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科技和基础设施并不发达的三国时期,一条天堑往往就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走向,乃至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刘备的蜀汉,就是因为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被彻底改变了。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集聚了古人对于人心精彩的判断,无数的强权者,在得到陇西之后,都会把目光看向富饶的蜀中,人的野心是永无止境的,也是代代相传下来,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也是这个成语的内涵所在。然而,曹操却抵抗住了野心的诱惑,他在打败马超,张鲁之后,并没有急于采纳司马懿进军蜀中的计策,而是选择班师。这实在令人费解。而笔者认为,无非是“交通”二字,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不仅使曹操放弃用兵,也是使刘备的蜀国受困于此。
“交通”二字何意?就像李白所说的那样,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夺取益州,靠的是刘璋引狼入室,和蜀中百姓的民心归附所致,否则,刘备如果从荆州一城一池地进攻益州,只怕即便刘备得到了益州,十年之内,刘备都会无力向北方进发了。因此,曹操在得到汉中之后,考虑的正是这一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平定汉中之后的天下大势:张鲁的覆灭,使得天下诸侯彻底只剩下魏蜀吴三方,因此,曹操的目光不在局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正在三角棋盘进行博弈,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先看透十步。三国之中,原本魏国的势力最为强大,但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刘备坐拥二处大汉富饶的地盘,这两处地方,在黄巾之乱爆发后,一直处于相对中原、河北较为和平的情况,因此,魏国和蜀国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其实相差不会太遥远了,这就意味着,刘备未来即将拥有了可以和曹操单独一决高下的能力,因此,曹操不愿意进军蜀中,是因为不想过早的开始这场决战,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刘备和曹操的决战必定会使魏蜀二国实力大损,无论谁获得最终的胜利,东吴都是唯一的受益者,于是,曹操选择的退兵,就是考虑到,这不是一个双方的棋局,而是一个三角棋局。
司马懿似乎认为曹操这步棋是错误的,因为东吴孙权并无战力,单单张辽一人,就能够阻挡孙权不得前进一步,所以在他看来,孙权不足为虑,所以应该趁着曹操平定汉中而形成的高昂的士气,向蜀中进发,一举打破刘备强大起来的萌芽。这看似十分有道理,但是,司马懿想的过于简单了,因此,曹操还考虑到了我们今天文章的主题--“交通”。能够削弱刘备的力量固然是好事,可是,益州的艰险道路,能够帮助蜀军牵制住曹操的主力,使得曹操无法迅速打败刘备,迟则生变,这样一来,曹操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交通”真的如此要害吗?我们来看看刘备的蜀国。刘备夺取汉中之后,经历了一系列变数,原本拥有高祖夺取天下大势的刘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去世。诸葛亮挑起了复兴汉室的重担,他为了克服“交通”的障碍,设计了木牛流马,方便蜀中的粮食可以运输到汉中前线,这样一来解决了蜀军的后勤问题,也帮助诸葛亮成功的夺取了魏国的陇西三郡,杀得曹真龟缩于京畿三辅防线,逼得司马懿重新被启用。可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失败了,不仅丢掉了陇西三郡,还折了作为内应的孟达,加上马谡镇守的街亭,损兵折将丢城池,才退回了汉中。这又是为何呢?还是“交通”二字。
诸葛亮攻占陇西之后,陇西平坦的地势和稀少的人口使得诸葛亮无法据险而守,因此诸葛亮就盘算着,从蜀中征调大批人口填补陇西的缺口,可是没等到诸葛亮的计划付诸实施,司马懿就攻占了蜀国要害街亭,街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的失陷,使得司马懿随时可以威胁到汉中,进而威胁到蜀中,把蜀国一刀切成两半,因此,诸葛亮只好放弃所有的魏国土地,回防汉中,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蜀中的“交通”四通八达,虽然有险可守,却也有它路可寻,使得诸葛亮好似既掌握了主动权,有丧失了主动权。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交通”为蜀国带来了天然的屏障,却也使得蜀国受制于此。凡事皆是如此,一把双刃剑,用得到,便能助你披荆斩棘;用不好,反过来伤了自己的手。
以上就是蜀道难,蜀汉是因为这个才最终失败的吗?历史上的真相揭秘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蜀道难,蜀汉是因为这个才最终失败的吗?历史上的真相揭秘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