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史学家认为明朝亡在崇祯期间,实始于万历?

文化 2024-04-16 17:13:01 知道百科

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明朝在崇祯皇帝统治时期的灭亡,实际上源于前一个皇帝万历的统治。万历时期,明朝政府腐败严重,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宦官集团和宦官权力几乎取代了皇帝的权威,导致政治腐败和统治混乱,为后来的明朝灭亡埋下了隐患。因此,崇祯时期的种种问题和灾难只是万历时期政治腐败的延续和加剧,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定都,至崇祯帝朱由检吊死北京“煤山”明朝灭亡,共经历十六帝,享国276年。历史证明,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它以政治清明,疆域广阔,社会稳定,国家富足文明于世,是当时的东方大国。明朝最大的特点是,不管由兴到衰,自始至终都没有留下屈辱的岁月和国耻。“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是满清官方记载中对明朝的高度评价。

明朝前、中的皇帝,大部分都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国家仍保持兴盛的局面。明朝后期,由于宦官专权,又连年战争,逐走向衰败。崇祯帝之后,明朝便彻底灭亡了。

按历史的记载,明朝应该是断送在崇祯手里,那么,史学家为什么一致认为“大明之亡,实始于万历”呢?下面我们把万历皇帝作一分析,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图1 《皇明祖训》之不征之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邦后,在对外军事上一直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让三分。人若再犯,我必犯人。”的“保守”策略。为了让他的子孙后代能记住并坚守这一策略,在临终前的遗言《皇明祖训》中明确地指出:不是万不得已,不能征伐朝鲜、日本、真腊、白花,安南、爪哇等十五个国家。

朱元璋为什么把它们列为“十五不征之国”呢?他的理由是:东南亚小国“其居海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命。”因得不偿失,故不能征伐。对于日本,朱元璋认为:“谋为不轨”且又“狡诈”,更不允许后代征伐。

明朝是东方的泱泱大国,怎么会惧怕弹丸之地的小国呢?朱元璋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虑认为:元朝刚灭,中原大地还破烂不堪,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只有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才是强国之策。他以超人的眼光认识到,当下日本国地域虽小,但国力强盛,且“奸诈勇猛”,要征伐它非费举国之力不可。朱元璋是决不允许大明重走元朝灭亡老路的,因此,他一再叮嘱后人“吾恐后世子孙,倚杖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亦不祥也,切记不可。”并把此写进了《皇明祖训》。

​图2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明朝自朱元璋以后的皇帝大都遵循“十五不征之国”的祖训,不轻易对外用兵,同临国保持和睦相处的原则。这时日本的军事得到发展壮大,使他狂妄自大,肆意横行,“倭寇”经常对中国沿海进行滋事骚扰,明朝奉行“不征”政策,对其没有大举用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二百多年。

1591年丰臣秀吉经过战争统一了日本,他从一个低级武士一跃成为日本国的统治者,又倚仗国家富强,便膨胀自大起来,认为以他的武力,不能只统一日本,而要征服全世界。

丰臣秀吉的狂妄,得到了日本国诸侯们的大力支持。这年春天,丰臣秀吉派人送信给朝鲜国王李昖说:今天四海安定,民富财足,日本的强盛,在历史上是无比的,想借朝鲜之道去征服大明朝,使四海之内都臣服于日本,这是我最大的夙愿。

李昖接到信后,急忙召集王公大臣商讨日本“借道”之事。大家一致认为:日本向我们借道,是想先消灭我们,然后再去征服明朝,使用的是“一石二鸟”的计谋。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答复日本“不同意借道”。

丰臣秀吉收到朝鲜拒绝借道的回复,恼羞成怒,于1592年春亲率五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刚刚经过艰苦战斗的日本武士们,战斗力极强,从朝鲜釜山登陆后,一月余便攻克朝鲜王京汉朝和重镇平壤,又继续向北推进。

​图3 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

李昖的朝鲜军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便多次派使臣向明朝求教。

此时明朝的皇帝,正是富有传奇的万历帝朱诩钧(庙号神宗)。明朝自张居正改革后,社会十分稳定,虽然万历帝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但国力还非常强大。万历帝在权衡到日本侵朝的目的,就是侵明的野心后,决定出兵帮助朝鲜。

是年夏,大将戴朝弁率领十二万明军跨江开赴朝鲜。这时的万历帝完全忘记了老祖宗的训诫,向日本这个首先“不征之国”开战了。这个由中、日、朝三个国家的大战,史称“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历时七年,最终以日本战败而告终。明朝虽然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巨大胜利,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使大明朝倾尽了举国之力。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这场战争给明朝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便可知晓。

​图4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安宅船、关船、小旱船

​图5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本安宅船和朝鲜龟船

一,此次战争的军费对明朝形成了重大的财政负担。

我们知道,明朝的税率比历史上任何王朝都低,一般官府的税收是难以支撑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突发战争的。为支持战争,明政府不得东拼西凑,甚至加重搜刮加百姓来筹集军费。战争致使国库亏空,财政出现了巨额赤字,人民怨声载道。

二,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

此次战争明朝出兵十二万人次,这个数字在明朝总兵力中不算太大,但这是出国远征,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这对一个农业国家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明政府为保国内安定,还不敢对百姓大肆横征暴敛,绝大部分只能用“国力”来支持战争。最后落了个“虽胜家衰”的下场。

三,经济受重大打击,使国基产生动摇。

“万历三大征”(朝鲜战争只是其一),和后来的“明缅战争”、同满清的“萨尔浒战争”,虽然巩固了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南亚的主导地位,但导致万历一朝财力匮乏,因缺钱万历成了历史上最贪婪的皇帝。战争给明朝经济以重大的打击,使国基产生了动摇。后人曾有评说:“万历之衰,实亡于朝鲜战争也。”

​图6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总之,万历时期的战争,特别是朝鲜战争,使明朝消耗了巨大的国力,从此走向衰败。尽管崇祯帝上台后,励志复兴,勤政躬行,但明朝已无可救药。万历帝死后二十四年(1644年),明朝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和“满清”的夹击下彻底灭亡了。

通过以上介绍和分析,使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万历帝时期的这段历史,从中就能理解史学家为什么说“大明之亡,实始万历”这句话的含义了。

文:穆炳森

参考文献:《皇明祖训》《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为何史学家认为明朝亡在崇祯期间,实始于万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何史学家认为明朝亡在崇祯期间,实始于万历?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