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皇帝一直沿用嫡长子继承制选拔皇子?为什么不尝试别的方法?

文化 2023-05-20 11:27:28 知道百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嫡长子继承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长期沿用嫡长子制度选拔太子,为何他们不采用唯才是举的方法?这是因为“唯才是举”看起来十分完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如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主要原因有:

  1.缺乏明确标准衡量“才”

  首先才华有很多种。有的人擅长军事,比如汉武帝、李世民、朱棣等。有的人擅长诗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人擅长画画和书法,比如宋徽宗。还有的人擅长木工活,比如明熹宗。

  上述这些皇帝都十分有才华。但是不是每一位有才华的人都是合格的皇帝,比如南唐后主和宋徽宗这两位才华横溢的人,就是蹩脚的皇帝,最后导致国破家亡。

  2.是否有才是由皇帝判定,本身带有很大主观性

  是否有才华是由皇帝去衡量,完全是由皇帝的个人喜好决定,不一定公平公正。

  比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的太子刘据完全不像他,刘据宽仁,经常平反汉武帝制造的冤案。

  由于刘据执政理念与汉武帝不同,汉武帝执法严峻,喜欢任用酷吏,刘据则性格宽仁,不愿意多杀人。本来刘据绝对是汉武帝最好的接班人,可是汉武帝不喜欢刘据。

  刘据由于被小人构陷,他为了自保迫不得已杀了小人江充,然后被迫起兵与汉武帝的军队大战,最后兵败自杀。

  还有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两位太子李弘和李贤,两人都很聪明,特别是李弘,从小就孝顺宽厚,深得李治的喜爱,由于年长后与武则天争权,李弘年仅23岁时就死了,死因成疑。

  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才思敏捷,由于李治身体不好,李贤多次监国,处理朝政,他的执政能力得到大臣们的认可。如此英明神武的太子,是武则天夺权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武则天以谋反罪废李贤为庶人,后来还逼其自杀。最后平庸的李显被立为太子。

  三位才华横溢的太子,因为不得皇帝或者母后的欢心而无缘皇位,可见决定太子地位的还是皇帝的个人喜好。

  3.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会伪装自己去迎合皇帝

  如果以“唯才是举”的标准去选拔太子,会造成更大的动荡。因为嫡长子虽然不完美,但是这个标准固定,相对来说争夺会少些。

  而以“唯才是举”的标准选太子,会使许多有野心的皇子伪装自己,欺瞒皇帝。

  比如咸丰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皇四子,他能力平庸,皇六子奕訢则文武全才。

  道光帝本来倾向于立奕訢为储君。但是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下,伪装自己,将自己装扮成仁孝的孩子,最终骗取道光帝的信任,被立为储君。

  奕詝的伪装伎俩如下:有一天道光和各位皇子打猎,文武全才的奕訢收获满满,而奕詝却一头猎物都没抓到,道光帝觉得奇怪就问奕詝,奕詝早就受到杜受田的指点,他回答说:“现在是春天,正是鸟兽们繁殖的季节,我不忍心伤害它们。”道光听了对奕詝非常赞许。

  道光帝晚年身体不好,于是召来奕詝和奕訢问话。奕訢知道这是表现自己才华的时候,于是侃侃而谈,大谈自己以后的治国之道,他的演讲十分精彩。

  再看奕詝是什么表现呢?他跪在地上,啥也没说,只是痛哭流涕,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奕詝的表现彻底打动了道光帝,他认为奕詝虽然能力平庸,但是仁孝,更适合做皇帝。于是道光帝决定立奕詝为储君。

  后来的大清在奕詝的治理下山河日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大清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也奄奄一息。如果道光帝泉下有知,他知道奕詝的所谓仁孝不过是伪装,估计他会抽自己一个耳光,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奕訢!

  由此可见,“唯才是举”看起来好像很公平,其实它的标准很难统一,而且就算是真正有才华的人,比如李弘、李贤、奕訢等人,最后也不一定能得到皇位,因此“唯才是举”会造成更大的动荡,会使更多的皇子加入到争权夺利的阵营中。相比较而言,“唯才是举”还不如嫡长子制度,所以嫡长子制度能延续几千年,是有其合理性的,尽管它并不公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