好,蓝玉非常维护朱标,两个人关系非常亲密。
在朱元璋的重点照顾下,朱标被培养得非常优秀。处理政务头头是道,为人谦和有礼,对待兄弟十分照顾,对待臣下十分宽厚,已经非常有明君的影子了。
在朱元璋众多儿子里,能力超群者不少,比如燕王朱棣,再比如宁王朱权。可是大家为什么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呢?我觉得可以从朱标本人、父亲朱元璋以及众兄弟们三方面去分析。
1.朱标的两副面孔
太子仁德
自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朱标并没有变成一个不懂事的纨绔子弟,反而为人谦和仁厚,在群臣中的口碑极好。朱标体桖百姓疾苦,无论刑狱或者赈灾都尽心尽力。一般诸君被废,多数是因为德行有失,而朱标在这方面几乎无懈可击,根本没给朱元璋兴废立之事的理由。
太子无私
与其他时代的太子刻意讨好父皇不同,朱标经常因为政见不同与朱元璋争吵。朱元璋为君比较冷酷,不讲情面,杀了不少有功之臣。对此朱标十分不认同,经常劝谏皇帝。
有的时候实在把朱元璋逼急了,朱元璋就告诉朱标,这是在替他清理登基后的麻烦,但朱标听后丝毫不领情,反而回呛到“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这基本就是在教朱元璋做人了,一点面子也不留。虽然朱元璋当时愤怒至极,但过后却非常欣慰。太子不因皇威而特意讨好自己,才证明这是真正的父子亲情,也证明太子确实心底无私。无形中让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更加认可了。
2.慈父与礼法
朱元璋为君很严酷,甚至滥杀无辜;但是朱元璋为父则非常慈爱,尤其是对朱标。与其他朝代儿臣对君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不同,朱标与朱元璋之间更像是纯粹的父子。朱元璋不止一次教导过朱标以后为君要如何如何,朝政也很早就放手交给朱标处理,基本属于毫无保留的信任;在父亲这种信任下,朱标也很放松,不会担心自己是否结党了,是否哪些地方触怒父亲了,也不必担心和父亲发生争执会影响自己的储君之位。这种像平常人家的父子关系实在难得,而这种关系下的诸君之位,基本也是坚如磐石的。
古人最重礼仪,立储更是如此,不会无故擅自更改。自古无论皇位、爵位或者是家产的继承,都遵循着“立长不立贤”的原则。朱标是嫡长子,况且又十分贤明,有礼法站在他一边,旁人根本没法与他争锋。
3.兄弟情深?或是实力不及?
朱标与众藩王关系和睦
朱标确实是一位好兄长,对弟弟们疼爱有加,不会像其他太子那样,对大家小心防范。蓝玉作为朱标的亲信,多次劝朱标小心朱棣,说朱棣有觊觎皇位的野心。但是朱标对这种话,丝毫不相信,对待朱棣依旧信任有加;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元璋十分生气,每次都是朱标从中调和,耐心向父皇求情。因为朱标对兄弟们十分好,所以在诸王中威信很高,不是其他藩王可以比拟的。
众藩王与朱标实力差距遥远
明代藩王成年就去封地落藩,且不允许插手地方政务。所以这些藩王们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的根本伸不进手。朱标则不同,很早就开始监国理政,可以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有蓝玉辅佐,更有满朝文武拥护。因此在实力上,众藩王远远不及朱标。
结语
朱标这个太子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无人能与其争锋。出生的时机很好,得到了父亲朱元璋的青睐;本身又是嫡长子,继位是符合法礼的;自身的仁德,得到了父亲、群臣和兄弟们的一致认可。这种情况在古代历任太子中少之又少,自然可以无惧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