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到中国人时,我们经常使用“汉族人”这个身份称呼。但为什么我们使用“汉族人”而不使用其他历史朝代的称谓,如“秦族人”、“唐族人”或“明族人”呢?这是因为汉族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最具影响力的民族之一。汉族人民为中国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他朝代的称谓更多地依附于某个特定时期,无法如汉族人一样代表全面的中国人身份。因此,称呼我们为“汉族人”是对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是分成很多个诸侯国,那时候还没有统一的民族概念,都是称呼宋人、楚人、赵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以后都没有什么宋人、楚人、赵人等称呼,只有秦人。可是秦皇朝太短了,从建立到崩溃只有15年。 随后的汉朝统一了中国,并存在了约400年。由此形成了单一民族,汉族。所以我们都称呼汉族,汉人,就是因为从那时候起,各地域的中国人成了一个整体民族。
事实上,“汉人”这个称谓并不是汉族人自己推广的,而是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匈奴族广泛的这样称呼中原人,最终被确定为中原族群的名称。 汉代之前,中原地区主要族群有3个:炎黄流传的华夏人、来自西边的夏族人(秦人就是其中一支)、胶东半岛的东夷人(华族一支),经过春秋战国的大战乱、大交流、大融合后,中原地区族群基本变为一个:就是华夏为主体,陆续到来的夏族融入了华夏,不肯融入华夏的胶东华族部分被强迫入华夏,部分远逃南方,成为苗瑶土家各族。
汉代是中原人对外扩张最为频繁和剧烈的朝代,故而个少数民族就把这个中原族群叫做汉人。当然,如果秦皇朝也存在400年,我们可能都叫秦人,秦族了。
汉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
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伴随满汉三百年矛盾,“汉人”观念终于确立,在有着浓厚种族意味的辛亥革命后,新生的共和国选择使用五色旗作为国旗,代表“五族共和”。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中明确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自称是汉族人,而不是秦族人、唐族人、明族人了吧?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汉族人”而不使用“秦族人”、“唐族人”或“明族人”身份称呼?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为什么我们使用“汉族人”而不使用“秦族人”、“唐族人”或“明族人”身份称呼?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